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4 15:17:16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作者:刘佳
陈坳村贫困户用周转金发展生猪养殖。
振武村村支书万造彬﹙左﹚向贫困户张奎﹙右﹚询问周转金的使用情况。
张奎是宜宾市高县落润乡振武村的贫困户。为了早日脱贫,他计划今年发展10亩油茶、1亩果园,养殖50头、1000只乌鸡,再建1个养羊场。但算了算账后,张奎却有些犯愁,“我当时算了一下,总共需要投入15万元左右,这笔钱从哪里来呢?”10月25日,张奎告诉记者。
在当地干部的帮扶下,钱的事情很快有了眉目——张奎申请了政府贴息的贷款,村里设立的产业扶持周转金(以下简称周转金)也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张奎申请到1万元周转金用于购买乌鸡和饲料。如今,第一批600多只乌鸡已经出栏,张奎又顺利购买了第二批300多只乌鸡,他借的周转金也将于今年年底还清。
今年年初,宜宾市决定扩大覆盖面,在471个贫困村设立产业扶持周转金,每个贫困村周转金不低于30万元,总规模超过1.5亿元。运行近一年来,周转金效果如何呢?对贫困户起到了哪些实实在在的作用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前往高县进行了采访。
A
一线走访
周转金从哪里来?如何用出去?
“去年5月,陈坳村率先试点,设立了产业扶持周转金,并落实到位。”高县大窝镇陈坳村村支书赵小华说。
赵小华告诉记者,为帮助陈坳村发展养殖业,实现年度脱贫计划,去年5月,该村的帮扶部门宜宾市委宣传部,和高县县委各提供资金30万元作为该村养殖业扶持周转资金,此后又成立了陈坳村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启动了养殖业扶贫工作。
为解决“周转金从哪里来”的问题,高县采取帮扶单位出资、爱心企业捐助、社会力量资助、辖区乡镇补助的办法,集中帮扶“闲散”资金,以村“两委”名义设立银行专户。同时,做好市、县级资金配套,保证周转金规模。记者10月25日从高县扶贫移民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周转资金1900万元,50个贫困村均建立起了30万元以上的周转金。
按照要求,产业扶持周转金将发放到户,实现 “精准滴灌”。那么,周转金是如何发放的呢?怎样才能精准落实到真正有需求的农户手中呢?
赵小华介绍,贫困农户要发展种养殖业,可写下申请,由养殖专合社确认,经镇(乡)政府审批后,由专合社派人陪同农户去购买所需的种苗、饲料;农户要建设圈舍,由县畜牧局派人来场评,符合条件后,按照猪圈350元/平米,鸡棚500元/个(约6平米),羊圈400元/平米的标准出借给贫困户,建圈一年需回收借款一半,两年全回收,圈舍修好前,先拨付40%的周转金给农户,修好验收合格后再拨付60%。
高县落润乡振武村村支书万造彬坦言,将周转金落实到户,是今年较为紧要的事情:“本村周转金主要用于贫困户养猪、养鸡、养羊等,贫困户借款后,到期后,按照本村标准,只需归还所借金额的95%。目前全村周转金已达60万元,其中借出了30万元,基本满足全村68户、207位贫困户的需求。”
同时,各村也纷纷规定了种养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强化资金监管,杜绝弄虚作假,确保资金精准到户。
“去年5月底,市、县级相关部门下达的第一批60万元产业周转金,用于全村130户、340位贫困户发展产业。在上级部门的同意下,我们专门成立了专合社,由村主任担任监事长,村兽医为理事长,另外有两名贫困户担任副理事长,目的就是为了给贫困户解决生产资料购买和农产品销售渠道,规范产业周转金用途。”赵小华说。
赵小华告诉记者,专合社的主要职责,就是保证周转金正常运转,不能让周转金流失。比如,前两个月专合社为贫困户采购的鸡、鸭、鹅种苗共计3250只、20873元,因疫情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鸡苗钱损失了1万多元,只收回成本1455元。后来专合社改变采购方式,完善管理措施,购前圈舍先消毒,严把疫情防控关,现在通过专合社努力,终于让养殖业步入正轨。
陈坳村7组贫困户李永池是该村养殖专合社的副理事长之一:“在帮助农户采购种苗上,我们有明确分工,有专门负责管钱的,有负责查看监督采买过程的,我的主要工作是记账。因为一般是农户选好种苗,我们现场发放周转金,为了保证资金使用规范,我们一般保证至少3个人到场,一个人付钱,一个人记账,一个人称重,农户只管把所购买的种苗运走,出栏后再把钱还给村上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