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新岗位,很多人说我年纪轻。的确,我今年才25岁,上西庄村来了一位25岁的第一书记。而我说:年轻不代表自己想要干好工作的决心轻,年轻不代表自己履职尽责的能力轻。”
2016年9月6日是我来到山西省繁峙县的日子。
就在一天前,我还是国家体育总局机关服务局的一名普通干部,还是个从未离家远行的独子。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似乎离我很远。而一天后,当我踏上这片土地,当我接过组织赋予我的光荣使命——赴上西庄村任第一书记时,我的命运就和全国5575万农村贫困同胞紧紧的拴在了一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一再作出大力度、超常规的决策部署。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被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多省党政领导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2016年7月,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发出总攻令: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
作为一名中央选派的第一书记,这是党和国家赋予我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尽管接触这项全新的工作还不足3个月,但是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后,真正体会到全国脱贫攻坚的形势不等人,人民想要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不等人。所以我要求自己: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看待这份工作;必须以时不我待的工作热情和敢作敢为的责任担当投入这份工作。
当然工作光有一腔热情还远远不够,还要找准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切实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起初由于自己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又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想法常常天马行空,不自觉的走进了闭门造车、刻舟求剑的死胡同。而真到了具体落实又犯了难,村干部随便几个问题就把我的“奇思妙想”扼杀在了摇篮里。此时我想起了曾在央视热播的《马向阳下乡记》里的一句台词:“挨家转转就知道该干些啥了。”
对,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于是我调整思路,将前期的工作重心和首要任务放在调研上。结合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入户走访、随机访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就七个方面问题展开调查,了解群众的迫切愿望和实际困难、加深自己对农村工作的体会、完善日后工作的规划。
一圈走访下来,感觉一双悬着的脚总算是落地了。但落地还不够,想要站稳、前行,就少不了调查之后研究的过程,要从收集来的第一手资料中总结问题、分析原因、拿出对策。通过对走访问卷的归纳整理,发现其中既有农村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又有针对我村村情的个性问题。为解决好这些问题,我总结了“四字口诀”。
一是实事求是。可以看到在党中央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贫政策部署下,全国脱贫攻坚形势一片大好,涌现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但是全国十几万个贫困村,村村有着自己的独特村情,这里村情不光是人口、土地、贫困发生率这些硬指标,还有观念、认知、民情这些软指标。若简单的照方抓药、“一刀切”,药到了,病未除;再甚者,不惜使用兴奋剂,盲目跟风,求大求多,那么旧病未除,新病来袭。现在农村发展产业讲究“一村一品”,我认为好的脱贫规划也应当是“一村一品”,最重要的是要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最终目标,因地制宜、量身打造,这样才是对农村生态的最大保护和对扶贫工作的最大尊重。
二是同心同德。团结是搞好农村发展的基本前提,三农政策、驻村帮扶、产业带动都是帮助农村发展的外因。本村人,特别是本村人的团结一致才是决定脱贫成败的重要内因,切不可本末倒置。针对调研得出的家族观念重,村民内部不团结,特别是村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较差这一突出问题,我结合基层党建工作,抓住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代表这一农村工作中的关键少数,组织多次党课学习和交流谈心。
在刚刚过去的“10.17”国家第三个扶贫日,我结合“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学习重温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脱贫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文章节选,其中《同心同德 兴民兴邦》一篇突出强调了团结在农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团结,就如何提高村凝聚力组织专题讨论,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最后全体党员在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意在找回初心、不忘初心,切实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是用足政策。记得刚来时村里对26个贫困户进行了一次集中走访,主要工作是确保“明白卡”、惠农惠民宣传手册和扶贫手册发放到位。这一工作的初衷很好,但在调研中却发现了问题,很多村民对政策的理解出现了偏差,甚至一问三不知。究其原因,村民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特别是贫困户,不识字的不在少数,看都看不懂又何谈理解?了解这一情况后,我在第一时间召集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党员代表,开会研究如何进一步落实帮扶政策,不让宣传手册当摆设,而是把国家的好政策真正用好、用足,落实到每个贫困户的身上。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变贫困户在家找政策,为干部上门给政策,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这“最后一公里”。
四是小步快走。将调研中了解到的村民的切实所需,第一时间摸清情况,找出对策,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推进工作。我村所处地区具备昼夜温差大,降水量丰富等优越条件,种植的农作物品质优质且绿色健康。俗话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土地,而村里的村民却为土地犯了愁。拿玉米来说,作为我村种植最普遍的农作物之一,近期收购价格每斤连7毛钱都不到,而即便如此低廉的价格,家家也都为销路犯了愁,户户门前堆满了玉米。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探索玉米加工这条路。首先将玉米磨成棒子茬提高其价值,之后利用电商等现代化手段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资源优势,打通销路。过程投资小、风险小、农民参与度高、收益可期,以求稳步改善村民收入水平。小步快走不是畏手畏脚、固步自封,而是立足村情、民情逐步探索的过程,是帮助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村民扎实积累经验的过程。
实事求是、同心同德、用足政策、小步快走这“四字口诀”绝非一劳永逸,而是要随着对工作理解的不断加深、对村情民情的愈发熟悉和对农村知识的不断积累,适时的进行总结、调整和提高。
总结自己3个月的工作,感触良多,感觉农村工作既难做又好做。难做的是人民的利益大于天,自己责任重大,不容有失;好做的是,只要紧紧依靠人民,了民意、听民声、解民愁,把工作做到村民的心坎里,那么我的工作就算是成功的。
不负时光,尽情挥洒;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任重道远,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