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大会主页  >  媒体报道 << 中国农村网
解遗留问题 让村民享分红—记怀柔区北房镇郑家庄村“第一书记”欧东奎

  2017年的初春,怀柔区北房镇党委收到一封感谢信,信中的一句话:“这样的干部我们心疼”。让北房镇郑家庄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每一个人都感到心里暖暖的。

  欧东奎的内心更加激动,因为这是对他近两年驻村担任“第一书记”的一种肯定。从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公司北排建设公司工程分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到怀柔区北房镇郑家庄村“第一书记”,他的职务身份变化了,没有改变的是一名共产党员为民做事的初心。

  协助村两委换届选举

  2015年的11月,已经有21年党龄的欧东奎接受组织选派到怀柔区北房镇郑家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来到村里之后,一切情况都是陌生的,他拿出在单位工作搞工程的思路,先从了解村情开始。揣着一颗虚心求教的心,欧东奎深入村民家中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参加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大走访活动。

  “如何改变村里存在的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如何解决村里的经济发展问题,其实单靠一个‘第一书记’是不可能解决的,还是要依靠村两委班子,有了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解决这些问题就有了组织保障,有了火车头的带动。”欧东奎借助即将开始的村换届选举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欧东奎主动与镇包村领导和村党支部书记沟通,找准村级班子建设方向以及换届选举面临的种种困难,按照北房镇党委要求与选委会人员一起工作,大胆宣传换届政策,依法依规开展选举工作,使村书记顺利当选村主任,实现村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

  “指导不领导、参与不干预、支持不包办,做好村组织书记的参谋,这是我自己定的原则。”按照这个原则,欧东奎参与到村组织建设工作中。根据前期的调研情况,他提出了划分党小组、村两委会议事规则等15项工作建议,得到村两委的认同。

  根据欧东奎的建议,村两委确定了每周四召开村两委成员例会,每月20日定为党员学习活动日,村两委班子成员每日轮流值班等制度。同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务、财务、村务公开等制度。

  在欧东奎的引领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强的号召力,扭转了村子党建落后局面。

  土地分红有规可依

  “虚心、耐心、热心、细心”,欧东奎笑着说:“就是靠这四心,我基本将村里的情况摸清楚了,也有了一定的工作思路。”到村三个月,欧东奎就接待反映问题村民120多人次,村民集中反映了原村干部给村民乱打白条,土地流转合同混乱、确权不清,沙坑治理、平原造林承租款未能分配等历史遗留问题。

  欧东奎说:“村民所想、所言、所求就是要一个公平公正,村里发展的成果应该大伙共享。”欧东奎与村领导干部,新换届的村两委成员进行沟通、分析、研究,与村干部、村干部一起制定郑家庄村土地承包费收缴和分红方案。经过听取村民意见、收集民意、核查登记、公示结果等一系列的程序,郑家庄村民第一次拿到了土地承包分红,同时也为后续的平原造林承租费的分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村民胡大爷反映原村干部不分配平原造林承租款,不公开款项的数据,“那一定是有猫腻,要不凭什么不分配?”如今拿到手了平原造林承租款,胡大爷激动地说:“欧书记和新一届村干部是干事的,我们看在眼里了,心里明白着呐!”

  “亮化”工程扮美村庄

  欧东奎驻村后加强村两委党组织和班子建设的同时,对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十分上心。“村容村貌可以影响村民精神面貌,生活还是得有股子精气神。”欧东奎将第一书记的2万元专项经费,全部用于村容村貌建设,他牵头修建了公园步道270平米,方便村民出行。期间,他多次到长期占用集体道路种菜的村民家中沟通、劝导,解决了个人私占土地影响村子交通的问题。他和村两委利用上级下拨的党建活动金费,实施了“亮化”工程,安装路灯130盏,使村里各主街道都亮了起来,得到了村民一致好评。

  “欧书记他们在村头建设的那个公交停车场真棒,解决了大伙儿进城坐车的困难。过去,这村口路窄没有公交车转弯、掉头的空间,公交车司机没办法开进来,要想坐车得走出村子,像我这腿脚得走半个小时。这下好了,公交车直接开到村里,真不错!”正在等车的村民李阿姨笑着说。

  针对郑家庄村里环境卫生一直较差的情况,欧东奎多次到村里街巷调研,分析环境卫生状况。他和村两委干部带头改善村里环境卫生,成立了村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小组,利用广播、张贴公告等方式向村民宣传做好环境卫生的具体要求,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及村内各项工作协管员带头落实“门前三包”工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对村内的保洁员职责、责任区、上班时间进行了明确划分和要求,设置督查员巡视检查,留存记录。

  与此同时,欧东奎还起草制定了《郑家庄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工作》《门前三包管理制度》《保洁员管理制度》,修订了《村规民约》,分别从村内社会治安、消防安全、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以及环境卫生等六个方面对全体村民进行约束,让百姓在村内有了明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通过2个多月的努力,村内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