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沧州段通航(航拍图)。 陈秀峰摄
千年运河水,碧波映苍翠。这几天,一场“大运河上的园博会”令河北沧州广受关注。
自5月26日沧州园博园正式开园后,每天网上预约进园的名额都会在短时间内被一抢而空。不仅是13个各具特色的城市展园、1000余项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承载沧州一代人记忆的大化工业遗存等成为大家争相讨论的话题,与之密切相关的“大运河”也成为网搜热词。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对于大运河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沧州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城市,大运河在沧州境内流经8个县(市、区),全长216公里。近年来,沧州坚持做好保护、传承、利用文章,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升生态环境水平,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大运河已成为沧州最具魅力的生态名片、文化印记和产业高地,流动的大运河文化正焕发出璀璨光彩。
岸绿水清文化兴 千年运河活力迸发
沧州园博园风光。 沧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好景!好玩!好去处!”5月30日,沧州市民郑建明在游览完园博园后连说三个“好”。
在13个城市展园里,他入生态之绿,听历史故事,感受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里,他观非遗项目,赏运河沿线城市标志性街区和节庆场景,体验独特的人文风情与多元民间艺术;在沧州大化老厂区里,他看工业遗产的活态利用和令人震撼的化工装备展示,逛富有时代感的工业遗产街区……“园博园真是给了我太多惊喜!”
园博园的美,只有真正走进才会被惊艳到。昔日的荒芜之地,如今已化身城市天然“绿肺”,园区内100万平方米的园林绿化,犹如一袭“青衫”披在大运河周边。
“大运河南运河段南北纵穿沧州园博园,大运河的自然生态风光与园博园院落式建筑、园林花卉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园博园已成为沧州大运河文化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主任张强说。
除了园博园,沧州还在运河沿线建成12座旅游码头,于2022年9月实现大运河中心城区段旅游通航,两岸建成百狮园、运河公园,复建朗吟楼、南川楼等古建筑,引入杂技、武术等民间非遗文化,再现大运河千年风韵。
“你看看,现在大运河周边到处是绿树、鲜花、飞鸟,漂亮得很呢!”住在大运河畔的李宝军是土生土长的“老沧州”。在他的记忆里,大运河曾经常年缺水,周边环境脏乱差。“这两年,河道疏通、道路整修,环境越来越好。大运河实现游船通航后,我的小饭店更火了,来吃饭都要提前预定的呢!”
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是大运河的另一道风景。特别是以“一船明月过沧州”为主题的沧州非遗保护成果展,格外引人瞩目。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沧州不遗余力。
“一船明月过沧州”沧州非遗保护成果展。 人民网记者 杨文娟摄
张强介绍说:“目前,沧州共有非遗700多项,我们对这些非遗实施了分类保护。”比如,对泊头胜利桥沉船等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对青县马厂炮台等文物进行了保护修缮,认定了65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捷地分洪设施水工遗产展示园对外开放。
这几天,东光县东光镇油坊口村新建的非遗传习所内,雕花陶球泥塑传承人金保成正在免费授课。选土、过滤、团球、雕刻、烧制……金保成传授完“秘诀”,游客们就开始了泥塑制作的体验之旅。
“其实,这个非遗研习所的建立,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推进息息相关。”金保成说,因为大运河全线通水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村里一口干涸多年的古井重新复涌清泉,引来众多游客。油坊村借此新建和改造了村内景观,也为非遗文化传承提供了场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非遗文化传承增添了无限活力。”
创新机制成效显 解开运河活力密码
沧州复建的运河古楼南川楼。 沧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河北与沧州的共识。河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六带”,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对此,沧州则是坚持高位谋划、高频调度、高效推动,紧密对接国家、省上位规划,切实“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是重大发展工程、文化工程、民心工程。”沧州市委书记康彦民表示。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沧州创新机制,在保持大运河外观、风貌原真性、唯一性的基础上,高质量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做好顶层设计,是沧州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关键。“我们成立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指挥部,设立了大运河建设管理的行政部门——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并以大运河集团作为开发建设平台,运河沿线各县(市、区)也对应成立机构,形成了‘小组管统筹、部门抓管理、企业搞建设、社会做研究’的完整组织架构。”沧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向辉介绍说。
同时,对标对表国家、省级各项规划要求,沧州还形成了以《沧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为统领的全域大运河“1+6+1+1”规划体系,并建立由市大运河办牵总,各县(市、区)和相关市直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真正实现全市统筹、上下一体。
沧州南川楼文化商街夜景(航拍图)。 沧州日报社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公开招标,沧州引入了战略投资者,通过组建项目公司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营,推进由单一项目建设向成片区域开发转变,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园博园、沧州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改造提升、南川楼文化商街等项目均已完工并投入运营。”张强表示,这一做法为项目建设闯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健全文化遗产数据库,修缮保护沧州铁狮子、青县给水所等历史遗迹;用好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实现大运河文化“活态传承”;依托运河沿线生态景观、文化资源,推出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带动人气商机……围绕建设“中国大运河非遗之城”的目标,沧州正在加快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努力在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上实现新突破。
产业兴旺经济活 两岸人民幸福绵延
游客乘船在京杭大运河沧州城区段水面上游览观光。 傅新春摄
沧州因河而美,因河而兴。在加强运河沿岸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同时,沧州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带的构想也正在变成现实。
“再有半个月,就到采摘期了,今年桃子长势不错,又是个丰收年。”沧县捷地回族乡傅家圈村桃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付宁说,“我们村紧邻大运河,从前道路不通,农产品出不去。这几年,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运河堤顶路的贯通,农产品出村了,越来越被外界所熟知。村民们自己种的桃子不用去批发市场销售,坐在田间地头就被游客们抢购一空了!”
沾了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光,桃园人气越来越高,傅家圈村村民们还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赏桃花、摘鲜桃、逛美丽乡村、品运河故事……以桃树种植为基础发展休闲旅游,傅家圈村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
沿着大运河蜿蜒向北来到沧州青县,历史上这里是水运交通要道,两岸商贾云集。如今,这里借着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东风,又再次热闹起来,“蔬菜宴”让度假游客对这里赞不绝口。
“一桌蔬菜配上一小碗酱,直接就能吃,菜品非常多,这种体验很特别。”日前,从天津前来品尝蔬菜宴的游客杨琦直言不虚此行。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销售部经理潘艳自豪地说:“俺们村蔬菜特别受京津人士欢迎,尤其在周六日,自驾前来采摘的人特别多。”
大司马蔬菜宴(资料图)。 青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青县蔬菜产业年产量156万吨、产值43亿元。其中,大司马、旺耕等20多个知名蔬菜品牌先后与北京新发地、天津王顶堤等20余家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近百家客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年供京津蔬菜100余万吨。”青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刘会平说。
眼下,“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渐成人们休闲度假的新风尚。泛舟大运河,寻古迹、看美景、品美食,众多游客慕名来到沧州。
这两年,沧州发挥运河优势,积极完善提升吴桥杂技大世界等运河沿线15个重点旅游景区,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不仅如此,沧州还实施了总投资225亿元的18个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项目。截至目前,该市已在运河沿线建成80个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了1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同时,推进了运河沿线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种植,大运河由南至北初步形成吴桥中药材种植区、南皮特色林果产业区等10个特色产业种植区。
“接下来,我们将全面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沧州段建设,完成大运河非遗展示园、连镇谢家坝核心展示园和泊头冶铸技艺核心展示园建设,完善提升捷地分洪设施核心展示园、吴桥杂技核心展示园及18个特色展示点,为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沧州贡献。”张强表示。
千里通波,大美运河。以文化为灵魂,以生态为基底,以产业增活力,以共享惠民生。置身其中的沧州,正借助“大运河上的园博会”,让这座以“杂技之乡”“武术之乡”闻名世界的古城再现运河文化之光,也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绘上精彩一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