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房村地处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上苇甸沟最顶端,距门头沟城区约35公里,海拔750米,是典型的纯山村。全村共104户173人,其中常住户不足50户,且大多是留守老人。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推动山区村发展,2013年,禅房村被确定为险村搬迁改造村,并于当年10月选派妙峰山镇社保所所长孙建林同志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三年来,孙建林同志面对村党组织原书记因病突然去世,村委会主任工作经验不足的困难局面,充分发挥“三员”作用,切实推动了险村搬迁改造工作,农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村产业发展基础初见成效。
1.摸清底数、深入分析,当好工作指导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好方案是推动搬迁改造工作成功的基础。为此,孙建林充分发挥自己人熟、地熟的优势,抓住禅房村村民较少的特点,努力指导村“两委”班子将方案做实、做细。一是摸村情。通过查阅档案、入户走访等形式,亲自深入群众,充分了解每一家、每一户、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想法预期、承受能力等,为方案制定积累一手材料。二是理政策。与村书记、主任一同走访区农工委、区发改委、区科委、区水务局、区园林局等涉农部门,全面了解险村搬迁改造的各项政策标准和要求,整合了基础设施、节能抗震、生态移民、一事一议等10余项政策资金1000余万元,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三是算细账。为了减少对政策制定的干扰,孙建林将自己在镇里的办公室变成了会议室,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坚持每天召集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就拆迁改造中旧房定价、人员界定、面积测算等关键问题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进行研讨。每个专题都是先拿出一个意向方案,再根据全村104户村民的实际情况一一进行比对,以此来论证其合理性,有时三个人会争的面红耳赤。由于论证充分且考虑到了每一户村民的切身利益,全村的拆迁改造方案获得了98%的户代表同意,改造后户均面积达到135平方米,腾退建设用地10亩,全村村民仅需自筹210余万元。
2.完善机制、严格把关,当好工程监督员。方案确定了,执行就变成了关键。在险村搬迁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孙建林充分发挥把关监督作用。一方面,牵头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领导小组,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对各户人户登记明细、原有房产面积简图、旧房照片、搬迁改造申请书、搬迁协议等相关资料建档立卡并由专人保管。建立了采购招投标和集体询价制度,施工企业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工程材料由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进行询价、把关后统一采购。同时,建立了周例会制度,每周召开监理、施工方、领导小组参加的工作例会,讨论工程进展、质量、问题、进料情况、老百姓的反应情况等。另一方面,严把政策执行底线关。每当有的人想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用各种手段托关系说情,或企图通过信访渠道给干部施加压力,提出无理诉求时,孙建林都出现在第一线予以拒绝,或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来统一思想,争取广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正是有了一个政策执行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决心和行动,才使得村“两委”班子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
3.明确方向、建全组织,当好发展领航员。在抓好安居工程的前提下,孙建林抓住禅房村海拔高,生态良好,植被覆盖率高,负氧离子含量高,禅文化历史悠久的优势,结合搬迁改造之后部分农民家中房屋闲置的现状,帮助村民理清发展思路,打造了以“禅修谷”为主体的全域化旅游文化景区,明确了村庄未来发展方向。一是强队伍。抓住推动险村搬迁改造,村“两委”班子威信明显提升的的机遇,大力加强党员和村民代表队伍建设。在全面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的基础上,努力拓展学习半径,先后组织“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赴怀柔、密云、延庆等区学习先进旅游村经验做法,为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建组织。按照“村民组织起来”的工作思路,牵头成立了禅房村民俗旅游合作社,目前已吸纳35户村民入社,通过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的模式打造高水平民俗旅游专业村,减小因村民技能不足、市场经验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强基础。为增强禅房村整体发展能力,积极走访相关部门争取政策和项目支持。先后确定了500平米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内8公里险路改造项目、卫生室建设项目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