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时代的农民对精神文明有了更加强烈的需求。不断增多的村级活动室、广泛开展的特色群众性文体活动、竞相涌现的乡村“民星”……持续火爆的“村味”活动激发了乡村的新活力。当“村BA”“村超”遇上“村晚”“村歌”,乡村特色活动充分展现了“村字号”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精神内核,契合了农民对有朝气、接地气、冒热气的乡村活动的美好期待,诠释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时代追求,也展现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乡土中国。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从“富口袋”到“富脑袋”,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转变,迫切需要更加丰富更为优质的文体活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及“村BA”、村超和村晚,对乡村群体性文体活动的健康发展提出要求。因此,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丰富宝藏,融入现代文明要素,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形式,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当然,我们还应看到,“村字号”虽然姓“村”,但不能仅局限于一村一地,要推动更多活动出村、出山,让“村字号”系列活动在广大农民甚至全国人民口口相传,借助“村字号”在广袤乡野绘就和美乡村建设新图景。
坚持农民唱主角。发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农民是第一位的,要把坚持农民主体作为首要原则,让农民广泛参与、充分受益,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让广大农民扛起锄头能下田,穿上演出服能表演,穿上运动服能参赛,把农民的文体活动办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盛会。充分考虑农民实际需求,贴近农村实际。尊重农民首创精神,让孕育于此的“村赛”“村戏”能够吸引流量,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更多新动能。
重视农趣农味。“村字号”的独特优势,就是充满乡土味和农趣味。要充分彰显乡村优秀文化,把“村字号”系列活动打造成展示农耕文明、节庆习俗的重要载体,实现活动搭台、文化唱戏。要积极创新活动方式,结合地方传统和农业特点,开展体现农事节气、富有农趣农味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打破大家对文体活动的刻板印象。把活动办在乡村田野,办在农民身边,就地取材,在体现乡土韵味的同时,更富有农民趣味。
促进乡村和美。要开展形式多样群众文化活动,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一场场精彩活动的举办不仅让人感受到文体赛事本身的魅力,更展现出新时代农民自信拼搏的精神面貌。通过多种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开展,邻里之间关系更加和谐,乡村社会风气得到净化。“体育热”“文艺范”之风吹拂乡村,随之而来的是文明新风。
“村字号”沾“乡味”有“村味”。“乡味”的背后是扎根乡土、入乡随俗;“村味”的背后是火在乡村、乐在农民。从农民唱主角到全民尽关注,“村字号”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打造令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