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 “量村定制”第一书记

  金秋十月,晴空万里,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茅湾村整治一新的石板街旁,成片的黄皮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沙的声音,黄澄澄的果实挂满枝头,在太阳照射下闪着金灿灿的光。

  “谭书记来茅湾村仅一年时间,我们村里面貌就焕然一新。如今遗留已久的账目问题解决了,争议土地都收回了,大家拧成一股绳。谭书记真可谓打通了村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的希望。”提起市里派来的第一书记谭权照,茅湾村村民李嘉慧竖起了大拇指。

  2015年,中山市选出22名市直单位干部和8名镇区干部,派到软弱涣散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带着资金、资源和项目沉入基层,在推动软弱涣散村(社区)的整顿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选好第一书记十分重要。中山市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之所以取得积极进展,秘诀就在于当地根据各村“特情”的“量村定制”。

  “广东省委高度重视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工作,将其纳入基层治理的重点工作。中山市委也高度重视,实行了市四套班子党员领导挂点包村整顿工作责任制,由市领导带头下点推动整顿工作。同时,在选派干部前,我们对每个村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有的村子领导班子弱、作风不扎实、战斗力不强,我们就派统筹能力强、有威信、综合素质高的干部下去,帮助整顿班子;有的村子,经济发展落后,就派有思路、有想法、开拓创新意识强、能赚钱、所在单位有钱的,帮助发展经济;有的村子,矛盾纠纷多,历史遗留问题严重,我们就选派政法部门、熟悉法律政策、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任职,帮助化解矛盾。”中山市委组织部部长陈小娟思路清晰。

  2015年底,中山市对期满的“第一书记”进行了民主测评和工作考核,超过8成的“第一书记”综合评价优秀率达到100%,整体平均优秀率达98.7%。

  特色党建激活发展一盘棋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支部是农村发展的火车头。选派“第一书记”是精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第一书记”作为村(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之一,其工作首要是聚焦党建主业,狠抓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组织战斗力。

  被列为重点整顿的软弱涣散村(社区)的西区长洲社区,在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处副主任陈加周到任“第一书记”前,存在着党委班子凝聚力不够、战斗力不强、党建工作不规范、支部生活不健全、党建工作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要从源头上解决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病灶”,就得狠抓党建一盘棋。陈加周了解到,社区“两委”和经联社因为政经分开往来甚少,有时沟通也不畅,甚至互不买账。陈加周到任后,马上协调“两委”干部和经联社负责人召开会议,就社区问题和工作进行探讨并寻找共识,打通了社区“两委”和经联社沟通、协调与合作的桥梁。同时,陈加周还牵头成立了经联社党支部,让党支部监督经联社处置、租赁、经营集体资产等事项,经联社决策更加透明和公开。

  “要得到村民信任,就必须了解村民的不满和矛盾。”带着这样的信念,陈加周开始了一次次约见、约谈、慰问、接访。一年来,他共走访群众1851户,今年以来收集受理各类问题43件,已解决28件。

  “从吃闭门羹到渐渐地村民们开始主动往我的办公室跑。后来,接访的村民到了办公室,茶杯都不够用。”陈加周感到很欣慰。

  今年3月长洲社区摘掉了“重点整顿”的帽子。社区不仅修缮了社区行政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一条龙”服务,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顺利完成了长洲经联社的换届,又通过网上统一发布、公开租售等手段,促进了社区经联社依法依规处置集体资产物业。

  回望一年来的“第一书记”工作,陈加周感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是整顿软弱涣散社区的一把‘尚方宝剑’,找到了‘病灶’,只要从源头上主抓党建,再搞经济,问题社区就一定能早日‘药到病除’。”

  “问题村”变为“和谐村”

  直面基层存在的各类矛盾,“第一书记”在认真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较好地促进了基层的和谐稳定。

  走进三乡镇茅湾村村委会大楼,一扇用封条封着的大门,格外显眼,已经生锈、积满尘土的门锁似乎在诉说着这里过往的故事。

  茅湾村是三乡镇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庄,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势头很好,但是近十多年来村内矛盾重重,村务财务管理混乱,历史遗留问题积压,集体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因为历史账目不清,关于要不要查账目,茅湾村分成两派,针锋相对。“这个账目是村民的心结所在,它就像一个瘤子,大家碰都不敢碰,村里的干部没有凝聚力,也没精神去做事,办公室‘葛优躺’随处可见。村里有很多田地、山头以前都是外租出去,我刚进村时发现竟然根本没人来收租,村干部心思不在工作上,没人去管账目。”谭权照说。

  刚到任不久,谭权照就认识到,如果不能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不能把“两委”干部从“一盘散沙”变成“一个拳头”,那茅湾村党组织的整顿和经济发展将无从谈起。

  封存多年的财务账目如果不解决永远是村民心头的痛。为此,谭权照带领村干部走家串户,特别是一户一户走访“反对派”,苦口婆心、有理有据解释开导,后经户代表会议表决通过,进行了开封审计,困扰“两委”干部和村民群众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稳妥解决。他还利用法官身份,带领村“两委”追回了“老赖”拖欠的租金40多万元;积极协调争议土地并成功收回,每年为村集体增加41万元收入。

  借助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和基层法务工作经验,谭权照解决了茅湾村残留已久的“硬骨头”,赢得了村民的交口称赞。前不久,村里举办了粤剧大舞台,家家户户村民搬着小板凳赶来看戏。“上次举办这种活动应该是十年前了,我们村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有谭书记在,李嘉慧心里踏实而喜悦。“有个民营企业老板,以前因为村干部不够清廉很久都没回过村,如今,通过第一书记的整治,他不仅主动回村,还积极出钱出力参与村里的整治。”

  为“落后村”铺就致富路

  中山市2015年度纳入整顿的30个软弱涣散村(社区)经济长期发展滞后,集体收入达不到300万元的有8个。对于“第一书记”们来说,如何盘活促进这些“落后村”的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成为他们的重点工作之一。

  南朗镇左步村是一代伟人孙中山的祖居地,是阮玲玉、方成等名人的故乡,虽然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左步村却一直籍籍无名。“第一书记”吴飞雄来了以后,左步村摇身一变,成了游客争相前往的热门地。吴飞雄究竟有何法宝?

  原来,中山日报摄影记者出身的吴飞雄发挥自己的摄影专长,把左步村的秋季美景从空中俯拍出来,稻田古巷,砖雕墙绘,美不胜收。后来,他又利用中山日报报业集团的宣传优势,通过报刊、网络宣传左步的祠堂文化、古旧建筑和乡村游等,吸引了大批市民来游玩。左岸村的名气一炮打响,很多人慕名而来。“今年秋收节,光是预约报名就有2000多人,到10月份已经陆续接待了一万游客。”左步村村书记欧结善说。

  “第一书记”吴飞雄驻村的这一年来,左步村被评选为中山市党史教育基地、全市环保村、十大海洋地标、珠三角最美乡村、特级农家书屋等,接待过万人次到村中参观学习和游览,村民也从往日依靠出租土地、农业耕作赚取收入的方式,向发展旅游产业迈进。

  “左步村村民单纯,这里的问题就是穷,村民是坐在金矿上而不自知,吴飞雄是摄影记者,对文化包装宣传很在行,派他下去,他很快就发挥自己所长,融入班子,通过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将左步村从籍籍无名打造成旅游名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把好脉再对症下药尤其重要。”中山市组织部副部长李全庆说。

  从600元一亩租给别人没人要,到现在1600元出租一亩地抢着要,左步村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前在外打工经营大排档的村民纷纷回到村里,办起了农庄,正是看中了这里的潜在市场。

  盘活集体资产必须加快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收入,这是东凤镇东和平村“第一书记”陈伟聪工作的着力点。

  陈伟聪被选派到东凤镇东和平村当“第一书记”时,该村总负债近2000万元,每年单是利息就要支出130万元,加上其他支出,年收支亏损近80万元。面对严峻现状,他一头扎进党员、村民当中,仔细寻找问题存在的根源,思考减债创收的路子。中山市国资委城建集团的工作经历,让陈伟聪比一般的干部更有经营头脑,经过详细调研,陈伟聪针对重点问题列出帮扶方案,涉及12个重点项目,投入资金近800万元,并通过对闲置土地、资产进行改造,增加租金收入。在他的带领下,村干部都干劲十足,通过实施降低贷款利率、建设工业厂房、旧市场改造等项目,村集体每年可减少利息支出40多万元,增收80多万元,扭转了年年亏损的局面,实现了收支平衡。

  一年多来,中山市镇两级共投入资金7700多万元,帮扶项目150个,增收2700多万元。中山市的第一书记们与所驻村的干部群众结下了“亲戚般”的感情,有的村民还自发为第一书记送去了锦旗,有的联名要求第一书记继续留任。如今,在中山,第一书记这个群体已经成了一张名片,印在了广大群众的心坎儿里。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