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1日,四川省合江县望龙镇张白垇村村办公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临界二线的合江县残疾联合会副理事长黎恩德,背着行囊,抱着生活必需品,走出机关,来到望龙镇张白垇村担任第一书记。
张白垇村是望龙镇最偏远的一个村,也是有名的贫困村,全村1042户,3003人,其中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55户440人,贫困发生率14.7%。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一年来,黎恩德舍小家、为大家,在寻常巷陌、田间地头,用执着诠释职责,用真诚赢得民心,诠释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精准识别贫困户,决不能弄虚作假”
“我给你反映多少次了,我娃儿在读书,要一个贫困户名额,就是你不同意,要是今儿不给我落实,咱就去县政府去评理!”2015年9月12日,黎恩德在张白垇村4社召开贫困户评议会时,一名妇女突然冲进会场,用手指着他的鼻子说。
贫困原本是让人很掉面子的事情,但是张白垇村一些村民却对贫困户“刮目相看”,并且在评选工作中趋之若鹜,甚至有部分村民代表都在跟着起哄,集中评议组织难,村干部怕群众骂,不敢证实,不敢正面解释。
闯进会场的妇女是4社赵家媳妇赵光琴,两夫妇都在成都打工,育有一女读大学,收入稳定,家电齐全,确实算不上贫困。虽然赵家媳妇被村干部劝回家了,但村民为争抢贫困户帽子,撒泼、要挟的层出不穷,对此,黎恩德心里像压了块石头。
“精准识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决不容动手脚、玩猫儿腻,越是难讲话的村民越要多往他家里跑。”黎恩德顶住压力,在无数个“白+黑”、“5+2”的日子里,吃透文件精神,深入研究,把握关键环节,以“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即:进农户了解情况,看住房生产生活设施和发展状况,算收入、支出等情况,与本村农户比收入等情况,议评分是否合理,情况是否真实)的方法精准识别贫困户,同时充分利用院坝会、田园广播、QQ、微信一遍又一遍地宣讲政策,真正打破情面、斩断关系户,让“富人当选、穷人落榜”现象不再出现,连原来指着黎恩德鼻子骂的赵光琴也改变了观念。“黎书记和我们讲政策,没一点‘上边来的’的派头,讲得有理有据,做得也很公平公正,我服他!”
“打好脱贫攻坚战,决不能雷声大雨点小”
“黎书记,我想早点儿脱贫,但不知道怎么做,你帮我出出主意噻。”3社贫困户胡德银主动找到黎恩德。
面对贫困群众致富愿望,黎恩德积极探索发展道路,最终决定在优化种植养殖业加劳务输出的基础上,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打造以橙类为主的“一村一品”现代特色生态农业之路。
对于怎样进行结构调整,如何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党员干部如何带头,本地土地租用采取哪种形式,为每亩地定多少租金等道道难题,黎恩德除了要抓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解纠纷,还要到想方设法联系企业,找销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成功引进企业家李友明落户张白垇村建设橙类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基地约300亩,计划投资3000万元。
“光有销路还不行,我们的质量、产量也要提起来。”黎恩德说干就干,主持开办的“田间学校”,一边让自己儿子到处查找、购买学习资料,一边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有针对性地教给农民种植、养殖、市场、销售等方面知识,提高农民综合能力。同时不断通过政策宣讲、提供信息、法律援助、技能培训、外出参观、典型交流等,积极培植种养大户、能手、家庭农场、党员带头示范带动贫困户脱贫,逐步形成带头创业、带领致富、带动发展的良好氛围。目前,张白垇村以放活土地为突破口,采取“黄谷保底”土地流转新模式,与金丰园农业开发公司成功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涉及土地1000余亩,确定“公司主导+农户订单”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年收入增加50余万元。同时,规范建设党员精准扶贫“三带工程”示范基地1个、家庭农场4个、养殖业大户3个、种植业大户5个。
“用心用情办实事,决不能前怕虎后怕狼”
“黎书记,你看我屋头嘛,好多白蚁,天天晚上都来啃我,睡都睡不着,咋办嘛?”11社的李官治找到黎恩德反映情况。
李官治老人是11社贫困户,一家三口还住在几十年前的土坯房中,睡的是木柱和楠慈竹拼成的简易床,常有白蚁侵蚀,丈夫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家中全靠儿子打点零工度日,49岁了仍没找到对象。听到群众反映,已55岁的黎恩德爬进床下查看白蚁破坏情况,及时联系卫生院对李官治进行紧急灭杀,并召开村支两委会,将李官治全家纳入首批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这时,问题又来了,李官治两老竟不愿意搬迁,“像2社赵泽兴那样直接给我新建一个不得行啊?”无论村干部怎么做工作,李官治生死不松口。正准备午休的黎恩德听到消息又马不停蹄地跑到李官治家中,不厌其烦地给两老讲解环境限制及搬迁的好处,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最终两老同意搬迁。“黎书记,随便哪个说的我都不信,你讲的,我就信。”
任职以来,黎恩德风雨无阻,走访178户502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全户建立个人问题台账,纳入易地扶贫搬迁25户54人。为解决好贫困户易地搬迁建房,黎恩德可谓是绞尽脑汁,费了不少心血,群众的意见、要求千奇百怪,有的要座向,有的要修楼层,还要建猪圈,有的要有晒坝,有的自己修,有的想找熟人建……既要合规合法,又要体现群众自愿,简直是一场“大高考”。
“村上的工作又多又杂又不好干,周末不得休息是常事,我都有半年没有去看望老母亲了,”黎恩德说到这里忽然说不下去了,眼里泛着泪花,“家里的人都很支持我,也很担心我,毕竟都是50多岁的人了,但是既然我来了,就会把工作干好,让组织放心。”
天渐渐黑了,黎书记仍奔走在乡村路上,发挥着他的能量,背渐渐弯了,人渐渐消瘦了,但他无怨无悔。用他的一句话说:“我就是盼着贫困农民都能过上好日子”。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基层干部的无悔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