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十堰市瞄准建强村党支部班子这个“主攻方向”,累计精准选派1500多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
“精选”与“细派”并重,实现了选派对接全覆盖
竹溪县丰溪镇大坪村山场面积大,发展养殖业优势明显。但多年来村民缺乏养殖技术,无养殖项目扶持,导致村民养殖规模难以扩大。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该县将熟悉养殖技能的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梅诗民选派到大坪村担任“第一书记”。他通过积极争取畜牧养殖项目、开展养猪技能培训,建立起生态有机黑毛猪养殖基地,带动125户从事生猪养殖、土鸡养殖和牛羊养殖。这是我市因村选派、按需选派村“第一书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全市每年初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对倒排出的软弱涣散村进行分析研判。针对每个村软弱的差异、贫困的程度等情况,不搞“一刀切”,因需选派、因人选派,坚持把党务干部派弱村、经济部门干部派穷村、科技干部派产业村、政法干部派治安混乱村,充分发挥机关部门职能和机关干部特长,精准选派村“第一书记”,实现了后进村和贫困村选派工作全覆盖。
“实打实的培训,让我们这些第一书记知道了怎么去把村里的事情搞好。”多次参加市、区培训的郧阳区茶店镇大岭山村 “第一书记”、郧阳区人社局副局长赵鹏程这样说。我市不仅注重精准选派村 “第一书记”,还精准培训施教,多种方式抓实村 “第一书记”培训工作。近年来,市级层面先后8次举办培训班,通过邀请专家领导、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致富创业能人讲授抓党建方法、扶贫政策、技能技术等,切实增强村 “第一书记”履职尽责能力和水平。此外,探索创新建立了村 “第一书记”QQ群、 “十堰基层党建”微信群,通过网络组织学习宣传、交流信息、提供咨询,凝聚统一了村 “第一书记”思想行动,使他们成为抓基层、惠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主心骨。
“严管”与“厚爱”并举,开辟了科学管理新途径
村“第一书记”在村任职期间,如何做到有效管理?市委组织部在选派工作中,坚持目标导向,实行有效管理,做到宽严相济,确保人到责任到,充分激发了村“第一书记”生机与活力,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帮助改建村党群服务中心,完善基本服务功能,确保完成村党组织晋位升级任务目标。”这是郧西县观音镇观音村 “第一书记”、郧西县人民检察院正科级主办检察官陈迪彬的公开任期承诺书。我市要求 “第一书记”要与驻村的乡镇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帮建工作要做到 “五有三个不撤离”,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不走过场。“五有”,即帮建工作有帮建思路、有帮建对象、有帮建资金、有帮建项目、有帮建成效。 “三个不撤离”,即帮建目标不实现不撤离、热点难点问题不解决不撤离、群众不满意不撤离。
今年我市还出台了 《十堰市市直驻村第一书记考核管理办法》,明确了“第一书记”的日常考核实行属地管理,探索实施了 “纵向监督、横向比较、群众评议、年底考评、期满总评”的立体式管理模式。明确规定 “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不能按时完成脱贫任务”、“驻村时间没达到每年规定240天”等8种问责或召回情形。 《办法》明确,对群众不满意、工作表现差、工作绩效不明显的 “第一书记”,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整改,整改不力的责成派出单位重新选派。被召回或问责的 “第一书记”,当年不得评先评优,两年内不得提拔重用。今年4月,我市33名市直单位驻村 “第一书记”因不能全脱产驻村或工作不力被调整,在驻村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原以为按部就班盯着贫困户,给点钱,给点物,把政策落实好就行了。现在看来,只有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岗位在村,用心去做,才能保障完成脱贫任务。”市科技局驻村 “第一书记”杨勤表示。
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注重完善激励机制。生活上,明确 “第一书记”任职期间各种待遇不变。驻村往返交通工具由派出单位从保留的应急用车中优先解决,并为 “第一书记”配备必要的电脑、饮食起居等工作生活用品。工作上,按照派出 “第一书记”总数的20%增加优秀公务员指标,奖励 “第一书记”。政治上,同等条件下,表现优秀的 “第一书记”优先晋级晋职、评先评优。任职期满,驻村任职年限计算为农村基层工作经历。定期表彰驻村工作中成绩突出的 “第一书记”,切实解决后顾之忧,让 “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长真正 “沉得下心”、发挥得了作用。
“输血”与“造血”并用,实现“晋位升级”常态化
单纯的给予软弱涣散村、贫困村党组织钱、财、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变“输血”为“造血”,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因此,选派“第一书记”到软弱涣散村就是从解决根本性问题出发,实现普遍晋位升级的常态化。对此市委组织部从长远考虑,从实际出发,实实在在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市立足强基固本,在村班子队伍建设“传帮带”上下实功。2014年11月,我市通路实业公司董事长王涛被选派到张湾区花果街办花果园村任“第一书记”后,在他带领下,通过选优党支部带头人、配强“两委”班子、培训教育党员、规范党内生活等措施,培养发展4名党员,2名年轻的网格员在村“两委”换届中当选村班子成员,原村主任赵米茂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实现“一肩挑”。2014年,王涛被授予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3月,王涛被评为“荆楚楷模”。
选派村“第一书记”重要职责就是富民强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争取帮扶资金,引进致富项目,推进新农村建设。竹溪县民营办主任张猛,2012年8月被选派担任龙坝镇红庙村 “第一书记”,协调该村成立了神隆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目前,红庙村种植中药材450亩,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丹江口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刘文远担任习家店镇习家店村 “第一书记”后,多方筹资30多万元,为习家店村乡亲新修70多个水泥晒场,带领村民安装路灯11盏,种植300棵庭院绿化树木。刘文远先后被评为丹江口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十星级党员”。
房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吉斌被选派到村后,组织亲朋好友捐献1000册图书,组织开展法律讲座4次,化解群众矛盾30多件,顺利完成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第一书记”通过前期一系列的“输血”,推动了帮建村班子自我“造血”,实现“输血”和“造血”的相统一,逐步把帮建村引向了科学发展、良性循环的路子,最重要的是帮扶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为村里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我市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有效提升了农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实现了“帮扶支部与锻炼干部”双位提升,取得了“党建上水平,干部增才干,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