中国农村网 > 三农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

《全国大宗油料作物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016-09-09 09:00:55       来源: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

  (四)经验与启示

  1.培育突破性品种是关键。上世纪90年代,我国油菜籽芥酸和硫甙含量偏高,饼粕利用率低,油菜生产发展缓慢。1998年,国家启动了油菜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新培育的中油、华杂系列“双低”油菜品种,油菜籽芥酸和硫甙含量分别由8%、40μmol/g降至5%、30μmol/g以下,提高了饼粕利用率,单产水平由每亩90公斤提高到120公斤左右,增长33%,油菜籽种植收益明显增加,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全国油菜籽生产的发展,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由1997年的9713万亩、958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11382万亩、1477万吨,增幅分别为17%、54%。实践证明,高产、优质、多抗油料新品种培育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推广,对促进油料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改善生产条件是保障。为提高油菜籽生产能力,从1998年开始,国家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地市为单位建设大型“双低”油菜生产基地。2009年开始,基地建设年度投资规模增加到2亿元,建设范围逐步扩展到榨油花生和大豆主产区,建成了一批油料生产基地,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油料生产抗灾减灾能力。同时,2009年以来国家每年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2亿元,支持湖南、江西、广西等主产区建设油茶生产基地,新建和改造油茶林,加强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

  3.稳定播种面积是基础。2000年以来,全国大宗油料作物播种面积从3.25亿亩降至2007年的2.75亿亩,2014年恢复到2.84亿亩,产量相应经历了4123万吨、3633万吨和4340万吨的波动过程。大豆随着播种面积下滑,产量相应大幅下降,2000年、2007年和2014年大豆面积分别为1.4亿亩、1.3亿亩和1亿亩,总产分别为1541万吨、1273万吨和1215万吨。油茶面积、产值也随着需求增加和价格提高,实现双增长。实践证明,促进油料生产稳定发展,必须确保播种面积稳定。

  4.调动农民积极性是根本。农民生产积极性直接决定油料面积的增减、田间管理的好坏,进而影响油料产量。2004-2006年,油料种植比较效益大幅下降,其中油菜籽亩均现金收益由254元降至194元,亩均净利润由85元降至2.8元,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油菜籽播种面积由10907万亩迅速下滑至8976万亩。2007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加上市场价格上涨,油菜籽亩均利润增至2008年的308元,油菜面积相应恢复到2009年的10917万亩。大豆由于单产低于稻谷、玉米,加上种植效益连年下滑,亩均净利润由2008年的178元降至2014年的41元,使农民改种玉米等高产高效作物,大豆面积下降。油茶种植由于茶油价格不断提高,农民经营积极性较高,面积稳步增加。

  二、发展大宗油料作物生产的重要意义及潜力分析

  (一)重要意义

  1.有利于满足多元化的食用消费需求。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油料需求将呈稳中有升的态势,预计到2020年油菜籽、花生和大豆三大油料消费总量将达到1.3亿吨。进一步加快国内油料作物生产,提高油料自给水平,是稳定国内食用植物油供给的重要举措。油茶等木本油料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销售价格高,适合中高端人群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部分进口橄榄油。

  2.有利于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和地力提大豆种植可改善地力,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产量。油菜、大豆与小麦、玉米等作物间套种,能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增肥地力,实现增产增收。油茶等木本油料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不与粮争地。因此,在适宜地区大力发展大宗油料作物,可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

  3.有利于促进生产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改善油料生产条件,加快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农机(具)研发推广,实现油料生产全程机械化,可以提高大宗油料作物单产、含油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油料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4.有利于推动贫困地区扶贫攻坚。一些贫困地区资源条件适合油茶、油菜籽等油料生产,种植效益较好,特别是南方山区油茶亩均产值可达2000-3000元。在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油茶、油菜籽等特色油料生产,可以帮助农民脱贫,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

  (二)生产发展潜力

  1.油料面积恢复有可能。在不影响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可在一定条件下恢复大宗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目前长江流域冬闲田约1亿亩,适宜种植油菜的约4000万亩,主要集中在长江上中游地区,即湖南、江西、湖北、安徽、贵州、重庆、四川、云南等,可开发种植油菜。三峡大坝蓄水发电后,沿江滩涂增多,可扩大油菜种植1000万亩左右。东北地区可恢复种植大豆3000万亩以上。北方农牧交错区常年干旱,可适当调减低产玉米面积,实行粮油轮作,扩大耐旱花生种植500万亩。

  2.木本油料发展余地较大。油茶等木本油料不与粮争地,是增加油料供给的补充渠道之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到2020年木本油料树种种植面积从现有的1.2亿亩发展到2亿亩,产出木本食用油150万吨左右。目前,14个油茶主产省区约有5000多万亩林地适宜种植油茶。

  3.单产水平提升有潜力与其他油料主产国相比,我国大宗油料单产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我国大豆平均亩产仅120公斤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0公斤,较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产国低50公斤以上。从国内不同地区生产水平看,单产差距也不小。黑龙江农垦千万亩大豆平均亩产170公斤以上,万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200公斤;江苏省油菜平均亩产达到184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高42%,比条件相近的浙江、安徽省分别高48公斤和30公斤。全国花生平均亩产239公斤,但河南、山东省平均亩产超过290公斤。新造的高产油茶林亩产茶籽可达到200公斤左右,较目前水平有较大提高。

  4.含油量提高有空间大宗油料作物中,油菜籽、花生含油量较高,提升潜力较大。近两年国家审定的油菜籽品种大部分含油量在43%以上,多个品种达到50%,比目前大面积推广品种高7个百分点,另外还有一批含油量60%以上的后备品系。花生含油量明显提高,育成一批55%的高油品种,比目前大面积推广品种高5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大豆含油量还有一定提升空间。随着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油茶籽的含油率可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