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黄江山时,他正在办公室伏案工作,细眼一看,这位30出头的“第一书记”有点“邋遢”,皮带歪歪斜斜地系在腰上,破旧不堪的皮鞋满是泥土,电脑桌上还放着半块没啃完的压缩饼干——为确保“双认定”工作顺利开展,他在这里已经没日没夜地工作了3天。
不一会,黄江山说要到村里一趟,记者表示想一同前往,他应允了下来。
黄江山的交通工具是一辆二手摩托车,已经锈迹斑斑,仿佛一匹清瘦的老马,其实这是他来集环村后的第二辆摩托车了。2014年4月,新婚刚刚半年的黄江山被组织选派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集环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那时他已有一辆摩托车。两年来,他每天骑着那辆摩托车在曲折泥泞的山路上奔波,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搞调研,摩托车经受不起这般“折磨”,报废了。
2016年任期结束,黄江山说服妻子和家人,接受组织安排继续留任集环村“第一书记”。为“巡山”方便,他就再买了一辆摩托车,不过是二手的。
黄江山骑着“老马”载着记者向大山深处进发,山路崎岖,黄江山却开得很快,这条路他不懂走过了多少次。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是集环村的主要致贫原因,这里的贫困发生率很高,贫困户数占58%,人数占49%。
进入集环村,一路上都有村民热情地跟黄江山打招呼。团结民心,是当初黄江山来到集环村做的第一件事。有一次,黄江山在村委门口看见两个70岁的老人准备扛一袋30公斤的大米到石杯屯,从村委到石杯屯要翻过一座大山,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在帮老人把米送到家后,黄江山已两腿发软,眼冒金星,还扶着石头呕吐了。这件事情很快传开了,大家都知道,这位小黄书记是真心实意来干实事的。
“老马”继续载着我们前行,一条条蜿蜒的小路通向各个村屯。黄江山刚来到集环村时,只有通往村部的路是水泥路,其他大部分自然屯的路是泥巴路。黄江山到来后,和村委成员一道,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修建了9条总长13.3公里的砂石路、水泥路,完成了13个自然村的巷道硬化,结束了集环村肩挑马驮的历史,并即将实现屯屯通水泥路的目标。“没有路,村民就没法富。”黄江山说。
突然,黄江山指着路边的一栋栋“小别墅”兴奋起来,“这里的村民住上了‘别墅’。”黄江山说的是木乔整屯搬迁示范点。据悉,集环村涉及两个整屯搬迁点,分别是勒洞屯、木乔屯;其中,勒洞搬迁18户76人,木乔搬迁16户92人。目前,许多村民已搬进了新家,两屯入住率达90%以上。而黄江山刚刚到任的时候,整个村子几乎是清一色的土木结构房子。黄江山抓住危房改造的契机,争取到指标,帮助贫困户建起了经得住风雨的砖混结构房子。
“我准备组织群众在这里种毛葡萄。”快到村委会时,黄江山指着路边一片开阔的山地说道。驻村这几年,黄江山彻底摸清了村里的情况,累计完成370户贫困户1680人的档案登记,掌握了扶贫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在村子的产业发展上,他注重长远规划,兼顾短期效益,积极发动群众种植核桃、毛葡萄、青蒿等经济作物。目前,全村共种植核桃400亩、毛葡萄520亩、青蒿500亩,使集环村产业覆盖率达93%。他还联系后盾单位及市直部门开展结对帮扶,为群众筹措经费11万多元用于购置苗木、化肥、农药等物资,并多次举办种养技术培训班,培训群众500多人次,为集环村的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保障。
在村委会,黄江山很快处理完了公务,载着记者往镇里赶。黄江山感叹:“压力还是很大啊!”此时,太阳已经西下,回首望去,这条扶贫的道路虽然崎岖,但上面已铺满了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