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主页  >  最新资讯 << 中国农村网
辽宁阜新: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 让“农业大市”名副其实
   

加入合作社后,白玉都村的瓜农学会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瓜的产量高了,品质也好了。

  阜新市人均耕地面积居全省之首,号称农业大市。但是,十年九旱的气候、雨养农业的先天缺陷又让这一称号“名存实亡”。

  如何让“农业大市”变得名副其实?如何让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进而推动阜新经济转型升级?

  我们注意到,阜新开始因地制宜地发展现代农业。

  从一个村的香瓜到大公司的种植基地,从一位农民的玉米大豆到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从传统的田间作业到新农业新业态——我们关注。

  引子

  这几天,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白玉都香瓜种植基地的瓜棚内,总是一片忙碌,瓜农们边摘瓜边喜滋滋地讨论着瓜市的行情。

  2月25日,瓜农孙宝玉的瓜棚里,收瓜的人又在催促“抓紧时间摘啊”。“我们村的瓜,名声越来越大,没准以后还能涨价。”没几句话的工夫,两个水桶装满了瓜,一个人用扁担将它们挑到装箱处。

  装箱现场是收购方的人,他们仔细初选,套袋后装箱。

  “我们合作社的瓜是无公害产品,种这瓜可不容易,管理严着呢!但是,辛苦也不白费,瓜的品质上来了,好卖了不说,收购价还比去年高了。”眼看着自己瓜棚里的瓜被包圆儿,孙宝玉乐得嘴都合不上了。

  “能亲眼看到有机米装袋的过程,心里更踏实啦!”2月27日,在辽宁绿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基地采摘了草莓,沈阳游客王旭走进有机米的生产车间参观后发出感慨。

  王旭说,他脑中的印象是磨米后人工装袋,而现在让他感到“高超”的是竟然全自动化,只在生产线的末端看到两名工人,一人负责封袋,一人负责运送成品袋米。

  王旭说,看过有机米的生产过程,加上对入口食品安全的追求,他毫不犹豫地买了4盒有机米。

  从普通到无公害

  白玉都村香瓜的收购价见涨

  瓜棚从10栋发展到1000多栋

  53岁的孙宝玉有着十余年的种植香瓜经验,去年,他加入了玉都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瓜棚也从1个扩展到4个。

  2月28日,记者再次见到孙宝玉的时候,他正在瓜棚里忙活着,准备种下一季瓜。“采用合作社先进的种植技术后,我的瓜产量上来了。有合作社给我们联系买家,价格也上来了。今年,我们村种瓜的收入都能多不少。”

  孙宝玉说的“收入多”,是有账可算的。

  2月2日,白玉都村村主任、合作社负责人孙苗苗带来一个北京的水果采购商,他考察过基地的香瓜长势后,立刻与孙宝玉等几名瓜农签订了收购协议,收购价是13.4元/公斤。孙宝玉对收购单价很满意,“比去年同期高了1元呢!”孙宝玉摘下一个瓜说:“外表光泽、口感甜而脆,一个瓜重七八两。我这90米棚,能摘2500公斤瓜,一棚瓜比去年多卖2500元钱。”

  “你的4个棚就能多卖1万元啊!”记者也为他高兴。

  “可不是!这有技术和没技术就是不一样,瓜好,卖得好,价钱也好。”孙宝玉笑着发出感慨。

  记者了解到,玉都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里,还有70户瓜农的瓜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孙苗苗说,白玉都村有11年的种瓜历史,2006年发展之初有10栋瓜棚,如今已经发展到1000多栋。2016年,她牵头成立合作社后,干了3件事,一是引入新的菌水肥一体化新技术在10个实验棚实验,实现了有机肥替代化肥,让农产品无污染,入口更安全;二是积极申请无公害认证,白玉都香瓜种植基地的瓜现在已是无公害产品; 三是完成鑫玉都商标的注册。

  “事实证明,提高种植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紧跟市场变化,是对的,瓜农受益后,会更愿意接受新技术。”孙苗苗告诉记者,她打算让全村300余户瓜农都采用无公害种植技术,届时1000多栋棚的产品都是无公害产品。

  从产品认证到琢磨品牌

  申博的韭菜绿维的大米,价高也好卖

  张庆年家的玉米大豆要起名了

  记者了解到,除了白玉都村的香瓜外,阜新市还有72种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获得认证的农产品范围也很广泛,从西瓜、香瓜、葡萄等果产品,到辣椒、韭菜、茄子等蔬菜产品,再到谷子、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

  阜新县庆年家庭农场的玉米、谷子和大豆都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但在农场负责人张庆年的眼里,仅仅获得无公害认证,意义不大,还得有自己的商标才行。下一步,他要打出自己的品牌,给自家农场的玉米、大豆起个名儿,申请个商标。“农产品有了品牌,含金量更高。”

  春节前,辽宁申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头刀”韭菜成了抢手货,在市场价不到6元/公斤的行情下,却有人开车从十几公里外,以20元/公斤的高价购买。

  “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了,很重视入口食品安全!我的韭菜贵,就是因为我的产品是有机的,吃着放心。”公司董事长张雷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张雷说,种植前,他们对土地进行了有害残留、重金属净化处理,确保零残留。“头刀的产量略低些,两个大棚的韭菜只产出900公斤,供不应求,甚至有的市民担心第二刀的也买不着,直接留了电话和定金。”

  在张雷提供的一份由北京中安质环认证中心出具的《有机转换认证证书》上,记者注意到,该公司在彰武县种植的土豆面积达到43.33公顷,“经过509项检测,我们种的土豆都是零残留。”

  位于彰武县大冷镇的辽宁绿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大米2015年5月获得有机认证,1公斤能卖到近200元。

  阜新市绿色食品产业化管理办公室主任李雅军说,自“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以来,阜新市获得“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认证的产品总数稳步增加,从2013年末的117个,迅速发展到目前的134个。“三品一标”使农产品印上了安全优质的标签,让新型农民获得了实在收益,也让阜新传统农业快速向现代农业迈进。

  调优产品结构 调顺产业体系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阜新农业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和光照条件是辽宁省最好的地区之一。阜新农业的历史性转折点是2013年末规划实施的“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到2016年底,实际完成建设13.9万公顷。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最深的是,阜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新变化,他们学会了用土地资源入股、流转、招商。3年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由236个猛增到3877个,17.4万户、57.5万人参与合作经营。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说,阜新具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只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强化科技引领支撑,并推动其向精深、绿色方向发展,那么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基地、打造绿色食品强市的目标指日可待。

  李雅军告诉记者,在人人关注食品安全的背景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尤为重要。阜新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全市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产品的总数将达到180个。

  今年1月,阜新市提出现代农业三年滚动计划——到2019年,面积要扩大到20万公顷,并达到全部“绿”的标准,其中有机产品2万公顷,地标产品1.5万公顷,绿色产品16.5万公顷。

  阜新市农村经济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实施新一轮现代农业三年滚动计划就是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调优产品结构,使其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让农业生产“绿”起来;调顺产业体系,发展新农业新业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