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社会

汶川地震十年 废墟上崛起的生命力量

2018-05-11 09:39:25       来源: 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黄慧 文/摄

  绵竹:用文化重建精神家园

   

  年画村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早在北宋时期,巴蜀大地就有了年画这种艺术形式。绵竹市孝德镇射箭台村就是有名的年画村,地震的时候,这里曾被夷为平地,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之一的绵竹年画险遭失传,但是顽强的年画人不仅重拾美丽家园,还将年画文化推向世界。活泼可爱的小孩,威严俊美的文武门神……当代年画人通过创新,融入了大量的川剧元素,这些精美的年画现已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地。

    

    年画村

  作为绵竹市首家民间年画手工作坊的三彩画坊就是传统与创新兼容并蓄的典型,产品从单一的年画礼品到多元化的市场居家生活用品,深受中外游客喜爱。贾君三姐妹2004年下岗后建立了三彩画坊,2008年创业刚有起色时,却遭遇了大地震,办公楼垮塌,公司毁灭殆尽。但地震后第三天,当地政府就给三姐妹打来电话,鼓励她们继续将绵竹年画传承下去并给予支持。绵竹市妇联还提供给她们很多展示产品的平台和途径,这让她们继续创业的信心又燃了起来。贾君亲自设计制作了两幅绵竹年画“风调雨顺”“五福临门”,经过市妇联的推荐参加了“全国农民画展”。  

  地震后,三彩画坊在年画村开设了分店,吸纳该村家庭生活困难的农村妇女,举办手绘年画和刺绣年画培训班,并提供针对残疾人和留守儿童的免费培训,以“授人以渔”的方式,使其掌握一门技术,解决农村留守人员灾后恢复生产的实际困难。

  

  左图为贾君在自己设计的文化小院内。右图为文化小院里贾君绘制的年画墙一角。

  据了解,目前绵竹有数十家年画经营实体,常年从业人员近万人。当年,射箭台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如今,绵竹市政府以箭台村为核心,打造了以年画产业为主的年画村,将民间木版年画产业化,将年画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民营资本参与,使绵竹年画挣脱旧有束缚,创新技艺、丰富品种。现在年画村内画坊作坊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村里还有十多家农户开办了“年画农家乐”,从而带动了乡村旅游。

  在绵竹玄郎村牌坊入口,刘小蓉经营的“玄郎人家”农家乐格外醒目,她的笑容也格外灿烂。十年前的地震中,刚搬迁的新家垮塌,丈夫不幸遇难,上中学的儿子因此性情大变。所幸天灾人不弃,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很快到来,给予他们新生的鼓励。2010年,在当地政府贴息贷款的支持下,刘小蓉开起了农家乐。

 笑容灿烂的刘小蓉

   “哭着是过,笑着也是过,逃过了那么大的灾难,又有这么多人帮助我们,一定要笑着把日子过下去。”经过这些年努力奋斗,刘小蓉的农家乐已成为玄郎村最具代表性的一家,还解决了不少村民就业。儿子也被她的乐观豁达感染,渐渐康复和成长,生活步入正轨。“以前没个说心里话的人,难过了只能跑到丈夫的坟前大哭一场。”现在十年过去了,她终于找到可以说心里话的人,准备好组建新的家庭,日子奔着甜蜜去。

  灾后重建以来,绵竹市将发展的重心和驱动力转移到新兴的文旅产业上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是绵竹建设“文旅名城”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抓手。绵竹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指出,绵竹市全域旅游发展,就是要实现文化产业、现代旅游业、现代农业三大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升“酒乡画城·山水绵竹”的城市品质。

  

  2018年4月,什邡市北京小学(北京市援建)学前班孩子们在雍湖公园春游。贾跃红/摄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这是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发展的总体目标。十年间,四川建成3200公里灾区生命线公路网,重建和修复各类学校3340所,建成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32个,公共文化服务设施1115处、帮助157.5万因灾失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2017年,全省39个国家重灾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29.7亿元,总量为2008年的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870元,是2008年的2.9倍。实践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夺取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发展的重大胜利,铸造了汶川奇迹,成就了中国奇迹。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