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47°:农作物黄金种植带,天赐的自然环境
时间:2022-12-13 08:13:29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刘峰 字号:【

  几乎地球上的所有陆地都有粮食作物,但粮食作物与红酒、咖啡、茶叶一样,产地是决定其品质最重要的一环。正如最好的红酒在欧洲、最好的咖啡在南美、最好的茶叶在中国一样,世界上最好的大宗作物多分布在北纬50°~南纬40°之间。四季的温湿度、土壤成份的构成、水源与降雨条件……这些因素决定了作物的生产环境,也成为了作物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外观、营养、口感、风味等指标)。这些全球最好的大宗农产品,都出产于北纬50°~南纬40°之间的特定种植区域,因而,人们称之为 “黄金种植带”。

  黄金种植带是指地理位置、地形、土壤、气候条件等综合因素特别适宜某一种作物生长、利于其高产或质优的特定种植区域,泛指北纬50°~南纬40°之间。

  从广义上看,作物黄金种植带是气候条件适宜,并经过长期生产实践检验,能够广泛种植某种作物的地区。纵观全球大宗作物,小麦喜凉,种植范围较广,一般分布在北纬30°~55°、南纬25°~40°的温带地区;玉米、大豆喜温,种植范围较小麦略偏南,北界一般至北纬50°、南界至南纬35°~40°;水稻好暖喜湿,一般在高温多雨的亚热带、热带地区以及雨热同季的温带地区种植,多分布在北纬45°~南纬30°之间。

  从狭义上说,作物黄金种植带是指某一区域因其特定的气候条件和土质等综合因素影响,生产出的作物在同类作物中品质更优。在世界范围内,玉米主要种植于北纬50°~南纬40°之间的地区,如中国东北部、北美中部、南美中部、欧洲中西部、亚洲东部和南部、非洲中部和南部,尤其在北纬47°附近,汇聚了世界主要的玉米黄金种植带。这其中,以中国北纬47°的“鲜食玉米带”和美国的“玉米带”最为著名。

  因素:平原面积越大,种植规模也就越大,平原地形是形成作物黄金种植带最基本的条件。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一般通过影响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条件对作物产生作用,因此气候条件成为黄金种植带的决定性因素。土质是衡量作物黄金种植带的另一个重要条件。

  关系:雨热同期的气候十分适合玉米、小麦、大豆等大宗作物生长。如中国北纬47°区域是著名的水稻种植带、鲜食玉米种植带,这一区域玉米生育期平均温度18-23℃,积温2500-3000℃·d,尤其夏季热量充足,又少有南方的持续性高温热害天气,降水量250-500毫米,水分条件适宜,日照1000-1250小时,光照充足,适宜玉米生长发育。这一区域水稻生育期平均气温约22-24℃,热量较为适宜,有些年份热量不足,但这里水稻生长季长,日照充足(1200-1300小时),灌浆期昼夜温差大,利于干物质合成累积,因此成为我国的优质水稻产区。

  土质是衡量作物黄金种植带的另一个重要条件。黑土地总面积占陆地面积不足7%,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地球的中高纬度地区(北纬44°-50°之间),即中国东北地区,北美洲中南部地区,俄罗斯-乌克兰大平原区,南美洲潘帕斯草原区。黑土地是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它能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于根系活动及吸取水分和养分,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黑土中所含有机质高达7%,是一般黄土的2~3倍,它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北纬47°黄金种植带:

  大约在北纬47°,密布着著名的°优质农作物产区。自西向东的北纬47°黄金种植带包括以法国普罗旺斯、美国威斯康星州、加拿大阿尔伯塔、中国齐齐哈尔、日本北海道等地区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种植区,雨热同期的气候优势、肥沃的黑土地等因素为农产品的高产化、优质化、特色化提供了重要保障。而这些地区所出产的农产品,更加稀缺珍贵,占据世界高端农产品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北纬47°鲜食玉米黄金种植带:

  我国北纬47°地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仅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为北温带)。这种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夏冬长,春秋短,热量资源较少。夏季,充沛的降水让土壤上层积累“上层滞水”,合适的温度也让茂密的草原化草甸和森林植被在大地上顺势生长,在冬季相对较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当地表植被死亡后,经过长时间腐蚀形成腐殖质而演化成黑土。经历几百万年甚至上亿年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黑土逐渐积累,最终形成我国北纬47°典型的黑土耕地区。

  年降水量500多毫米、水资源量近百亿立方米、年日照2700小时、年均气温2-6℃、森林覆盖率42%左右,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中国北纬47°成为鲜食玉米黄金种植带。

  2022年9月6日,在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召开的“中国首届高端鲜食玉米产业峰会”上,由中科院主管、中国权威的原创地理平台中国国家地理正式将北纬47°产地认证为北纬47°黄金种植带。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