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攻坚工作总体部署,彭山从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了108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社区任“第一书记”,抓党建、解难题、促发展、助小康,切实打通全区扶贫“最后一公里”。 特别是向贫困村委派“第一书记”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方式,直接关系着脱贫攻坚的大局,彭山区尤为看重“第一书记”对贫困村的引领作用,通过实打实的工作,助力贫困村脱贫攻坚。
沉下身
变走马观花式“忙下乡”为扎扎实实的“乡下忙”
石头多、光棍多、贫困人口多、残疾人多、孤寡老人多。保胜乡金岗村是我区一个经济十分薄弱的村,2015年7月28日,区委组织部干部胡发军被选派到这里担任了村“第一书记”。
上任前,胡发军已经对金岗村的情况有所耳闻。但是为了摸清情况,胡发军将自己的起床闹铃由早上8点调整到6点。“这样一来,7点过就能到村上开始一天的工作。”胡发军说,经过40多天来,目前他已慢慢适应了这种作息时间。
一年多以来,走村入户进行精准扶贫走访,了解金岗村基本情况,到乡党委学习基层党建工作……翻开胡发军的驻村工作日志,每天的工作安排和小结写得满满当当。
“原来下乡都是检查或者指导某项工作才下去,并且是到了乡下站着看,办公室坐做听,工作完后迅速走人,而现在是只要到村上,就忙个不停,直到把工作做细做实,满意为止。变原来那种走马观花式“忙下乡”为现在扎扎实实的“乡下忙”。”胡发军告诉记者。
在“第一书记”的选派中,彭山区根据对贫困村的产业发展、致贫原因、脱贫方式等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结合选派单位 职责、资源优势和派出干部自身特长,因村派人,做到群众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派什么样的“第一书记”。彭山根据村(社区)发展稳定和党组织分类定级情况,对35个市、县贫困村和14个后进村,主要从农口、经济、交通、水务等部门指派统筹协调能力强的中层以上干部或退居二线干部担任,确保限时转化;对30个中间村由组织部比选综合素质过硬的年轻后备干部担任,加快提档升级;对 29个先进村由各单位推荐、组织部遴选有组织工作经历或基层经验丰富的退居二线干部担任,帮助做优做精。
解难题
群众的难事就是我的工作
108名“第一书记”到村挂职已有一段时间,工作干得咋样,群众是否满意?
“这几项水利工程的竣工,使我们整个村的庄稼都不缺水了。”11月2日,站在已经硬化的5000米沟渠边上,看着急流而下的渠中水,保胜乡胜利村党支部书记李光全说道,这都是第一书记努力的结果。
原来该村一条涉及6个组1600多人的5000余米沟渠,因年久失修,跑漏滴现象严重,导致全村农作物用水困难。彭山区直机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陈亮担任该村第一书记以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带着调查研究的情况向区里反映,争取到了200多万元项目资金,及时把5000余米沟渠进行了浆砌硬化,对10口山平塘进行了防渗处理,并通过合理布局,新建了10口蓄水池。
“沟渠和山坪塘修整好了,我们就不缺水了,还减少了钉螺对我们的危害。感谢第一书记为我们解决的实实在在的难题。”改村6组村民李凤鸣说,第一书记的服务,让我们群众很满意。”
胜利村的现象,只是彭山区为每一个村落实联系部门的一个缩影。彭山区委组织部制定了村(社区)第一书记权力和责任两张基础清单,赋予第一书记列席乡镇党委会、主持村级有关会议、审核把关扶贫资金、办公经费、服务群众专项资金使用、提名“两委”干部、监管村组干部等权力,为第一书记加权力、加责任,增强其工作动力。
抓产业
真抓实干助推贫困村产业富民
“农村要发展,群众要致富,就得有产业支撑,有了产业群众致富才有盼头,也才能够正在实现‘脱贫致富’。”彭山区委宣传部选派到义和乡岐山村任“第一书记”的徐军对记者说道。
岐山村地理位置偏远,素有“飞地”之称,徐军走马上任后,主动参与到村两委工作中去,得知该村特色米枣、柑橘产业因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知名度和影响力长期受限的情况后,立即协调联系新闻媒体实地进行宣传报道。
媒体的宣传报道不但大大提升了该村米枣产品市场知名度,而且销售形式迅速升温。
徐军与村“两委”干部还根据村情民意,研究制定岐山米枣发展规划。“我们准备通过扩大种植规模,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引导村民发展米枣产业,打造‘岐山米枣’品牌。同时依托米枣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把岐山村建成成都市的‘后花园’,为成都人提供一处休闲、观光旅游的好去处,让岐山群众脱贫致富。”说起米枣的未来发展,徐军也是充满信心。
最近徐军又当起了“鸡贩子”,他提前跟人预订,签下合同约定养土鸡,把村民的鸡运到城里,又把城里人的钱拿给村民。
不仅是岐山村,彭山区武阳镇大塘村第一书记熊欢欢到村工作后,结合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为当地群众寻找出一条鱼鳖混养的致富新路子。
彭山区各村“第一书记”到村后,把发展产业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同时积极探索多种带动发展模式,争取项目、引进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