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5 10:54:20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四、传承,留住精神家园的温馨
1.看得见明月,记得住乡愁
席慕容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只有离开家乡的人,才能够真正地体会到什么才是乡愁,乡愁如水,悄然流入游子们的心思,一如那中秋的月光,清澈透明。
看得见明月,记得住乡愁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浩瀚的夜空,所有的乡愁,缠绵成天籁,静谧中传递着薄凉,花开如梦,暗香盈袖,只愿这缕缕中秋情思,越过高山,跨过海洋,化作清风一缕,带去我们对故乡的问候。乡愁是一捧乳白的月色,还是一杯尘封的老酒?月圆是游子他乡的轻叹,还是滴泪成殇的情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推窗独立,中秋的这轮明月再次轻抚思念的琴弦,寥落的寒星勾起难忘的点点滴滴。
2.传承恒古不变的思乡情
明月思乡
曾经,中秋之夜的月光,圆润丰盈,如水一样洒满院子,桌上摆满了中秋的月饼和水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母亲娓娓讲起嫦娥奔月,父亲说起光满万丈的后羿箭射九日,这些美好的传说令人无限神往。一家人边谈话边在心里祈祷月神赐福,中秋月圆人更圆,浓浓的乡情飘荡在院子的每个角落。
如今,金风送爽,皓月万里,又逢中秋。当一个人仰望蓝天,随着流淌的月色,遥望家乡,明月千里,每一丝都有故乡殷殷的牵挂。月光如雪,山高水长,对家乡的思念在心头汩汩流淌,把最甜最美的祝福化成文字,把万种情思洒向夜色苍茫,到达故乡的一方。“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人在千里之外,而心却还在家乡,故乡的天空,最蓝;故乡的淳朴,最真;故乡的人,最亲。
3.在挑战中传承家国情怀
在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中,中秋节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团圆、和谐、吉祥和平安,给人以甜美至纯的心灵感受。然而,近年的中秋节,传统节味愈来愈淡,几千年前的中秋民俗传承至今日,似乎只剩下了月饼。民俗专家认为,中秋节成了月饼节,甚至成了商家牟利的工具,成了送礼社交的道具,让中秋节渐渐远离了传统的文化内涵,喝桂花酒、亲人团圆、民间祭月、庆祝丰收等传统习俗正在经受挑战。
继承传统,留住乡愁
我们会失去中秋吗?有人担心。中秋节俗的内涵有普适性,那就是强调家庭伦理与人际关系。这是全世界都认同的价值观。对于今日中国人来说,每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仍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洗礼。月有阴晴圆缺,节日的演化此消彼长,但是对于“人长久”、“共婵娟”的追求,是所有人心中永恒的梦想。
要想拯救中秋节,离不开对传统中秋节文化的继承,同时还必须进行大胆创新,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唐月宋风,千年以后,早已是物是人非,相差甚远。但明月秋风的心境应是不变的,不变的从容与宁静,不变的坦荡与释然。
结语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渴望统一、团结心理路程的见证,是中华民族认同、沟通、凝聚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在回归中守望,在挑战中传承——在中秋,留住心底的那一抹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