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我从福建省龙岩市教育局来到武平县七里村这个远近闻名的“三乱、两弱村”(垃圾乱倒、物品乱摆、建筑物乱搭盖,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财及农民收入弱),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任期三年。
住下来,求疑于民
七里村为什么会成为“三乱、两弱村”?带着困惑,我敲开了百姓家门,求疑于民,敲响“七里之门”。
报到时,我婉拒了乡里的住宿安排,住到了村里。此后,往群众家里走,泡泡茶、谈谈心,聊聊村里的打算,听听群众的意见,成了一种习惯。驻村以来,我访遍了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的所有残疾人户、重大疾病户、贫困户、退休干部户、优秀外出乡贤户及在村农户。还与村民代表五登七里村最高山——云华山;与村民带领龙岩学院志愿者服务队四进七里村测地形。数次召集农户到各个山谷、田间地头探讨创办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可行性。
通过“住下来,求疑于民”,理出了“三乱、两弱村”的主要原因——干群关系淡薄;干部不敢担当;发展目标不明确,一产三产发展滞后。
走进去,问计于民
问题和原因找出来了,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我带领村两委走进群众,问计于民,打开“七里之门”。
走进群众听民声解民忧,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党群关系的融合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以来,村两委开展的一场场再平常不过的座谈,一次次再普通不过的公示,让群众感觉到村两委作风在转变。
引导群众聚民心,动员党群全员参与宜居环境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在宜居环境建设时,村两委干部动员村民无偿捐出空地面积达900多平方米,捐资15万元修堤,参与公园建设。发动农户捐让4公里30000平方米的林地修建乡村旅游公路,节约征地补偿费60万元。发动七里村优秀乡贤捐资成立慈善基金和七里青年创业基金会120万元,扶持青年创业资金达300万元,发放各类慰问金超过20万元。
凝聚群众议发展,群策群力定目标,提高两委决策力。经过村情村史了解、征求群众意见、村两委新班子讨论研究,明确发展目标,即:启动“三驾马车”(小宜居立村、小旅游兴村、小农场富民富村),打造“七个七里”(为革命作出重大牺牲的省定基点村;历年无讼无访的和谐村;以全国孝心少年王芹秀为代表的孝心村;有敬老爱幼典范的慈善村;乡贤集中发展鞋产业和农户集中发展家庭农场的创业村;百年古法造纸历史的中心村;党群全员参与宜居环境建设的活力村),建设宜居家园。
不忘初心,授惠于民
推进小宜居“立村”——争取政策资金扶贫。争取省宜居环境示范村项目140万元,用于湿地公园建设。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10万元,完成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争取县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万元建设农民公园,等等。
谋划小旅游“兴村”——实施旅游扶贫。争取云华山旅游道路建设50万元资金,完成4公里路基拓宽项目。打造20亩湿地公园休闲区,修复古法造纸旧址群,种植50亩枸杞叶采摘体验园……
推进小农场小产业“富民富村”——特色养殖扶贫。动员农户注册15户家庭农场、两个专业合作社。养殖枸杞香鸡年出栏数超过10000羽,种植食用枸杞叶50亩。种植200亩脐橙。引进总投资500万元、流转500亩土地的蒲公英、牡丹等中草药种植观光旅游项目。投入55万元建设60千瓦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
驻村以来,我争取帮扶资金突破700万元,七里村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省宜居环境示范村、省宜居环境连片整治村、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首届“十大美丽乡村”,实现了从三乱两弱村向美丽乡村、优秀基层党组织的华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