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让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一线唱主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持续将扶贫开发作为大事要事,牢牢抓在手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全区各级党委聚焦脱贫攻坚要求,采取非常之策,集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上下联动、多措并举决战脱贫攻坚,选派第一书记就是一项重要举措。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各级驻村干部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牢记职责,准确定位,主动作为,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精心选科学派,建立一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举措。宁夏按照这一重要要求,早谋划、早部署、早推进。一是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组织部门直接抓在手上。自治区党委将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和加快“四个宁夏”建设的重要举措紧抓不放,着力将第一书记打造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多次到贫困地区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并专门强调: 要把扶贫开发责任落实到党员干部身上,积极探索干部驻村扶贫工作责任制和激励机制,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贫困群众搞产业、抓项目、促增长。2014年12月,自治区党委出台《关于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驻村工作队干部选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根据党委工作部署和要求,按照“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组织部门审核”的程序,从全区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中央驻宁机构选派了2398名干部,组成1162个扶贫开发驻村工作队,到全区所有软弱涣散村、建档立卡贫困村、生态移民村开展驻村工作,帮助基层党组织抓党建、促脱贫,抓治理、促和谐,派驻村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51%。2015年,中央关于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的文件下发后,我们按照要求,进一步查漏补缺、完善措施。二是坚持抽硬人、硬抽人,区别情况因需派人。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注重选派那些政治素质好、有较强工作能力、善于做群众工作、作风扎实、不怕吃苦的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工作队队长采取“先提拔后派驻”的方式进行,凡是党员的,全部担任派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派驻周期为2年。选派工作中,对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班子不团结的村,注重选派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对缺乏产业发展优势的村,选派熟悉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的干部;对有旅游资源的村,选派熟悉旅游产业的干部,做到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有的放矢、精准派人。三是加强后续指导,确保履职担责。第一书记到岗后,自治区党委进一步深化选派工作,及时对选派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年初,在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自治区党委对落实好第一书记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座谈会结束后,自治区党委班子带头行动,组成由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同志、党委副书记崔波同志分别带队、班子成员参加的2个调研督查组,分赴9个贫困县区,深入基层一线、深入贫困群众,进行全覆盖式调研暗访,对各地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督查,鼓干劲、传经验、教方法。

  二、科学用不撒手,着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为确保工作无缝连接,使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农村工作,自治区党委坚持扶上马、送一程,指导各地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进行培训,帮助他们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树牢服务观念,掌握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增强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一是秉持服务理念抓实党建。结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导第一书记强化服务理念,主动服务群众,精准服务脱贫攻坚。各地通过开展理论辅导、现场观摩、参观见学等培训,第一书记办实事、解难题,抓发展、惠民生,转民风、促和谐的能力和意识明显增强,抓党建的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有的积极发挥部门优势,主动与区、市、县机关部门协调资金,争取项目支持,帮助群众平整耕地、修桥铺路、实施危房改造、开办“老饭桌”、修建文化活动板房、自来水入户等。有的广泛协调社会力量,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对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进行救助。有的针对村民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不良之风,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倡导文明新风。有的通过帮助组建文化大院、农民业余剧团等方式,引导和鼓励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提升文化生活水平。仅2015年,所派驻村工作队协调落实项目资金、物资折款共计4.34亿元,为群众办理实事5645件。二是精准施策推动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坚持把精准识别作为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经常入户走访,到田间地头,与群众座谈交流,了解致贫原因,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许多第一书记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协调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支部党员大会,针对不同资源环境、不同贫困类型,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帮助村党组织理思路、找出路。有的深入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摸清群困底数,带领村“两委”做好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制定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截止2015年底,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村从原来的1100个锐减到800个,群众普遍反映第一书记功不可没。三是多措并举提升造血功能。各级驻村干部特别是第一书记,对照职责任务,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帮助党组织的增强造血功能。一些第一书记结合村“两委”班子建设,广泛引导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有的根据群众意愿,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及时对接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短、平、快”产业,帮助群众解决融资难、技能缺等问题。有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开展各种实用技能培训,力争让贫困群众人人掌握一门技术,提升致富本领。有的通过单位投资、个人担保、土地抵押、争取帮扶资金、联系金融机构等方式,帮助群众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还有的想法设法引进企业,就近建立生产基地,帮助群众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农业增收项目,提高贫困户的农业生产效益。

  三、严纪律树形象,让第一书记当好党组织的代言人

  第一书记身在基层、但来自机关,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组织的形象,为此,我们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载体,严格要求、强化管理,让他们在群众中树好党组织的先进形象。一是健全完善制度。人员派出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结合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履职情况,会同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等单位,研究制定了《扶贫开发驻村工作队及农村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日常工作要求,有效解决了“两头兼职”“走读”等问题;建立了监督考核机制,为驻村干部戴上了“紧箍咒”;明确了奖惩等制度和生活补助、报销差旅费、定期体检等事宜,以及评先选优、表彰奖励等事项,成绩突出的及时提拔,有效确保了驻村干部安心、安身、安神驻村工作。二是强化督查问责。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坚持以督查促落实,定期组成暗访督查组,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落实驻村制度、开展工作、遵规守纪等情况进行暗访,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对于先进典型,借助《宁夏日报》开通“点赞第一书记”“点赞大学生村官”专栏和电视媒体,宣传主要事迹和工作方法,扩大了先进示范效应。对不作为、不会为、不守纪律的驻村干部,及时向全区下发通报,点名曝光,让个人和单位红脸出汗。同时,建立第一书记全程“召回”机制,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先后对不胜任本职、不安心工作、不遵守工作纪律的28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进行了“召回”调换。三是落实捆绑要求。坚持一手抓第一书记激情干事,一手抓派出单位助力脱贫攻坚,确保“不脱贫、不脱钩”要求落地见效,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以学习教育推动脱贫攻坚,将学习教育成果体现在推动脱贫攻坚上,严格落实责任捆绑、项目捆绑、资金捆绑要求,使第一书记驻村与部门结对、单位联村结合起来,把单位职能优势、资源优势用到精准帮扶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