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大会主页  >  媒体报道 << 中国农村网
桂平市大上村第一书记马奔:扎实扶贫 不负梦想

  马奔,男,1975年5月出生,广西北流人,199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学士,中国人民银行玉林市中心支行外汇管理科副科长,2015年9月挂职任广西桂平市麻垌镇大上村第一书记。

  扶贫宣言: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已吹响,纵然筚路蓝缕,困难重重,也要勠力同心,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前行。人生唯有爱与梦想不可辜负。让上大村近1500名精准扶贫的贫困乡亲生活好起来,是我鞠躬尽瘁也不可辜负的梦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之下,我将带领团队,坚定信心,勇于担当,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确保扶贫攻坚战在上大村的胜利。

  人民网南宁12月16日电 日前,桂平市麻垌镇大上村第一书记马奔参加人民网“精准扶贫广西行·微访谈”,畅谈扶贫经历与感受。

  以下为访谈实录:

  人民网:马书记,您好!欢迎您参加“精准扶贫广西行·微访谈”。

  马奔:您好。

  人民网: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担任大上村第一书记的?当时大上村的情况如何?

  马奔:我从2015年9月挂职任广西桂平市麻垌镇大上村第一书记,大上村位于桂平市麻垌镇南部,地处浔郁丘陵地带,全村30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屯,人口2366户9760人,全村人均耕地面积0.2亩,人均产粮255公斤。大上村2014年被确定为自治区“十三五”扶贫开发贫困村,截至2015年末,全村有贫困人口358户,1496人,人均纯收入2127元。是桂平市贫困人口较多的村之一。

  人民网:您的任期到什么时候结束?您希望任期结束时,大上村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马奔:我的任期到2018年4月结束。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扶贫工作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目前,上大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根据属地情况,着力在“三件事”上下功夫:一是实事求是发展生产(也就是产业扶贫),二是基本公共保障改善落实到位, 三是让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我们按照时间进度平稳科学推进,确保每一项举措做到三个到位,即宣贯到位,落实到位,结果评估验收到位,相信到我任期结束时,既定目标能够实现,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上大村的村民,尤其是精准扶贫对象,内心真实的有一种获得感,并能维持下去,日子越过越好,也成为中国小康社会进程的受益者。

  人民网:大上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是什么?将如何做大做强?

  马奔:产业扶贫要因地制宜,也要与时俱进,特点突出。根据上大村实际情况,我们对主导产业是两手抓,即一手抓传统,已经有了一定底子的荔枝生产;一手抓创新,根据市场需求,布局特色养殖。

  先说一手抓传统——荔枝生产,荔枝销售收入是农民群众主要经济来源,但这个要夯实和提升,为什么呢?对标发现,麻桐荔枝经济价值存在明显差距。灵山荔枝近年蜚声国内,俨然成为广西荔枝的代表,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其实麻垌荔枝历史更悠久,早在80年代初期,麻垌荔枝就是中国外交部指定赠送朝鲜金日成首相的“国礼”,1994年麻垌镇就被冠以“中国荔枝之乡”,但如今提起麻垌荔枝就连许多广西人都不太了解。

  应该看到落差背后,是我们在荔枝品牌建设、品质提升和宣传销售各个环节的差距,找准痛点,借鉴先进经验,我们已经在2015年落实了对标提升的多个举措,包括:组织村干部和种植大户到玉林、灵山对标学习;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对近400亩荔枝进行高接换种;销售上引入电商的创新尝试。2016年上大村种植面积最大的禾荔的平均收购价同比翻了3倍多,相信随着上述措施的持续深入推进,到2017年,经济效益将更为可观。

  再说一下特色养殖。猪肉、鸡肉、鱼肉是当前居民菜篮子肉类消费的主流,但随着人们消费和健康观念的升级,当下对高品质的食材需求呼声很高,城市里愿意为放心食材多付出一些钱的大有人在。所以我们将绿色养殖作为另一个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指导贫困户生产绿色放心的禽肉,满足了市场和增加贫困户收入的双重需求。今年大上村成立了5个专业合作社,已经开始运营的有4个,总共吸收近150户贫困户入股参与经营。合作社通过养猪、鱼、鸡、鸭和种植百香果和油茶,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人民网:在产业扶贫方面,您已引导大上村成立了5个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马奔:目前,大上村成立的5个专业合作社,已经开始运营的有4个,其中:桂平市麻垌镇强农种养专业合作社已经投放鱼苗10000尾,养鸡30000只,肉鸭养殖2000只。此外,该合作正在建设桂平市南部片区最大的生态养猪场,计划养猪规模1500头,12月目前刚刚竣工,已开始营业。而其他专业合作社发展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已种植百香果100亩,种植油茶50亩,养牛50头。

  人民网:据了解,为推销大上村的特产荔枝,您还带领村民开了微店、淘宝店,请您介绍一下大上村的电商发展情况。

  马奔:如何把“互联网+”引入到上大村的脱贫致富中,让它变成精准扶贫的“变压器”“加速器”,我一直在思索。我们的策略是 “上B下C,二线并行”的方法, “上”层由村委对接大的电商平台(B),走量并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下”层由个体村民通过网店对接个人客户(C),发展农产品销售新渠道。

  下C策略推行起来不容易,网购已经成为城镇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开网店”只要在手机上完成简单的注册步骤就成了,可在贫困村推行,却需要一整套重塑,包括来自基础网络、物流配送的建设,也包括打开村民的接纳度。经过走访调研,我发现村民们对开网店心存技术畏惧,为帮助大家解除心结,我亲自下河摸石头,选择门槛最低的“微店”,实践全流程操作,手把手为村民演示便捷的流程。眼见为实,村民们终于相信:原来开网店并不是一件难事,让村民亲眼看到一张张虚拟的订单把原本销不掉的蜂蜜变成了口袋里的钱,这种“获得感”是鼓励他们越过心理障碍克服困难的重要动力。

  在我们的计划中,下一步要继续推动落实农村淘宝的落户,探索如何搭建县村两级服务网络搭建,继续突破物流和信息流瓶颈,让互联网+更好的为精准扶贫服务。

  人民网:您是人民银行玉林市中心支行派驻到大上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在大上村脱贫攻坚工作中,人民银行玉林市中心支行有哪些帮扶举措?

  马奔:上大村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南宁中支、玉林中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精准发力,一方面围绕民生工程改善积极“输血”,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扶贫、教育投入方面让农民群众得实惠。如投入专项资金22万元,解决村公所前地面硬化及周边环境整治(7月上旬已完工);投入专项资金6万元,建设了灯光球场和村民活动室(12月已完工);投入专项资金4万元,用于大上小学操场建设及消除围墙塌方隐患。

  另一方面,重视精神扶贫,通过文化活动、送温暖关怀走访,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2016年南宁中支、玉林中支到大上村开展了“红五月”送文化、送温暖、送实惠下乡活动,活动包括:“家风传承”、赠字送词、慰问爱心妈妈、送致富书籍、文体器材、金融扶贫知识宣传系列活动、组织上大村小学生前往银行开展“我是小小银行家”儿童职业体验活动。逢年过节,南宁、玉林市中支两级单位领导带队进村慰问五保户、留守儿童、小学生和复退军人等90人次,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5.5万元,向扶贫对象传递了我们在脱贫致富道路上同舟共济的坚定决心。

  人民网:您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您是如何克服的?

  马奔:留到现在成为精准扶贫对象的,都是扶贫工作中的“硬骨头”,各有各的难啃。大上村属于桂平市人口众多的一个大村,贫困人口分布较散,贫困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差、素质偏低、思想相对保守、致富门路不多。加上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客观存在,因灾、因市场等因素影响持续增收,返贫的潜在风险仍然存在。但即使如此,我依然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说过的一句话:“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作为出身城市的90年代的大学生,我的农村生活经历是很匮乏的,同时,“第一书记”在农村就是一个“空降兵”,我能做的只有尽快的适应、全方位的向现实学习和牙关紧咬的坚持。为给村民办实事,不怕想破脑,不怕跑断腿,从每一个细节关注举措落实情况,把每一件事实抓好。

  人民网:下一步,大上村将在什么方面发力以实现尽早脱贫?

  马奔:目前,我驻村任期已近半,前期我们在“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方面已经打下坚实的基础,后续,我们将继续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重点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务必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落地策略主抓两个方面:

  一是做大做强扶贫产业,为贫困群众稳产增收打牢基础。做大做强扶贫产业,首先要扶持做大做强扶贫龙头企业,发挥扶贫龙头企业对贫困地区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对扶贫优势产业的投入,进一步扩大扶贫到户贷款覆盖面,让广大贫困农户获得参与产业开发的基本资金。

  二是大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健全培训网络,增加培训投入,增强劳动者的科技意识,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吸纳、运用新技术的能力,造就一代新型农民。

  人民网:好的。谢谢马书记接受“精准扶贫广西行·微访谈”。祝您工作顺利,祝大上村早日脱贫!

  马奔:谢谢,请继续关心、支持大上村的发展,欢迎来大上村做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