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缺油盐缺技术,五谷丰登少条路。”这是李卫东刚到平邑县丰阳镇南埠庄村任职第一书记时,贫困户对致富无门的感叹。如今,近两年过去了,在李卫东的带领下,这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党员干部带头干实事办好事,贫困户致富有门路有项目,村集体有收入。
去年2月,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李卫东被选派到平邑县丰阳镇南埠庄村任职第一书记。入村后,李卫东扑下身子干实事,走访群众,掌握一手资料,制定帮扶思路,抓党建促脱贫,强班子带队伍,进行村庄规划建设,带领党员干部探索脱贫路子。两年来,李卫东争取各类扶贫资金500多万元、扶贫项目5个,完成村庄规划、农田水利建设和致富项目,解决了制约村庄发展、村民致富的“瓶颈”。对建档立卡的168户491人贫困人口,按照“分类扶贫、一类一策,精准到户、逐户脱贫”的帮扶思路,以“滴灌”方式善用帮扶资金,走出一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扶贫路。
动力源,党员干部当先锋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群众才觉得有奔头,脱贫致富才有门路。
“李书记,你这么一说,我明天不去卖桃了,参加村集体的环境卫生整治义务劳动。”2016年6月21日晚,南埠庄村67岁的老党员张进学,当晚已经把桃装到车上,本打算第二天一早去赶集卖桃子,听到李卫东对党员干部参加村里义务打扫卫生的“动员令”后当即表态。第二天天一亮,10多名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都放下手头上的活计,自觉地来到清扫现场参加劳动。
而在以前,村集体活动都是靠花钱买服务,就是动员党员干部时大都也谈钱论价,这也是多年来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观念,公益活动已在大多数干部群众心目中越来越淡化。如今,党员干部都自觉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公益活动,这些都是李卫东入村后带来的新变化。
俗话说,给钱给物不如建一个好支部。进村伊始,李卫东了解到,现任村党支部班子是刚换届上任的,4名支部成员3名是新成员,年龄轻、经验不足,村里工作开展难度很大。于是,李卫东就从党支部建设抓起,一抓经常学习,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利用每月10日党组织活动时间上课堂,带领党员干部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现场回答党员、干部和群众提出的实际问题,同时结合党组织开展的“三严三实”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党性意识,唤醒党员干部和带头致富能人模范带头意识。二抓党支部班子建设。村支部班子成员年轻有为,在致富创业方面是一把好手,但缺少管理村务党务经验。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马孝成靠搞建筑、装修工程发家致富,思想活跃,担当意识强。李卫东就把提高党支部战斗力作为重要抓手,发挥致富能力强、创业劲头足的优势,多为村集体办好事办实事,在实际工作中教方法、授诀窍。他鼓励马孝成说,父老乡亲选咱当书记,这是对咱的信任,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点实事、办点好事,让扶贫户早日脱贫致富。在李卫东鼓励帮助下,马孝成把全部心思放在村里工作上,在村集体创办加工厂、流转土地发展果园、修路、铺设灌溉管道等方面身先士卒。三抓党员干部带头模范作用。多年的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多数党员各自为政,各搭各的台,自唱个的戏,集体观念、组织观念涣散,村集体事不愿意管,党组织的活动不愿意参加。为解决这一问题,李卫东多方走访老党员老干部,通过组织学习、征求村子发展意见等活动收拢人心,渐渐地,“三会一课”正常了,党支部组织的集体活动正常开展了。
人心思归,党组织生活正常了,党员参与村集体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两年来,村里进行环境卫生整治、绿化苗木、修路建厂,党员干部都是跑在前面,形成“班子带着干部干、党员带着群众干、致富能人带着扶贫户干”的良好局面。
让李卫东感动的是,今年夏天,迎接全县美丽乡村环境卫生大检查,有的党员放弃赶集卖桃子、舍掉金银花不摘、任由自家蜜蜂酿的蜜外泄也要参加环境卫生整治。
两年来,党员干部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同时又增添了新生力量,发展党员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后备干部1名,增加了党组织在群众的威信和吸引力,党支部的号召力越来越强,党员的组织意识、集体意识越来越强,带领群众致富脱贫的步子也越来越快。
觅富路,搭上“幸福快车”
“一个15瓦灯泡不知几天才亮一次”,每走访一户,李卫东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扶贫的决心上升一尺,只有精准发力,既解眼前困境,又可持续致富,才是解决贫困之道
“真没想到农村还有那么多的老少弱残穷需要帮助。”在入村前,尽管李卫东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在入村后的走访过程中,一些贫困户的生活现状还是让他吃了一惊,被各种艰苦生活触动,有时忍不住流下同情的泪水。
贫困户有各自的致贫原因。平邑县丰阳镇南埠庄村是一个山区村,现有368户1205人中,2015年初贫困户就占了168户491人。83岁的孙尚德老人,住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两间土房里,晴天房顶掉土、雨天常漏雨,屋内仅有的一件电器是一只15瓦的灯泡,不知几天亮一次。老人为节约电费,平时照明用当地农户正月十五元宵节“点灯”后抛弃的油灯。73岁的冯庆友老人是双女户,老俩口都因腰、腿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生活非常拮据。当李卫东走访时,老俩口正盘算着近几天把两只羊卖了给老伴买药吃。65岁的五保老人杨俊才向李卫东诉苦:“我一个人一亩地,前几年患了肺结核,现在干活也不行了,地不能种了,也没有零花钱了,有时煮上一锅面条吃三天。”
每走访一户,李卫东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扶贫的决心上升一尺,他暗暗下定决心,要让这些贫困户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一定要让他们享受到“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
李卫东边走访边思考,这些老弱病残和贫困户,致贫原因各不相同,脱贫也不能搞一刀切。李卫东认为,只有精准扶贫、因人因户而宜、靶向治疗,才能实现脱贫。
李卫东边思考边探索,在多方征求党员和群众代表意见基础上,制定了“分类扶贫、一类一策,精准到户、逐户脱贫”的扶贫原则,将贫困户按照致贫原因一一分类,对症下药,规划果园种植区、小商品加工区,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采取种植、养殖、务工等多项措施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先后协调扶贫资金200多万元,帮助扶贫户种植黄金冠桃树近200亩、泽山一号葡萄40多亩、竹柳绿化苗木近50亩,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20千瓦,安排在村梳子加工厂上班的贫困户达到20多人。为60户有致富愿望、无力搞规模化种植和养殖的贫困户,每户免费帮扶4只小尾寒羊(或波尔山羊)。免费领到4只波尔山羊的扶贫户张德田,高兴地送羊回家后又返回村委,向毛主席像鞠躬向共产党感恩、向党的扶贫政策致谢。
破瓶颈,铸牢根基“挖穷根”
“一桶水浇半亩田”,山岭薄地致富难,空壳村办事难,只有强基础“挖穷根”,才能实现整体脱贫
去年春天花生播种季节,李卫东发现村民每家都用一个大塑料桶拉水,用手扶拖拉机拉到高处,然后再用小水桶提着浇灌种植,很是辛苦。
李卫东边帮助村民种花生边和他们聊家常。他了解到,南埠庄村1200多亩土地80%属于丘陵地,由于缺少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土地常年浇不上水,进不去车,几乎是全靠天吃饭。
看着村民在丘陵地上爬上爬下耕种田地,李卫东体味着他们的艰辛,心里暗下决心,一定想方设法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为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环境。
说干就干,李卫东将村庄规划、农田水利建设和致富项目一起规划一起建设,彻底解决制约村庄发展、村民致富的“瓶颈”。两年来,李卫东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各类扶贫资金500多万元,扶贫项目5个,整修2公里村中心大街,建设了两个文化健身广场、1个农家书屋,打井引水入户解决村民多年的吃水难题,硬化生产路10多公里,修建300立方米蓄水池1个,改造高压供电线路1公里,铺设农田灌溉管道……件件实事都办在群众的心田上。
“找路子,想办法,不光为群众办了不少实事,还为村集体收入上项目,现在村委办公楼顶上9千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天天给挣钱,已经增收近万元。他创办的梳子加工厂每年有2万元租金收入,光这两项就为村集体增收3万多元。”丰阳镇党委书记邱咏说,“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解困境,“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一个残疾人托着一个家”,帮助重病残疾家庭度过难关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关注、关爱贫困老人也是扶贫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去年4月23日,李卫东走访时,看到老党员张德胜老伴坐在屋里掉眼泪。通过交谈得知,张德胜唯一的儿子张炳杰因患闭塞性脉管炎导致左下肢截肢,刚刚40多岁就失去劳动能力。家里失去“顶梁柱”,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陷入绝境,张德胜老俩口已年近70岁,儿媳妇多年前离家出走,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孙女、孙子,一个上高中,一个才上幼儿园。为了节省开支,上高中的孙女常常一天只吃一元钱的馒头。
了解这一情况后,李卫东与村两委干部研究决定,立即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向张炳杰捐款,并请来县电视台报道,扩大影响力。捐款那天,白发苍苍的老人、几岁的小学生都来献爱心,两天时间捐款10005元。电视台报道后,全省各地爱心人士纷纷解囊相助,累计捐款10多万元。去年和今年“六一”期间,李卫东协调山东冠鲁集团分别为张炳杰两个孩子送去2000元慰问金,让孩子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只有30岁的村民刘衡股骨头坏死,83岁的孙尚德老人仍然住着70年代的危房,李卫东协商济南喜来缘慈善帮扶基金会的帮助,每人获得3000元的帮扶。80多岁的单身老人颜文合无住处,60多岁的五保老人刘保四、杨俊才因病失去劳动能力,70岁的单身老人杨俊法没人照顾,都在李卫东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生活难题。
一件件一桩桩感人至深的故事不断在这个小山村发生。两年来,这个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村容村貌到人的精神面貌,再到生产生活方式,党员干部处处当模范,贫困户有事干有钱挣,脱贫路子越来越有奔头。“这两年李书记干的工作,顶过去村里十年干的工作”,党委副书记、镇长谷继红这样说。
说起这些变化,村民都树起大拇指:感谢党的扶贫政策!多亏了上级派来的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