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县观庄乡前庄村地处六盘山脉西麓,属宁夏固原市典型偏远乡镇村庄。全村274户109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353人,贫困面达33.8%。2015年10月,固原市民政局优抚安置科科长李国琪被派驻前庄村任第一书记。他始终以“帮民忧,解民困,促脱贫”为己任,沉下身子,入户调研,主动作为,找问题、破难题,扎实工作,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底,前庄村终于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实现了脱贫销号。李国琪也先后被隆德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全县“优秀第一书记”,被固原市委表彰为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同时,派出单位固原市民政局也被自治区授予全区脱贫攻坚“先进帮扶单位”荣誉称号。
没有人知道,这些荣誉背后李国琪付出了多少辛勤劳动,挥洒了多少汗水。如今的前庄村,在阳光的照射下,色调统一的红瓦砖房散射着耀眼的光芒。生活在这里的村民,见证着一年多来村容村貌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通向各自家门口,条条村道两旁安装上太阳能路灯,宽敞平坦的广场安装了形式多样的健身器材,不远处修建了一座供村民娱乐的大舞台。仔细观察,这个村还有两处独特的建筑“一院一家”,即“前庄村幸福院”和“前庄村儿童之家”。“一院一家”主要用来解决五保老人的养老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
只有思想的交流
才能促进观念的转变
担任第一书记那天起,李国琪从心里下定决心,立下规矩,从今以后,这个村就是他的家。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熟悉村情更妄谈脱贫致富。
驻村以来,入户成了他每天的工作,没几个月,村民家的事他都如数家珍,了然于心。通过与群众聊天,他弄清了前庄村的产业结构、农民的发展意愿、建档立卡户的脱贫难处。时间久了,老百姓对他的信任与日俱增。在前庄村,老百姓有困难、有委屈、思想有疙瘩都愿意来找他倾诉、交流,对少数思想后进、发展不积极的“落后户”“捣蛋户”,他也从不放弃,不绕行,一视同仁,多次利用晚间和农闲逐个到农户家中进行思想交流,帮助其转变观念。
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他发现村子里很多老百姓依然存在“等、靠、要”的懒惰思想。他清楚脱贫攻坚的核心是人,只有彻底解放思想,转变群众观念,不断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决心,才能激发他们的内力、动力。于是,他利用空闲时间经常组织群众集体学习,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特别针对本村党员,将学习资料分发到村里每一位党员手中,与此同时,他建立前庄村党员微信群,充分利用手机平台加强党员与群众之间的交流学习和相互带动。通过教育党员,让他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达到“先进带后进、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效果,从而带动全村共同脱贫致富。
老百姓要脱贫 产业是根基
夜深人静,李国琪躺在床上苦思冥想:贫困户因何贫?怎么扶?谁来扶?在多次走访和调研中,他明白了,发展产业才是脱贫致富的方向和关键,产业是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他和村“两委”在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前庄村“十三五”扶贫规划》和《固原市民政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帮扶工作实施方案》。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产业脱贫。
前庄村境内有隆德县著名的北联池、伏羲崖两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较丰富。如何把发展本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产业链上的附加值,让产业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有力引擎?是李国琪苦思冥想的突破口。正当他为实现《规划》内容想办法时,得知全市旅游环线公路正好穿过前庄村,直通北联池景点,这一消息让他喜不自禁。他抓住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机遇,结合整村推进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改造村庄危房69座,建成统一整齐的红瓦砖墙房,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接下来,就是如何发展好种植业。通过调研,他了解到万寿菊(色素菊)不仅可以观光,更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一亩万寿菊(色素菊)进入盛花期,可采摘6~8茬,按照鲜花1元/公斤的合同价计算,亩均收入将超过3000元,扣除成本,净收入至少2500元。于是他决定发动群众种植万寿菊,一方面吸引前来观光的游客带动当地农家乐发展,另一方面让群众从种植中获得收入。为此,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他以示范种植和观摩交流为突破口,鼓励引导农户积极种植万寿菊(色素菊),发展农家乐,以此带动农民增收。目前,全村共开办3家农家乐,2016年全村种植万寿菊(色素菊)500亩,户均增收1.3万多元。
村里的主要养殖业就是猪和牛,养猪主要靠本村致富带头人修建的养猪场集中养殖。养牛主要靠分散养殖,全村基本实现了户户种草,家家养牛。李国琪一方面积极鼓励农民成立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多方努力,前庄村人力资源合作社、养蜂合作社和种植合作社挂牌成立。为扶助产业发展,市民政局对养蜂合作社的12户成员予以经济补助,每户补助3000元。
群众满不满意
是扶贫工作的“试金石”
每到一户生活困难的农民家里,李国琪心里都很难过。“抛开第一书记的职责,我觉得这个村的每一户人家都跟自己有缘,就好比是自己的亲人一样。”李国琪决心要为村子里做点实事,这样也不枉组织和乡亲的期盼。
天下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点子。看见孤寡老人,他想到了“老饭桌”。在县财政各类配套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他多方筹集资金1.1万元,启动运行“老饭桌”,为15位留守、孤寡、五保、伤残老人解决了吃饭难的问题。看到村子到处乱跑的留守儿童,他想到了留守孩子的教育和安全。在多方筹资和帮助下,他争取到5万多元,在原来村部旧建筑的基础上改造装修提升,建成前庄村“留守儿童之家”,配备电视、电脑、儿童书籍和各种体育器材,专门为儿童提供阅读学习和娱乐空间,让他们有个安全欢乐的临时之家。看到老百姓因“有业无技”,有力气用不到地方愁苦时,他想到了“技能培训”。结合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李国琪积极主动与县劳动就业部门和农牧部门联系,利用农闲时间开展了烹饪、瓦工、种植养殖技术等实用技能培训,共培训180余名农民。看到部分家庭特困户,他想到了送温暖,争取市民政局和市救助管理站支持,出资7.6万元,开展了“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为40户特困群众、伤残人员、老军人军属和前庄小学98名小学生送去了米、面、油、衣物、学习用品,为4名困难老党员送去慰问金共2000元。看到村里“五保户”老人住着危房,体弱多病,无亲照顾的现实,他想到了“五保老人”的生活安全和养老问题。针对孤寡贫困户居住难、无力建房的问题,结合农户故土难离的实际,他创造性提出在村上集中建房、集中供养的思路。几经周折,最终筹措资金27万元,建成五保老人“幸福院”。院内房屋4间,同时可保证4位老人集中养老,村民每次遇见李国琪,都激动地向他表示感激,看到老百姓脸上绽放的笑颜,他由衷地高兴。
这只是李国琪一小部分工作缩影,但从中可以折射出一名普通科长的工作状态和敬业精神。他懂得将心比心,更知道“为民服务”,投真情、想办法、真扶贫。他说,对农民来说,没有什么能比一颗真心更打动人。
(作者单位:宁夏固原市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