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入驻利津街道蒋家庄以来,市卫计委驻利津街道蒋家庄帮扶组组长、“第一书记”孙万禄带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俯下身子带着群众干,真心实意和群众交朋友,千方百计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现在,村民的生活环境变美了,村民看病就医方便了,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这一切都离不开“第一书记”的倾情帮扶。
开展民生帮扶,保障群众健康
7月,太阳炙烤着大地,酷热难耐,与这炎热的天气相比,驻村“第一书记”孙万禄更关心的是从哪里入手开始帮扶?怎样才能帮到群众心坎里?怎样才能帮出实效?
进村之后,“第一书记”孙万禄第一件事就是走街串巷,深入群众家中,倾听群众所思所想所盼。通过与村“两委”成员、村民座谈,了解村里的种植养殖情况及党员户、贫困户情况,详细记录群众反馈的每一个问题,了解、登记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健康状况等等。
村民看病就医很不方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受到严重制约,村民健康意识淡漠,健康知识匮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突出。受财力制约,利津街道卫生院迁址庄科社区后,有些必备的医疗器械、设备没有配备到位,严重制约了其业务开展,影响了片区群众看病就医……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健康惠民工程就摆上了“第一书记”的工作日程,孙万禄组织市县医疗机构到村开展义诊等活动6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二级、三级医院的医疗保健服务。同时,协调利津街道卫生院为村民免费体检,为村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对村内200多名慢性病村民实施重点登记管理。
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健康家庭创建行动与健康惠民工程同步实施推进,筑牢了治病、防病、保健这条守护健康的屏障。与此同时,孙万禄协调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在县域内所帮扶的20余个村居开展扶贫义诊和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服务群众1万多人,免费发放了3万多元的常用药品,协调市直机关医院、市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捐赠利津街道卫生院价值160多万元的生化分析仪、进口彩超等医疗设备4台,卫生院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协调胜利石油管理局肛肠病防治院与利津街道卫生院建立医联体,探索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新模式。
孙万禄充分调动和发挥卫生计生部门职能优势,举办大型健康知识宣讲活动10多次,村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明显提升。同时,投入2万多元为村里建设了“健康小屋”,蒋家庄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免费测量血压、血糖,评测精神压力等健康指标,“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真正实现了小病、慢病不出村,村民日常自我健康管理。
开展强基帮扶,实现民富村强
村容村貌脏、乱、差,一场雨过后,进村难出村也难;夏季,蚊蝇横飞,晚上黑灯瞎火。老百姓靠天吃饭,致富能力弱……看到群众焦虑的目光、迫切的眼神,“第一书记”孙万禄深知肩上的重担。“困难再大、问题再多也要一一克服,绝对不能让群众失望。”孙万禄说。
没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一切美好蓝图只是纸上谈兵。而对于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下派帮扶工作的市卫计委来说,帮扶资金的筹措快于以往,基础设施、产业帮扶相继展开,投资40多万元,对村内800多米道路进行硬化;投资5万元开展蚊蝇消杀活动,在村文化大院安装10台大型灭蚊灯;投资15多万元用于电网改造,新增路灯30盏;投资12万元为村民更换水表200多户;新建6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实现了村居“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的目标。
引导村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对传统优势产业——畜禽养殖业做大做强。组织各类新型农民培训活动20次,开展“点对点”培训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带领村干部和种养大户到临沂市兰陵县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开拓了视野,增加了经验。对200多亩的标准化养殖小区进行改造提升,与农产品龙头公司签订供销合同,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销模式,引导90多户村民从事肉食鸭、蛋鸡养殖,蒋家庄村成为年产肉食鸭50万羽、鸡蛋4000多吨的专业化、规模化的养殖特色产业村。培育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大力推广洪武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和成功经验,深化种、养一体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农场产业示范带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开展党建帮扶,对贫困户实行结对“帮困”
进村伊始,“第一书记”孙万禄就告诫全村党员干部:做致富带头人,更要成为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让全村群众真正看到党支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实施了党建强基工程,严格执行村“两委”成员轮流坐班制度和组织生活制度,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和党员教育管理,认真执行“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制度,规范村级工作程序。同时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述职述廉会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建立了市卫计委党委与村支部结对、18个机关及直属单位党支部与18户贫困户结对“帮困”、77名机关党员与295户村民结对“联户”的三层党建帮扶机制。重阳节、春节期间,多次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困难户和老年人送去了食用油、米面、慰问金等。
通过近两年的“第一书记”工作,孙万禄更加认识了农村、了解了农业、理解了农民,特别是在和农民群众的朝夕相处中,从农民生活的酸甜苦辣中,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谋事、如何做群众工作,学到了从书本上、从机关里学不到的东西,基层工作经验得到明显增强。通过近两年的实践锻炼,少了书生气,接了地气,工作也有了底气。“要当好‘第一书记’,必须深入基层,立足岗位,做到党建知识不离手、惠民政策不离口、村情民意记心头。”孙万禄说,下派帮扶只是一个起点,为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