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1 09:39:25 来源: 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黄慧 文/摄
十年前,在被“5·12”汶川特大地震摧毁的映秀小学废墟上躺着一本遗落的教材,翻开的那页课文是《秘密花园》,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涉及死亡记忆的荒废的秘密花园,因为一群孩子的爱和热情在其中散发出来活力,被重新开启,十年后焕发新生。为什么生命能够战胜死亡,为什么玫瑰枯萎之后还会再开放,为什么在废墟上,仍然有一片片绿色在顽强生长……
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记者重返当年的地震重灾区,跟随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四川省摄影家协会承办的“感恩奋进·治蜀兴川”——“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10周年成就采风活动,走进阿坝州汶川县、广元市青川县、绵阳市北川县、德阳市绵竹市等地,一路看到最多的是废墟上的奇迹重生,听到最多的是“感恩”,感受最多的是“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这一切告诉了我答案。现在的地震灾区正像课文里描写的那个濒死又被唤醒的花园一般,涅磐重生,恢复勃勃生机.
汶川:新生活很“带劲”
图为2008年5月16日的映秀街道。
图为2018年春天的映秀街道。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汶川县映秀镇考察时说:“我很牵挂这个地方,十年了,这里的变化我很欣慰”。
在映秀镇,由纪念旅游区、城镇生活区和恢复生产区三大功能区构成的崭新新城区见证着援建方广东东莞与映秀的牢固情谊。在纪念旅游区的博爱新村饭店,老板杨云刚向采风团讲述了他的震后十年。
“5·12”地震前,杨云刚在驾校做教练,妻子在映秀小学帮厨,地震发生后家里成了废墟,失去了生计,好在家人都在。这时候,一个河南前来救灾的朋友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在素昧平生的情况下,借给他20多万元买了一辆大货车,他跑起了运输,生活有了起色。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深入,他发现,来映秀的游客逐渐增加,餐饮服务供不应求。在政府免税、贷款等有关政策的扶持下,他开了现在的饭店——博爱新村。“取这个名字就是为了提醒我们,不能忘记大家的恩情。”杨云刚真诚地说。现在饭店生意红火,旺季一天的流水超过一万元,全家人齐上阵还需招聘六七个帮工,去年实现纯利润十多万元。
图为博爱新村豆花庄的老板杨云刚和小孙女儿。
图为豆花庄的幸福酥肉。
“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家的豆花庄里,和我们一起炸了酥肉,还亲自转动磨盘磨豆浆,他一边转磨盘一边笑着说:‘很练臂力啊,真是越磨越带劲。’”杨云刚回忆起那天还是很激动。现在,“带劲”一词成了映秀人民谈及幸福生活的流行语。
在灾后重建配套政策和广东东莞市的对口援建下,映秀仅用两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总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的居民住房重建和集镇重建。映秀镇整个重建规划结合高山河谷地形,将映秀城镇生活功能沿岷江布局,形成城市生活发展带,建筑结构采用了钢结构、轻钢结构、框架结构等,抗震技术采用了国际领先的十三项之多。
图为2008年5月16日的映秀小学。
图为在映秀小学原址上建成的爱立方主题景观。
图为现在的映秀小学。
据汶川县援建人员之一、都江堰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司京陵介绍,地震前,汶川是传统农业、工业重镇,旅游基础几乎为零。在地震的浩劫中,汶川多地几近被夷为平地,地貌和地质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当地产业结构也因此被迫加速升级。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汶川依托感恩文化和多元化藏羌民族风情,深入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形成“一乡一特、一镇一景、一村一品”的旅游发展格局。由震中映秀、水磨古镇、三江生态旅游区组成的纪念性和文化主题景区汶川特别旅游区每年可接待游客数量达百万人次,最初鲜为人知的川西小城全面转型为现在的文化资源富集地。
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映秀考察时一再叮嘱,要把地震遗址保护好,使其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以“家国情怀,培训小镇”为产业发展思路,映秀正全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特色旅游的全新名片。
十年前的水磨镇是一个以高能耗、高污染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小镇。“5·12”汶川地震受灾后,广东省佛山市对口援建水磨镇,根据规划,水磨被打造成为了独具羌族特色的旅游小镇。2010年,水磨镇被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图为在水磨镇老人村婵寿老街上生活的人们,左图为88岁幽默开朗的刘大爷,地震时他家位于附近山上的三间房子倒塌了,重建时政府资助修了五间房,现在生活无忧。右图为53岁的拉姆,来自松藩,听说水磨镇发展很好,就过来做生意,一呆就是五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