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农村去,到乡亲们最需要的地方去。
2015年7月,作为第一批下派的村级第一书记谷洪涛和鄂勇,带着对未来农村工作的美好憧憬,分别深入到洮北区三合乡西宝山村和德顺蒙古族乡敖宝村。
谷洪涛和鄂勇是洮北区财政局和民政局的两名干部,长期工作在机关,虽然有时也会下乡,但当他们真正面对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时,两个人开始还是有点摸不着头脑。
谷洪涛下派的三合乡西宝山村,位于三合乡西北,毗邻平安镇光明村,幅员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2.9公顷,全村共有246户,总人口844人,共有贫困人口128户251人,其中,因病致贫80人,因残致贫20人,其他原因致贫151人。
鄂勇下派的德顺蒙古族乡敖包村,位于洮儿河北岸,幅员面积1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5公顷,全村共有417户,总人口1417人,共有贫困人口13户29人,其中,因病致贫17人,因残致贫4人,其他原因致贫8人。
宝山村与敖宝村相距100多公里。他们如何从素未谋面到抱团发展,成为脱贫攻坚战役中的好战友?
究其原因,是互联网为他们搭建了平台。
2015年8月,谷洪涛与鄂勇等139名村级第一书记一起参加了全国第二期农村电商扶贫培训班。培训期间,谷洪涛与鄂勇被安排到一起住宿,同为洮北区下派的村级第一书记,两人不由产生一种亲近感。两个年轻人对深入农村开展工作都充满了信心,相仿的年纪、相同的身份、相似的理想,使两个年轻人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从学习电子商务知识到讨论村里的发展现状,再到如何引导农民认识、接纳和发展电子商务,两个年轻人竟不知不觉聊到天亮。
“网络营销缩短了销售渠道,少了中间商的加价后,定价就会低很多,这也正是中央所提出的‘从田头到餐桌’工程,于是我们决定联手打造属于农民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村级第一书记鄂勇对农村互联网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回到白城后,谷洪涛与鄂勇立即着手,竭力让他们的梦想落地生根。
做网站不仅仅是一句话,对于两个门外汉更是举步维艰。他们找到了洮北区商务局局长孟力,向孟力说出了自己想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助推农民脱贫致富的意向,得到了孟力的大力支持。孟力为他们引荐了白城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李正权。李正权从事电子商务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当他了解了谷洪涛和鄂勇的想法,便毫不保留地讲解了发展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洮北供销社主要领导冀军在营销方面也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经过谷洪涛和鄂勇的努力,全国独有的公益性、宣传性网站——“洮北区第一书记支农网”应运而生。
网站采用线上宣传推广、线下成立合作社的全新经营模式。输入“洮北区第一书记支农网”,打开链接,一张以绿色为主色调的网页就会出现,品类齐全的特色农产品尽收眼底。在产品相关网页上设有链接,点击后会直接跳转到国内现有的几大知名电商平台,直接就可以在线上交易该产品,简单快捷。同时,网站还有市场动态、政策解读、工作动态、经验交流和便民信息版块。各版块功能不一,有的发布农副产品市场动态;有的解读国家、省、市的相关农业政策;有的可以满足农民各种缴费需求。
“通过这个第一书记支农网,我们农户从购买农资、销售粮食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收益。今年我家种了5垧6亩地,收了15万斤的玉米,通过支农网的市场动态,2016年玉米卖了不错的价格。2016年,村里的几个贫困户在我的带动下,也都这么干了,相信收入能更好。”德顺蒙古族乡敖宝村种植户王有忠乐着说。
谷洪涛和鄂勇积极挖掘下派村的资源优势,整合花生、豆包、林下鸡、水稻、辣椒、杂粮杂豆等各合作社的拳头产品,实现了互联网+农业的新型销售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产品销售成本,提升了农产品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
德顺蒙古族乡泽辉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铁柱也是第一书记支农网的受益者之一。合作社饲养乌鸡、珍珠鸡、飞鸭、大雁等七个品种,但销售渠道仅限于白城周边县市。刘铁柱一直想把自己的产品卖得更远,把品牌打得更响。第一书记支农网实现了他的梦想。“第一书记支农网,给我们提供一个非常好的销售平台,现在产品的销量比前两年提高了30%以上,销售额也大大增加了。”
一枝独秀不是春。要是利用第一书记支农网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把全区甚至全市的第一书记都团结起来,那力量该有多大。谷洪涛和鄂勇的这一想法立即得到了区委组织部领导的认可。组织部以文件形式下发,要求第一书记加入第一书记支农网的“第一书记交流区”,全区的第一书记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脱贫经验交流,整合当地优势资源,互补互换。目前,全区已有一百余名村级第一书记加入了第一书记交流区。
“下一步,我们准备把这个平台推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希望全国的第一书记能够融入进来,大家一起献计出力,让贫困村的百姓尽早脱贫致富。”鄂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