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
《全国大宗油料作物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016-09-09 09:00:55 来源: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
七、经济社会效益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
(一)经济、社会效益评价
1.经济效益。通过高产稳产油料基地建设,可以改善油料生产设施条件,加快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农机(具)研发推广,实现油料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我国油料生产水平,增加油料供给。项目实施后,预计到规划期末,大豆产量将增加675万吨,花生增加222万吨,油菜籽增加143万吨,油茶籽增加400万吨。规划实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规划实施后,能极大改善高标准油料生产示范基地设施条件,大幅提高油料生产效率,推动基地农户向非农产业转移,进而加快土地流转、实施规模化经营。通过加强油料生产条件建设,能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效应,示范带动当地油料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农业就业和关联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环境影响评价
油料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主要在农田实施,并购置必要的农机(具)。开发利用水资源可能对环境和其他经济社会用水产生影响,应进行水资源论证,合理控制水资源开发程度,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确定合理灌溉用水量,保持水资源平衡;部分灌溉农田和排涝退水将对河流水质产生影响,需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在山丘区建设油料生产基地时,应采用坡改梯、顺坡改垄、修地埂植物带等水土保持措施,防止不合理的耕作方式造成水土流失,有效保护水土资源。此外,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使用量增加,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盲目、超量施肥,会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长期单一施用化肥,会使土壤酸化、板结;未吸收利用的氮磷肥料进入地下或地表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过量使用杀虫剂、除草剂会抑制土壤微生物,影响土壤中酶的活性、营养物质的转化,降低地力,也会危害地表水或地下水水质。为此,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因地施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使用效率,推广高效施肥技术,合理深施,改变传统施肥习惯,要培育抗病虫的新品种,提高作物抗性,减少农药用量,通过预测预警、统防统治、精准施药,降低农药用量,发展生物农药、鼓励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八、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大宗油料生产,把发展油菜籽、花生、大豆和油茶生产、保障食用植物油供给作为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统筹发展粮、油及其他经济作物生产,细化促进大宗油料发展的各项措施,完成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大宗油料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沟通协作,稳步推进规划实施。发展改革委做好综合协调工作,财政部门落实支持油料生产的各项资金,农业、林业部门做好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加强油料新品种、新技术研究,加快良种良法推广应用。农业(农机)、林业、发改、工信等部门抓紧农机研发与产业化及油料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利部门指导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产用水需要。科技部门负责抓好油料生产科研工作,加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加快油料科技进步和创新。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整理开发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等,要积极向规划确定的油料生产大县倾斜,加快高产稳产油料基地建设。加大对油料生产的补贴力度,增加产油大县奖励资金,并将奖励资金直接用于发展油料生产,调动农民种油和基层政府抓油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支持保险机构开展油料作物保险业务。探索建立油料生产多元化投入机制,实行油料生产贷款贴息、财政资金奖励等政策,构建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融合配套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大宗油料生产基地,吸引社会资金投向油料生产。创新投资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基层政府和广大农民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建设,特别是积极利用冬闲田和改造盐碱地,进一步提高油料生产能力。鼓励农机厂商围绕节本增效进行升级改造,重点支持油料播种和收获机械研发,加快推进油料生产全程机械化。
(三)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整合油料科研力量,利用现有资源,搭建基础性、公益性研发平台,加强油料科研工作,加快油料科技创新,实现品种和技术新突破。坚持农机农艺融合,根据农机作业需要调整品种选育目标,加快在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及收获机具等领域有所突破,促进大宗油料生产全程机械化。择优支持油料品种培育与产业化,推动油料新品种繁育及其产业化进程。完善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推广机制,提升农技推广人员素质,切实抓好油料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大规模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县市整建制推进,大面积示范带动油料高产稳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四)推进产业化经营
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加强土地整治,促进油料作物集中连片种植。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大宗油料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提升组织化程度,实行统一经营。按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扶持一批规模大、水平高的油料加工龙头企业,增强企业带动农户能力,引导加工企业与农民、合作组织建立产销协作关系,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实现油料产业化经营。支持生产大户、合作组织入股油脂加工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支持油脂加工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增加科研和生产投入,尽快在品种研发、配套栽培技术及收获机具等领域有所突破。完善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推广机制,积极为农民提供良种和技术服务。
(五)加强市场调控
加强油料生产、消费和进出口监测分析,及时、准确掌握大宗油料和食用植物油市场动态情况。强化市场价格调控,完善油菜籽和大豆价格政策,保障油料种植效益,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期货交易。进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体系,发挥稳定市场、保障供给的作用,支持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参与商业周转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