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扬是人民大会堂管理局的一名普通干部。2015年8月,根据组织安排,到太仆寺旗骆驼山镇骆驼山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开展扶贫攻坚工作。驻村以来,迅速适应角色转变,以真正“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的态度和决心,扑下身子接地气,情系基层办实事,用满腔热情奉献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带领骆驼山村的村民走上了奔小康的“快速路”。
一、强组织增活力,确保工作有担当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张春扬深知好的班子和团队是凝聚扶贫攻坚力量的核心所在。因此,他把党建工作作为扶贫攻坚工作的切入点。骆驼山村原来的办公活动阵地简陋狭小,村里党员活动有诸多不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也缺乏必要的“作战指挥部”。他向镇党委及旗委组织部反映了实际情况,并得到了旗委组织部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各方筹措资金14万元改扩建了一处450平方米办公活动阵地,添置了必备的办公设备和文化活动器材。开展工作之初,张春扬发现村里各项工作缺乏规范,没有自己的发展思路,更谈不上整体的规划,干工作是“指到哪儿打到哪儿”。于是他把近期的工作整体梳理了一下,协助村两委制定和完善了工作制度。在扶贫工作的推进上,张春扬把在管理局工作的方式运用到了村里,执行清单工作法,明确责任清单,把要做的工作建成一个动态台账,并把任务分解到每一个月,月底对照目标任务分析原因。现在看来,这项措施为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骆驼山村支部书记胡占中谈及这些,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张书记来了以后,彻底改变了村里大小事情‘糊涂账’的现状,以前是工作推着干,现在是找着工作干。村里各项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干部工作有劲了,群众怨言也少了,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
要想干好扶贫工作,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必不可少。如何让群众心里暖起来?他决定先从一些小事入手。幼儿园园长王文萍反映幼儿园附近的道路状况很差,特别是下雨天的时候,车辆根本无法通行,孩子上下学特别不方便。张春扬积极争取到交通部门的支持,对幼儿园附近4.5公里的街巷进行了硬化。王文萍高兴地说:“张书记办事效率太高了,不到一个月时间,5米宽的水泥路就通到了学校门口。要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2016年春节,张春扬为村里孤寡老人送去了油、米、面和慰问金。5月份,在大会堂管理局的支持下,为32名小学生赠送学习和卫生用品,为15名贫困生捐助18000元生活费,为村里8名特困人员捐助8000元帮扶金,为70岁以上低保老人赠送了毛线围巾。“六一”儿童节,又向北京、浙江等地的同事、朋友募集到价值4000余元文体用品、玩具和300本图书,捐赠给驻村小学和幼儿园,为他们送去了社会各界的关爱。通过多方奔走和呼吁,为骆驼山小学解决修缮资金3万元,幼儿园修缮资金2万元,还协调旗委组织部、就业局等部门,请来种养殖专业技术人员,为骆驼山村的村民现场授课,实地培训。老党员王振河参加了培训,感慨地说:“以前光知道自己落后,却不知道该咋努力。学习了这些技术,才明白了自己到底是为啥落后啦。咱们还是穷在脑袋里啊。”都说扶贫先扶智,这项工作对脱贫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明方向促发展,确保工作有抓手
骆驼山村立地条件较差,村民收入不高,贫困人口较多。 驻村工作后,张春扬的大部分时间就是俯下身子,走到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劳动的同时,聊聊天、拉拉家常。正是这种与群众零距离的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对村里的班子、党员队伍建设、农民的种植养殖结构、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和民风民俗等一系列情况,都摸得一清二楚,也对村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及致贫根源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接着,他与村干部一起,多次与贫困户以及村里的种养殖大户座谈沟通,结合骆驼山村当前的实际情况,并和当地扶贫办反复研究多次论证,最终确定了骆驼山村脱贫发展方向:以调整种养殖结构为主,发展产业园区建设。鉴于养羊对草地生态破坏大、市场价格不稳定,他和村支部班子按照“减小畜,增大畜”的发展思路,通过政策宣传、金融帮扶等措施分批引进新品安格斯肉牛。同时,积极与在北京创业的骆驼山村党员肖春良等人对接,回乡发展18处1.4万亩的马铃薯种植园区。肖春良作为“兴农蔬菜种植合作社”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由衷地说,“我是一名老党员了,以前总是想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在张书记的启发下,我才知道自己还可以干更大的事业。现在我的合作社是‘支部围绕产业转、党员创业示范带、群众致富跟着干’,大家都富裕了,我也觉着自己有价值了”。他们根据各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对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贫困人口科学合理的进出机制,这样又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更多的贫困户过上富裕的生活。
三、暖民心强民生,确保工作有成效
将近一年的探索实践,骆驼山村精准扶贫的成效渐渐显露出来。确定的发展思路,也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依托种植结构调整,农户以土地入股或流转的形式,每人每年能增加收入2000元-4000元;通过“减羊增牛”政策,养“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的农户每人每年就能增加7500元以上;剩余的劳动力给园区打工,每人每天也能收入150元左右;“兴农蔬菜种植合作社”为推动马铃薯“种薯”产业开发,今年规划建设储藏容量3.1万吨的马铃薯储窖3处,更加拓展了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村民孙占会是当地的贫困户,上有老下有小,还有两个残疾的哥哥,一家7口人,全靠夫妻二人打零工养活,生活非常艰难。去年,张春扬帮助孙占会协调到自治区精准扶贫的政策贷款5万元发展农区肉牛养殖业,通过当地扶贫部门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项目,为他家建起了牛棚、购买了小型饲料机,孙占会还当起了村里的牲畜疫病防疫员。现在孙占会的生活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儿子上了大学,哥哥自立了门户,一家人的生活都有了起色。如今,像他一样的村民的收入大部分已经突破了每人每年万元关。村民于喜洋高兴地说:“以前靠天吃饭种几亩薄地,全家收入不到2000元。今年我把12亩地包给了马铃薯园区,自己养了6头西门塔尔牛,预计到年底怎么也能收入2万元以上。”现在村里的百姓见到张春扬,老远地就会亲切喊“张书记,记得来家里坐坐啊!”他们也总说,“张书记在这里,我们的心里敞亮多了”。
现在,精准脱贫让大家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春风也吹进了千家万户,如今的骆驼山村,一条条硬化的道路,一座座粉刷一新的房子,一排排生动多彩的文化墙,一群群在小广场跳着健身操的村民……这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向人们展示着新农村的美好形象,我们坚信,骆驼山村脱贫的步伐会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