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马铃薯等主粮耕种管收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提升 筑牢“战略腹地”粮食安全防线
时间:2024-09-30 13:59:34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伍志军  刘欢  补建  何程 字号:【

  近年来,四川省积极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将马铃薯等主粮作物的耕种管收机械化、智能化提升作为一项重要举措,不断筑牢“战略腹地”粮食安全防线。通过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四川省在马铃薯等主粮作物机械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粮食安全贡献了四川力量。

  政策扶持助力机械化水平提升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马铃薯等主粮作物机械化发展。为促进四川省丘陵山区马铃薯单产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及装备创新、熟化和推广应用,为推动马铃薯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四川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大政策扶持,近年来累计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亿元,鼓励农民购买马铃薯生产机械。二是强化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民20万人次,提高农民操作技能。三是优化服务保障,建立农机维修网点3000余个,确保农机正常使用。

  据全国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马铃薯机械化、智能化耕种管收率平均在30%左右,而四川省已达50%左右,并计划到2025年达到60%。这一数据对比充分展示了四川省在马铃薯机械化、智能化方面的快速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机械化发展

  9月24日,四川省马铃薯播种创新联合体在绵阳举办马铃薯机械化秋播示范现场观摩暨培训会。在示范现场,展示了四川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与科研机构研制的马铃薯播种机9台(套),并进行了现场播种试验。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院长许丽佳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带清补种装置的马铃薯精量播种机和电驱马铃薯播种机,在提升播种效率和质量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院长许丽佳教授(左一)正在马铃薯机械化秋播示范现场观摩

  暨培训会上详细讲解新研发马铃薯精量播种设备的特性

  许丽佳教授团队历时1年研发的带光电+视觉检测的锯齿状补充系统,增加了自适应清种装置,实现了马铃薯精量播种,漏播率远低于5%,重播率低于1%,显著提高了播种质量。电驱马铃薯播种机则改变了传统马铃薯种植机需配套拖拉机的现状,1米的转弯半径专为适应西南丘陵山区小田块而设计,远程遥控大幅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马铃薯播种效率。

  多措并举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除了马铃薯,四川省还在玉米、水稻等主粮作物机械化方面下功夫。目前,全省玉米机械化收获率约75%,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为90%左右,粮食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整体提升。

  

  四川省农业机械鉴定站张磊高级工程师(左)正在与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电气系王玉超主任检查用于现场示范的农机

  四川省小麦机械化收获率约90%,玉米机械化收获率目标为80%以上,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目标为95%以上。未来,四川省将继续加大农机研发和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各类作物的机械化水平,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四川农业现代化之路

  四川省在马铃薯等主粮作物机械化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深远。

  首先,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四川省的数据对比显示,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直接带来了农作物产量的增加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例如,与传统手工种植相比,机械化播种的马铃薯产量可以提高15%以上,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为市场提供了更加稳定的粮食供应。

  其次,农业现代化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机械化的推广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经济活动中,从而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多元化。

  再次,农业现代化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在全球粮食市场波动不定的大背景下,提高自身农业生产能力,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四川省在马铃薯等主粮作物机械化上的进步,为全国粮食安全贡献了重要力量。

  最后,农业现代化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通过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带动乡村人才振兴,进而推动乡村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

  

  勠力前行的四川丘陵农机创新团队

  四川省将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不懈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四川省将为中国乃至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