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大会主页  >  征文选登 << 中国农村网
这片鱼塘,被第一书记“承包”了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贵州省赤水市白云乡白云村的生态鱼养殖场里,人声鼎沸,鱼跃人欢,许多村民挤在鱼塘边上看稀奇。原来,是驻村干部陈仕钧带着村民在起网收鱼,看着网里鱼儿跃得欢,村民心里乐开了花。

  “别看他才40来岁,但很务实,办法多。”提到陈仕钧给村里带来的变化,贫困户袁桓友这样说。

  陈仕钧曾是一名空军地勤部队士官,退役后到赤水市公安局工作。组织部门选派“第一书记”时,他主动请缨,来到白云村这个省级一类贫困村。

  白云村距赤水城区有100多里,全村分为4个村民组,共630户24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2户343人……村里有不少类似数据,可惜的是没有产业,基础设施薄弱。

  贫困户杨志会,10年前丈夫不幸身亡,留下3个孩子孤苦伶仃,建议实施易地搬迁扶贫;贫困户袁昌维,残疾人,但身残志坚,缺资金技术,建议产业扶贫……这是陈仕钧驻村后在日记本上所记录的内容。

  12年的部队生涯,9年警营生活,练就了陈仕钧的吃苦耐劳精神。驻村后,他穿上雨靴踏着泥路,到贫困户家中“摸底”,倾听其所想所思、所急所难,实施了“修路、改水、改厕”等一件件实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光靠‘输血式’扶贫,势必不能长久。要脱贫,发展产业是关键!”陈仕钧说。

  村里三台坝一带,土地连片,自然生态好,非常适合发展种植养殖业。于是,一个采用“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集种植莲藕、荸荠、石斛和养殖生态鱼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应运而生,投资75万元,占地65亩。

  项目推进之初,部分群众宁愿土地撂荒,也不愿流转,陈仕钧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去村民家游说,最终打动了村民。

  资金不够,陈仕钧利用自己人脉,四处“化缘”;人手不够,为赶工期,陈仕钧赤膊上阵,挖鱼塘、浇混凝土,皮肤被晒得黝黑。

  目前,全村每户贫困户都有对应的单位、党员干部挂帮。生态农业观光园已初显成效,吸引了游客来观光、采摘、就餐,带动了乡村旅游和村民就近就业;今年新建的11公里产业路、10公里硬化路、150亩经济果林等项目工地上,群众干得热火朝天。

  虽然驻村只有一年,但陈仕钧已深深爱上这个小山村,更爱上了这里淳朴的村民。他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小山村旧貌换新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