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群众眼中的位置,不在于你来自哪里,而在于你现在和谁坐在一条板凳上;你在群众心中的分量,不在于你有多大本事,而在于你为群众干了多少实事;群众对你的感情,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你脚下沾了多少泥土。”
——2016年6月16日于北京·北高各庄村委会
2015年11月,我从北京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主任科员的岗位,选派到北高各庄村任第一书记。到村一年多的时间,工作做了一些,但更多的是收获了与村民满满的感情。
坐上炕头,群众心中找位置
到村工作前,我查阅了不少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的事迹材料,翻阅了很多先进村的发展思路,心里对做好第一书记工作有了很多的想法和考虑。
“尴尬——村民给我上的第一课。”原本想一到村里就能施展手脚,没想到与村民的第一次集体会面上,就被大爷一句“不管你是第一书记还是第几书记,也不管你是从哪来的,不给我们老百姓办实事,管你是第几书记”,“将”在了台面上。尴尬的见面让自己明白,第一书记的“名”组织能给你,但第一书记在群众心中的位置,却是群众用眼睛看、用心衡量出来的。
“鞋上有多少土,心里有多少谱。”不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就不知道老百姓真正需要什么,也不会知道自己应该干些什么。到村一年的时间,只要有功夫,自己就会到这家坐坐,那家聊聊,掌握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当得知村民平时取款距离远,交通不便的情况后,我积极与北京农商银行北臧村支行沟通,邀请工作人员多次到村内调研,最终争取到支持,在村里安装了一台农商银行的自助终端机,满足了村民的小额取现、转账、缴费等实际需求。村里的一个大姐说,“这个机器好,以后再也不用跑镇里缴电费去了,听说这个机器是第一书记帮我们联系的,这个第一书记不赖!”
走到地头,瓜农称上“称”重量
在我到村任职前,大兴西瓜给我的印象是品质优、价格高,还不愁销路,然而当自己真正走进瓜田,却发现现实与理想还有一定的差距。
“《卖炭翁》——汗流浃背的我想起的唐诗。”五月底的一天,我和瓜农一起在大棚里摘西瓜,看着卖瓜大姐满头汗,感叹了一句“今儿够热的啊,这日头毒的”。谁知大姐看了看大棚里一地的瓜,一句“再热点才好,越热瓜才卖的越好”,让站在和蒸笼一样大棚里的我一阵冷汗,“心忧炭贱愿天寒”一下就出现在了脑海里。随着与瓜农的深入接触,普遍反映这两年的西瓜价格低不挣钱。有几户瓜农表示,“要是这样,明年就不再种瓜了”。
“第一书记来到村里,就是帮着大伙儿解决问题的。”为了打开西瓜的销路,我在同事、朋友等微信群发布西瓜销售信息,得益于领导、同事朋友的信任,订单纷至沓来。建立北高各庄村微信公众号,编发系列推广文章,阅读人数不到一个月就突破万人次。很多人在朋友圈看到后,到村里来采摘,有效扩大了西瓜的销路。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又帮助瓜农制作宣传道旗,一家一家送去,一家一家装上。在装完一家去往另一家的时候,我远远地听见他们说,“这个第一书记像个样子,替我们着急,为我们干实事啊。”
想在心头,建强班子谋长远
任第一书记以来,我深知既要通过发挥第一书记优势帮助村里解决困难,但更要注重发挥引导、帮扶、示范、联络作用,建强“两委”班子,这才是根本之路。
“不唱独角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工作中,自觉把自己放在村“两委”成员的位置,积极配合支部书记工作,与班子成员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7月20日,北京市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第一时间和班子成员走访危房改造项目,查看房前屋后的积水情况,巡查排水渠,确保老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注重发挥党员作用,分配无职党员包片进行环境监督,负责区域卫生和植被保护等任务,让党员真正能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
“学习,永远在路上。”及时组织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市委、区委和镇党委的决策部署,了解形势,掌握政策。结合村域实际,定期与“两委”班子交流讨论,科学谋划全村工作。组织村干部到中粮集团智慧农场学习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到北京大学参加团市委组织的国家治理论坛,拓宽村干部发展农村经济的视野,提高服务群众能力。
任第一书记以来,有过被群众“将”在台上的尴尬,有过经历挫折的彷徨,从不被接纳,到逐步被认可,再到瓜农的交口称赞,我感到群众的朴实,更感到肩上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