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通过线下线上结合的形式举行了“中央一号文件(2021)”纵横谈研讨会,邀请学院部分教师,对今年颁布的一号文件进行了多层面、多内容的解读。
国务院参事,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何秀荣教授解读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基本内涵。他介绍,今年的一号文件写出了不少新内容,这与目前三大背景有关。第一,今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第二,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第三,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他还解读了一号文件的框架和特点,文件包括5大部分、26条,这是自2014年以来条款最少的,但值得注意的提法较多,“长牙齿”的硬措施也多了。结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来学习,一定会有更好更深刻的体会和领悟。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教授的发言主题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他介绍,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了脱贫后要完成全面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其中设立的五年过渡期、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等内容,是一个在关键时间点承上启下的关键设置,对于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非常重要,因此政策稳定是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他还从我国财政资金的投入的变化以及帮扶群体的分类优化调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财政投入向乡村倾斜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并且会继续持续下去,同时还要重点关注三大相对脆弱的群体:完成脱贫但收入不稳定的;处在贫困边缘的;未建卡贫困但近期收入大幅度下降的群体的监测预警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樊胜根交流了“营养与健康”方面的内容。他介绍,我国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彻底消除了我国的饥饿问题,也为全世界的消除饥饿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未来乡村振兴需要做到农业与食物系统的转型,在农业与食物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中加大对健康与营养的重视程度。他从强化产业、生态追求、健康营养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从产业路径、环境保护、饮食结构、农耕文明传承中实现营养与健康,建议:一是要加大营养健康食物的科技研发力度,培育营养健康的新品种;二是要加大投资,鼓励和推动更多农业与食品企业参与,完善农业与食物产业链;三是要通过个人行为来调节饮食结构,来消除隐性饥饿。
韩一军教授探讨了“粮食安全”问题。他指出,粮食安全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加凸显其重要性。首先,对保粮食安全的认识有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得很紧很紧,粮食生产必须年年抓紧,这三个紧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新高度。其次,保粮食安全要从根本要害抓起。一号文件把耕地和种业放在了突出位置。再次,要从全产业链角度保粮食安全。从科技装备、优质粮食工程、进口多元化、减少损耗浪费等全产业链角度提出了具体要求。最后,要强化保粮食安全的制度保障。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为新时期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
武拉平教授就“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谈了三点看法。第一,农业产业将成为我国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一号文件中35次提到“产业”,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立足县域布局产业,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突出农业园区建设,将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第二,带动和包容将成为农业产业的显著特点。“带动”就是能够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包容”就是有益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有益于弱势人群。第三,技术将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资源稀缺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依靠技术提高资源和要素生产率。一号文件中5次提到技术,强调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付文阁教授的发言主题是“涉农企业的机遇、责任和价值”。他认为,一号文件体现出了对中国经济未来的信心,无论是从打好种业翻身仗、农业科技装备与服务,还是乡村建设等方面,我国涉农企业的发展空间巨大。目前,我国缺少真正的竞争力,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农业企业,不断发展做大做强才能有实力和国际一些农业企业竞争。他建议,要把企业发展融入乡村振兴,需要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未来农业的价值需要重新评估,并不仅限于单纯的农业生产阶段,要发挥全产业链价值,做到农业产业链的规模化、企业化,发挥好带头作用,全面促进农村消费。他表示,中国农业企业的机会很多,担负的责任也很大,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发展壮大起来。
郭沛教授围绕“农村金融”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他表示,每年一号文件都有专门对农村金融的论述。从供给看,二十多年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形成了我国农村领域商业金融和政策金融不断做大做强的局面,然而农民自己的合作金融,发展较为缓慢。今年一号文件再次提出“稳妥规范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我们可以期待农村领域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政策金融共存的格局真正形成。从需求看,小农户目前以非农生产贷款及消费贷款为主,可以通过农村普惠性小额信用贷款得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主要需求者,各地积极开展财政支持金融服务新型主体的实践,形成多样化模式。从对700多个新型主体金融需求进行调研后发现,他们的贷款需求仍未得到足额满足。因此,郭沛认为今年一号文件提出农村金融机构要回归本源、3年基本建成新型主体信用体系、继续探索抵押贷款业务创新等,都将很好地推动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下一步,农业供应链金融和数字金融将是农村金融领域新的增长点。
肖海峰教授的主题是“畜牧产业”。他分析了中央重视牛羊产业的原因,并提出农业农村部在今年重点工作中首次提出要实施“牛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这是因为近年来我国牛羊肉供给偏紧,而我国牛羊产业发展存在多个制约因素,必须采取有效对策发展牛羊产业。他表示,尽管随着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牛羊肉消费量及占比增加,但近年来,我国牛羊肉产量增速明显慢于消费量增速,但牛羊肉进口量从2013年起急剧增加。2020年我国羊肉自给率为93.1%,而牛肉自给率仅为76.0%。对此,肖海峰提出促进我国牛羊产业稳定发展要有五大对策。一是要加大对牛羊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二是要提高农牧户的养殖技术水平,三是要大力推行“种养结合、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模式”,四是要减缓养殖成本上升的压力,五是要大力发展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提高农牧户的组织化程度。
陆娟教授从“农产品市场与品牌”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她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农产品市场与品牌角度看,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振兴靠品牌。依据一号文件精神,她认为,未来的农业品牌建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以标准为导向实现品种培优、品质提升,打牢品牌建设基石。二是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积累品牌发展信誉。三是以产品开发与推广为手段,拓展消费,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通过努力将扶贫产品变为优质品牌农产品,以实现提升农产品供给功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和农民富裕富足,推动乡村振兴之目标。
杨汭华教授对“农业保险”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意见:一是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二是支持有条件的省份降低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费县级补贴比例。三是增加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试点覆盖范围。她指出,该文件一如既往地确认了农业保险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以改善保险产品供给为主线,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降低产粮大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负担、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产品保险,都切中了农业保险发展的要害问题,有利于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契合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要求。她表示,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已经初步建成,将为农业保险提供有力的风险保障支持。
李春顶教授围绕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农产品贸易”三个发展方向展开解读,并提出了具体的推进策略。一是在优化农产品贸易布局上,需要推动进出口贸易市场多元化,促进贸易产品的升级和质量提升,促进贸易平衡,并保障粮食安全。二是在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上,需要推动进口市场来源地多元化,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进口产品的多元化,适度进口并保障粮食安全;同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多双边合作,签署多边或者双边贸易协定,拓展进口来源地。三是在支持企业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上,应积极主动构建和形成我国主导的国际农产品供应链,扩大经贸合作朋友圈,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并依托农业对外合作园区建设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
吕建军教授从“农业产业链”方面对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解读。他指出,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从不同角度指出要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今年提出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农业产业链是农业生产分工与协作的载体,有助于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农产品价值链,改造和升级农业产业链是创新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组织化程度不高、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社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交易效率,导致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突出。接下来需要立足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产业化集群,通过供应链管理等手段,完善农业产业链利益协调机制,实现农业产业链的构建、整合与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价值链水平。
本次研讨会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同行的广泛关注,在线收看人数超过一万人。
学院副院长李军教授主持了本次研讨会。他表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中央一号文件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研究农业问题的重要机构,学院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中央的政策解读给更多的人,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出贡献。今后,学院将通过多种形式,陆续组织相关领域的教师展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