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8 13:29:32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潘俊强
制图:李姿阅
挖个土坑摆块砖,土墙只有3尺高,猪圈相连臭熏天,蝇蛆成群虫满天。这曾是不少农村“土茅房”的真实写照。小厕所关联着大民生,更关系着乡村文明建设。近年来,山东省厕改风生水起,青岛市发起“农村厕所革命”,计划在今明两年改掉农村土茅房、旱厕、连茅圈,为农民群众建设无害化洁净厕所,涉及村庄4100多个、60多万户。农村改厕如何改?农民群众怎么看?如何实现可持续利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青岛胶州市农村进行调查。
农村改厕 政府埋单
■费用大约1100元,青岛市补贴400元,胶州市与乡镇各补350元
“一听说改厕,大家积极性很高。现在俺村已经改完了。”胶州市胶莱镇小高李家村村民李征坤说,自家原来用几块砖垒了个坑当厕所,“化粪池也很简陋,村里的旱厕没几个做防渗的,可能会污染地下水”。
“这是讲卫生的好事情,再说也不用自己花钱。”李征坤说,除了政府包揽的,他自己买了一些瓷砖,“趁着改厕,咱也装饰装饰,给厕所来个升级换代!”
“在胶州,政府出钱改厕,不用农民群众花一分钱。”胶州市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市爱卫办主任刘希暖说,对于改厕,政府保基本,包括便盆、化粪池还有施工费用,“经过测算,每改一处,费用在1100元左右。”每改一处,青岛市财政补贴400元,胶州市财政和镇办财政按照1∶1比例,各自补贴350元;对于省级贫困村,则由青岛市和胶州市共同负担,镇办财政不再出资。
据介绍,2016年,胶州全市改厕户数超过12万户,共需资金1.35亿元。这批改厕资金将采取分期分批拨付。“我们初期拨付30%,作为启动资金,保障各镇办改厕工作及时启动。然后,再按照时间节点,实行阶梯式补助办法。”胶州市城乡建设局主要负责人汤德华介绍说。改厕将以村为单位,完工一个、验收一个、奖补一个,对项目进展快并于6月底前完成的,拨付110%奖补资金;9月底前完成的,拨付100%奖补资金;12月底前完成的,拨付90%奖补资金。“干快干慢可不能一个样,要区别对待,有奖有罚。”
三格化粪 坚固耐用
■兼具适应性和推广性,为接入污水管网打下基础
胶州市胶莱镇环卫所负责人褚凤乐负责胶莱镇辛庄、孙家大高、小高李家三个试点村的厕改。“关键是做好化粪池,不渗漏,容量大。”褚凤乐积累了经验,现阶段,胶州市使用的是模块化制造的三格化粪池,这样比用水泥砌砖垒,更具适应性和推广性。“模块化也为下一步接入农村污水管网打下了基础。”褚凤乐说,都是统一规格的设施,统一接口,接入管网就容易多了。
在李征坤家的厕所“后台”,褚凤乐一边打开预留在化粪池上面的盖子,一边介绍说,化粪池池体采用钢板加玻璃钢复合而成的材料,坚固而又防锈耐用。三格化粪池体积大约在1.5立方米。
“多久掏一次粪?”“一年掏一次就差不多。”褚凤乐说。随后,他又介绍起厕所里面的高压冲水桶。“高压冲水桶每次冲厕大约出水0.3升。经测算,一家三口,每人每天冲4次厕所,会产生大约4升污水,一年不到1.5立方米。”褚凤乐说,人的粪便经过厌氧发酵等环节,剩余残渣很少。站在旁边的李征坤也说,“我看3年掏一次也行,化粪池挺大。”
依据《青岛市2015年市办实事农村无害化卫生改厕项目实施方案》,三格容积比为2∶1∶3,由连通管相连,第一格起到截留粪渣、沉淀虫卵和使粪液分层的作用,第二格继续发酵,经第三格贮存发酵后,病菌和寄生虫卵基本被杀灭,过滤出来的液体可做肥料,也可用来浇灌绿化用绿植等。
在厕所外面,还竖着一根白色管道。“化粪池发酵可产生沼气等,加根管让它排出,防止意外。”褚凤乐说。厕改完后,每家每户都会有编号,相关信息会存为电子档案,为以后清掏、修理打下“大数据”基础。
脏水进去 清水出来
■作景观用水绿化灌溉养鱼养荷都可以
“你看这一群群金鱼游得多欢,再看这藕荷也开始露芽哩!”刚来到胶州市李哥庄镇纪家庄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兴迁就拉着记者来到村东头的池塘边,说是赏赏村景。
“我是来看你们如何改厕的,带我来看池塘里的鱼和藕荷干吗?”记者有些疑惑。“这些就是从村民家厕所里流出的水。”王兴迁不再卖关子,原来,厕所的黑臭粪便污水经过沉淀发酵,并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进入池塘的水质可达一级A标准。“作为景观用水、绿化灌溉、养鱼养荷都没问题。”王兴迁解释道。
王兴迁带着记者走到池塘边的一间房子。这是间污水处理站泵房,“脏水进去,清水出来。”王兴迁说,不光是厕所里的脏臭水,所有村民家的生活污水都会在这里进行处理。“改厕后,整个村子不见粪水;蚊蝇少了,各家各户也干净了不少。”
纪家庄村的处理模式就是胶州市所提的“单户改厕,集中处理”模式。具体来讲,就是对村庄的农村进行三格式改厕,主要集中收集三格化粪池中第三格粪液和生活污水,通过管网进入村子污水处理站进行无害化处理。此外,还有一种“粪污直排、集中处理”模式。依托市或镇的污水处理厂,将城中村和距离主城区、镇驻地较近的,以及水源地大沽河流域的村子纳入地下污水管网,直接到污水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偏远村,考虑到人口密度低,建设污水集中处理站、铺设地下管网、后期运营成本较高,建成后难以达到处理规模等因素,实行“单户改厕、专业抽取”模式。
青岛胶州只是整个山东厕改的一扇窗。据了解,除了三格化粪池式,山东在一般农村地区还因地制宜推广双瓮漏斗式厕所改造;在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村庄,全面采用水冲式厕所;在山区或缺水地区的村庄,推广使用粪尿分集式厕所等。“我们的目标是到2018年底,完成约647.3万农户的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基本实现全省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山东省住建厅厅长王玉志说。
■记者手记
向洁净乡村出发
连茅圈、露天旱厕是蚊蝇病菌滋生地,臭味可随风飘半里地,这是农村卫生环境改善和乡村文明建设的一块短板,更是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大顽疾。
农村改厕,就是要补齐这一短板。青岛市两年农村改厕60万个,涉及村庄4100多个,农户180多万人口;根据各县市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市财政对每改一户补贴400元到600元不等。规模不小,投入不小,利民之事自然受到农民支持。有些人家义务出工出力,同施工人员一起着力将农村改厕做好做牢。
难能可贵的是青岛农村改厕并非单纯地改,还和农村污水处理同步进行,有利于根治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顽疾。
改厕,是向洁净乡村迈出的坚实一步,但后续如何管理、采取何种运作方式,也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广大农民的文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