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破解人才、资金和农民增收难的三大难题。
-
要有更加合理的产业链的延长,不一定要求一产二产三产全产业链都有,农业内部的种养循环也是叫产业链的延长,只要合理就行了。
- 张晓山:
非常感谢乔主任的精彩发言,我觉得他的发言讲的就是激活内生动力是关键,讲了三个问题,一个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了,他讲地方政府目前遇到的困境和遇到的难题,然后怎么重塑县域发展的生态。第二个就是吸引着外出的三高,我们的高智商、高体能和高颜值回来,他讲回来关键是市场化的平台,只要能发财就当然愿意回来了。
第三个就是重塑建立新型的集体经济组织的平台,这个把原来的组织情况的弊端讲的很清楚,新型的组织他的构想就是农村土地城市资本人才技术统一到一个组织当中,能够做到产权清晰、股份合作、开放多元等等。所以这个实际上是我们现在理想中的模式,要实现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我觉得乔主任讲的非常实,而且生动活泼。
第四个板块四位嘉宾的发言结束了,而且我觉得他们讲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官话套话讲的都是实话,都是开门见山的。这样让我们的第四板块能够大家从思想上、政策上、学术上的饕餮盛宴。感谢大家对于我工作的支持。
2018-05-27 16:55:42
- 乔润令:
非常感谢方言司长的精彩演讲,她是我老朋友,她的特点就是快言快语说话直奔主题。她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辅道课,辅导什么呢,就是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她做的详细的解读。后面有一个重要的,把2005年新农村建设到现在乡村振兴这段时间,从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指标,着重讲了哪些短板,哪些需要注意。这是大家今天我们听到非常受益的。
这个板块压轴的是国家发改委研究中心乔润令先生的报告。
乔润令:第一个问题:我给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乡村振兴,我认为还有一个框架,除了总书记、除了专家学者之外,除了我们不停发文件之后,如何激发它的内生动力?我们来看。
内生动力之一,如何启发县级政府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县是最好的平台,单靠乡村做不成。地级以上城市我在这儿概括官管官、管机构的部门,真正跟老百姓打交道的只有县级政府。所以说乡村振兴没有孤立的乡村振兴,没有县域经济的振兴,你这个乡村振兴怎么也不行。
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县域政府,罗书记也在那儿,其实我认为就乡村振兴而言有三个实实在在的挑战:1、因地制宜。刚才一直从自身的张所长到方言司长讲的,其中有一条叫因地制宜。因地制宜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政策是大一统的,我们的措施、我们的政府行为都是一样化的,如何在这个背景下解决你的因地制宜问题。我们制度的优势,单一化的制度优势是集中力量干大事,但是也有弱点,弱点就是不可能多元化的创新。所以我们经常出现的是一哄而起,一哄而散,所以如何因地制宜,需要县域经济创新。2、县级政府现在业面临很大的问题叫做懒政怠政比较普遍。问责机制强化了,但是容错免责机制不完善。整治腐败纠正了原有的机制弊端,但是新的有效激励机制在哪里不知道。待遇上突出了规范,但保障明显不足。对干部优化管理有余,鼓励改革创新严重不足。为此国务院召开好几次会,最近的一个文章是中办发的,520发的一个文件解决这三个问题。这个不是一两天的事,但是如果这个问题不尽快解决,县级动力都没有,怎么乡村振兴啊,所以这是非常大的事,这个要有突破。罗书记这种县并不多啊,不是说遍地都是。3、更现实的问题就是地方债,目前的地方债,显性债务非常多了,具体数字不说了。关键可怕的是隐性债务,我不知道开江的负债率多少,但是我所知道的中国2000多个县里,除了沿海发达地区,绝大多数的县是处于负债率非常高,关键是偿债能力非常有限。其中好多二三十全部是连利息都还不了的。我们乡村振兴战略里面碰到的金融风险的防范性,特色小镇有关融资全面叫停,PPP模式叫停,现有的融资传统的融资平台全部要重整。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削弱了现有经济的发展能力,怎么样培育现有经济发展的能力,可能是我们非常重要的问题。
县域要做三方面的事:1、转变思路,实事求是非常重要。毛主席讲的很多是有道理的,不要说现在重视乡村,毛主席不重视吗?还是邓小平不重视江总书记不重视?谁都重视。关键是要从乡村的实际出发,我刚才为什么讲这个规划,我看到太多的文件把中央文件抄半半,没用,关键是对老百姓负责,不要对上负责搞样本,这种事做太多浪费了多少资源。2、完善政策,这个是北京的事,跟乡镇基本没关,但是你也得干啊,别缩手缩脚,当然要建立一个容错机制。还有要防止新的形式主义泛滥,这个太厉害了。形式主义刚打下去新形式主义又上来了,这是非常严重的。3、如何化解地方债务,这个是马上要操作起来非常大的问题,我这里有一点强调千万不要竭泽而渔,现在地方债务的形成是前几任书记、县长,我们也不说他发展的没道理,竭泽而渔,做官不厚道,把后头的路全堵死了,欠一屁股债,让现在的书记还。土地,特别是四川的土地,大量的整治出来的土地卖给浙江,拿了一笔钱,这不错。但是我建议给后任留点空间,不要全卖,不要实行“三光政策”,这个做官特别不厚道。这一点我还要强调,刚才方言司长说了一定要采取市场化的方式。一定要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浪费太多了,新农村的时候统一过没有,多少资金是浪费的?太多了,国家财政没有这么多钱,再有钱也经不起这么浪费。所以这件事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这个行为如果不矫正的话,乡村振兴还是有问题的。
内生动力第二大问题:如何吸引乡村外出的三高人群。
我们现在不平等的城乡体制,整体上无论从收入、评价、公共服务,刚才方言司长讲了差很远,农村生活质量很低,没人想当农民,你们家娶了个农村媳妇,她最不愿意说自己家是农民。城市资源市场化了,但是农村的资源全部是非市场化的。从我的角度来说,其实我们的制度绑住了农民的手脚,你不能发展,拿你自己的资源发展,不让,不允许,因为你是集体资产,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我们没有内生动力非常重要的一点。结果我概括了一下叫农村的“三高”人群大量的外出,一个是高智商的,只要考上大学想让他会家不可能的;第二高体能的全部外出打工;第三高颜值的,不是嫁给你们就是嫁给企业家了,都没有回去。如果农村这样的回去长此以往,人种都会退化。如果没有农村“三高”人群的回流,大家想想乡村振兴不是空中楼阁吗?发多少文件都没用。但是好歹这个情况正在开始发生改变。
传统三高人群怎么样,你怎么样把它吸引回来,或者把城市里的人才给引进来?大家看,城市你可以免户口,你只要是一个什么高校毕业生,天津什么的都可以落户。农村不是这样,农村必须先就业后居住,城市是先居住再找工作。农村是一定要有发展的平台、赚钱的机会三高人群才能回来,这个特别重要。那么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我认为是吸纳三高人群回流最重要的市场化的平台,我们需要的是市场化的平台。
市场化平台和发展的机会才能吸引三高人群,而他们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内生力量。我认为我们乡村振兴有三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一个北方的袁家村,南方是鲁家庄,中部地区的潜江小龙虾特色产业。软家村是陕西的,中部地区潜江的小龙江,全部是内生的我们不是反对城市企业搞下面的田园综合体,但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一定是乡村自发的,如果没有这个内生动力你是不可持续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必须解决,开江的书记也在,一定要给大家提供一个赚钱的平台他才能出来,别管谈诗和远方,他要能发财他就回来了,所以提供这个平台特别重要,政府先把可见杂税降下来,先把审批取消,这是振兴乡村振兴的第一个措施。
内生动力第三个问题,乡村新的组织。大家知道我们农村的所有资源一个最大的特点是高度的分散化,高度的碎片化。如果乡村没有一个新的集体经济组织来把它们整合,把这些人整合成命运共同体,把这些经济资源整合这些有效率的开发,乡村振兴这个动力又差了点。我们现在都知道,村集体是乡村振兴的主角,不是政府,政府你是推动的,给钱给政府的,真正要干的是农民自己,农民自己不干你怎么着也不行。谁来组织起来?就是乡村集体。但是传统农村的熟人社会基本上瓦解了,你到中西部地区,不要说沿海地区大量的外地人,不是本村的全是外地的。中西部地区外来人口不多,为什么,过去熟人一套完蛋了垮台。关键是我们的农民居住共同体,根本不适应现在发展的需要。村委会的功能就是检查检查,他能召集农民干事吗?谁能听他的?所以这是非常严峻的挑战。
所以乡村振兴需要新型的组织平台,因为过去的传统经济组织瓦解了,产权不一、单一农业、高度封闭,现在这已经21世纪了,高度封闭的集体经济能适应吗?自拉自唱根本不可能啊。大家看,现有,现在也有一些新型经济组织,也不少,比如说专业合作社、土地合作社、农技合作社,但是他们的问题是形式单一、专业性强,整合一种资源排斥另一种资源,不足以支撑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关键是他们也是一个封闭的组织,因为他们资产的封闭。所以说乡村振兴需要新的组织,我罗列了几项,我觉得没有这些要素注入到新的组织,那你这个组织肯定不行。比如产权一定要清晰,你组织产权都不清楚怎么合作?然后股份合作开放多元,你封闭的集体经济不行你得让外来的东西进来。城乡融合三产融合,这样才能把农村的土地、城市的资本和现有的人才和技术统一到这个平台上谋发展。
我最后给大家举个例子,这都是在探索,没有标准答案,正在探索。大家可能很多人去过陕西袁家村,搞的好的都有一个好的书记,搞的好的都有一个农村经济组织。袁家村不就是卖特产吗,吃吃喝喝吗,再加上乡村旅游。但是成功最大的关键背后是有一整套新型的组织体系,你仔细研究,这是我觉得袁家村在这儿我们做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大家看新的发展方式三产融合,它是品牌和消费带动,根本不是我种什么,种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它买什么我种什么。新的合作方式三股有,这三个股不光是农民自己在那儿自拉自唱,一定要把城市资本,把把旅行社,把专业的销售公司融进来这才行。因为传统的经济组织没有任何的创新能力,你想想没有创新能力的经济组织能带领农民走吗?走不下去。然后是新的经营模式,还有新的管理模式,三个结合,三轮驱动,新的组织方式三个分开,新的治理模式三治合一。它背后有一整套的东西,所以说袁家村成功是成功于新的集体经济。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8-05-27 16:54:41
- 张晓山:
谢谢方言女士的报告。下面让我们有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心原副主任乔润令先生为我们做主题报告,让我们掌声欢迎。
2018-05-27 16:36:59
- 方言:
刚才魏所长发言我很赞同,特别是对于农民收入的分析影响,我觉得我们现在不能盲目的乐观。在前一阶段我正好跟着(范晓剑)部长开了扶贫的会议,把有些关于贫困地区的藏区的收入构成做了一些研究。就发现里面增长基本靠中央转移致富,为了这个事情我问了中央统计局同志,我说你为什么一定要变成农民可支配收入?因为人均可支配收入里包括财产收入,财产收入对于农民来讲其中就有一个房产,房产的计算我觉得这个东西好像城市跟农村还是应该不一样,所以对于这一点我跟他们做了一些交流,但是我觉得统计口径改变这是国家法定的咱们也没有办法。
但是由此看出对于农民收入这几年快的问题我们到底来源于哪,我觉得这个需要我们很好研究一下。
刚才听张所长介绍,说上午有很多专家都谈到了“产业振兴”说句心里话,我这一辈子都是搞农产品的,但是我现在觉得这个产业振兴作为现在乡村振兴来讲“一号文件”说的最最重要,也说一下子点到乡村振兴关键,现在你说我们缺产品吗?不缺产品虽然大量进口但是各有原因,现在城乡最大差别是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还有生态环境。所以我就想就乡村振兴当中生态宜居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背景我想我就不多说了,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高速度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肯定要面临着一个转型。那么我们现在人们从对生活,对消费的追求,过去是喜欢热闹都到城市去旅游。现在是喜欢宁静,然后就从城市到了乡村,从过去解决温饱到现在要开始解决环保了。所以说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五句话20个字当中提出了“生态宜居”,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么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当中如何在生态宜居当中既体现农业多功能性,又体现农村文化多样性,又体现绿水青山的生态型我觉得这里面确实是需要很好的谋划,不是说我们提出这个口号就行了,所以说我想五句话20个字左右“三农”总抓手,当然后面的三句话有其他的一些含义,我觉得特别是乡村文明和治理有效,这涉及到乡村管理的问题,生活富裕最后是落到根本点目标上。但是作为现在来讲,其实农村和城市有收入差,但是我觉得更大的是居住环境的差距。
所以这一次中央提出“乡村振兴”当中生态的问题提的非常高,我想这个体现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重要思想的八个观念。第一个就是历史观,总书记多次讲过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13年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提出来这个。后来国家总体安全观当中特别把十一个安全观当中列了生态安全,当时我们都在想说过去总说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但是这一次把粮食和水资源安全都统归到资源安全,但是特别提出生态安全问题。
后来我们起草“生态安全观”时候我们反复学习很多东西,就感觉到确实是这样,如果你处在一个地质灾害频发地区,你生态不安全了你经济发展再好有什么用呢?就像四川的地震一样,一下子全都没有了,有一篇文章写“一震回到30年前”,很快这篇文章就被撤掉了,但是这篇文章用三个人30年的经历说明了一个道理,那篇文章讲的非常好,再搜怎么也搜不到了,这是三个不同层级的人。
第二个就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自然发展观,这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第三个绿水青山,两山理论”这是绿色发展观。
第四是基本民生观,就是最普惠的民生扶植,不管你住在中南海,还是住在山里,空气、水质量大家都一样的,曾经我们起草生态安全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说中南海里真好,中办同志跟我们说,你知道北京海拔最低的地方是哪吗?说这就是,我们想不言自明海拔越低地方污染物沉积越厉害,有美好景色,但却是有它的问题,人不可能不出门。所以我们现在打空气保卫战,水保卫战,土壤保卫战,可能现在水土更为严峻。
第五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整体系统观;
第六是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最后问责制好像40多个地方又被问责了。
第七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的全民行动观,每一个人都与这个有关系,我们要消费减量,绿色出行。
最后一个中国要参加全球治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共赢全球观,
生态宜居核心体现是什么?体现绿色发展来引领我们乡村振兴,不管是你产业发展也好,产业振兴也好还是其他的,都是要以绿色发展观来引领。首先就是要从政策导向上来讲,我们现在要建立绿色生态危导向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大家知道2004年到2013年期间我们全部是支持生产性生产政策措施,打井,抽地下水灌溉。化肥喷施还有其他的林林总总,还有生猪养殖的一些补贴等等都是鼓励生产的。但是真正什么样要以绿色引领,比如说拿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海洋,海洋我们过去要减量实现农民转产转业,后来有农机补贴以后就提出了柴油补贴,农用柴油要补贴就扩大到渔民,渔民一拿到柴油补贴以后,反过来不上岸转产转业,加剧了沿海自然资源枯竭,特别是海洋生物的枯竭,所以这些在我们后续政策当中陆续的都要转向,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补贴,加大了化肥农药用量,我们化肥用量6千多万吨,相当于中国生产了全世界16%的粮食,用了全世界35%的化肥,所以我们这是超量使用的。
第二个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现在我们所有产业体系基本上单打一,我要生产就生产,养猪场就管扩大规模,但是死猪处理不管,猪的粪便不管,大量猪的粪便不经过任何消纳处理就排到地里了。所以接下来绿色循环,资源综合利用是关键。
第三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空间布局体系,中国12亿头猪,大大超出我们环境用量,我们养殖鱼类水产4000多万吨,大部分全都是河塘养殖,所以说这也大大超出中国的环境承载能力。包括我们投的饲料技术含量不高,全部沉到鱼塘河底水质很差,造成鱼病,然后不断的投放药,所以造成了一些抗菌素超标,所以这些事情林林总总,所以我们下一步需要根据中国的容量,我们到底能够养殖多少畜禽,我们到底应该发展多少农业的种植,这个需要很好规划的。所以是农业空间布局体系,不光是地上的而且还有排放,所以中国的奶牛发展也就是三千多万头不能再增加了,一头奶牛排放相当于一辆桑塔纳汽车,所以像养殖总量控制。
生态宜居是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的,过去我们过份的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现在我们需要彻底改变这种情况。
那么从生态宜居内涵来讲实际上是两层意思,一层是生态,另外一层是宜居,这两个概念是并列的。生态是什么?生态主要是我们强调的是一个系统治理,系统的治理是什么?第一个就是关于统筹山水林田湖的系统治理。人脉在田,天脉在水,水脉在树,所以山水林田湖这是一个共同体,要综合起来看的,过去治山治这治树分三个部门,现在来看机构改革,就把林业局和草并到了一起。那么对于山来讲我们搞什么?山是退耕还林,数就是静养。林是实施连保工程,题目林木量,提高森林质量,不能南方沙家浜,北方杨家将,要增加树种每一个森林相对各个树种的配比要增加。对于最基本耕地轮作黑土地保护,湖泊要连通,特别是对于南方鱼塘要清瘀。
最后一个就是草的问题,现在我们要禁牧,把开垦耕地退回草原,所以任务都非常重要,这是第一个。
对于系统治理还有第二个,就是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和服务,要在这方面要增加供给。那么对于这个环境治理来讲,主要是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那么这里面重点就是一个是地下水超采区,要封井,退地减少作物种植。对于重金属污染区要调节种植结构,对于面源污染区要静养,比如有一些水源地不能再让他进行生猪养殖的。
那么对于宜居来讲其实主要是三件事,第一个就是去年国务院发的一个关于人均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方案,三年要打“厕所保卫战”这里面提了很多了,第二个加强基础设施,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城市详查很多,还有公共服务,让这个环境居住的舒畅,而且基础设施都完备,而且有教科文这种公共服务非常到位,最终农村成为城里人愿意去,农村人愿意留,要形成这么一个良性循环才行。
你看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城市跟农村差别不是很大,台湾公路都修到每村每户门口,环境都是好的,这就是差别。生态宜居是关键关键是打通城乡渠道,缩小城乡差别,所以这次提出“生态宜居是关键”。
2006年提出来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中间经历了12年历程,这12年历程背景是不一样的,我们看这张图当时全国不通公路的村大概是有100万乡镇,4万个村是不通公路的,那么当时的基础设施非常之差,那么同时有大概2千万人看不到电视不通电,4600万人看不到电视,两千万农村人口不通电,同时3.2亿人饮水不安全,7000万农户房子是有问题的,同时还有1.5亿人烧新柴造成污染,同时卫生院问题和其他的林林总总太多了,所以当时基础条件是比较差的。
那么到2015年农村基础设施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看通公共汽车的村已经到了70%,通宽带的村到84,通有线的村80%,通自来水的村93.5%,这个数据是国家统计局县域经济数据统计出来的,是到了村,56万个村,差的就是污水处理,全国只有14%,最好的重点镇覆盖率是22%,那最差的就是差的不能再说了。
那么我们再看不同地区村庄公共服务情况,我这个也是统计局上的,这里面分了重点镇,什么是重点镇?县的城关镇还有经济发达的镇。第二非重点镇,第三是乡,第四老区,第五边区,第六民族地区。可以看到这基本上在一条线上,说明农区通公共交通通自来水情况仍然不是很好,这之间详查大概10多个百分点,高度相差20个百分点,所以区域之间差距非常大。
第二个是看不同地区通讯的情况也是乡和边区民族地区基本上是一类,好的到了90%,重点镇和非重点镇都到了90%但其他地区相对较差了,所以我们用这些表现区域差距。
第三个刚才说最差垃圾与水的处理,最好镇是22%,最差的民族地区是7、%和8%,对于有垃圾处理的这个数据有一些同志提出了质疑,这个数据偏高了,我个人认为统计局的数据可能也有一些问题,但是它的数据具有权威性我们也不好说,但是我觉得可能确实没有这么高。
最后一个就是农村医疗服务状况,医疗服务状况大家看卫生院数字大幅度增加,但是服务人员却是相差很多,大家看乡服务人员6.7个,不到7个。这个民族地区大概也是6点多个,边区也是6点多个,光有卫生院没有人看病怎么行?所以最近我和甘孜和甘南两个州同志交流,他们说全面小康摘了脱敏帽子没有问题,说但是这是数据上的,我们希望的是将来我们看病我们在公共卫生服务上我们也能达到小康水平,哪怕我钱不多这都没有关系因为因病致贫问题太多了。
最后一个治理农村环境,主要六个字,清脏、治乱、增绿。垃圾问题,污水处理问题,厕所革命问题和乡村绿色问题,对于厕所革命我说一条后续管理,北京周边地区一个厕所一年费用是两到三万块钱,正常维修费用是这些。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厕所革命的话,光所有的这些旅游景点政府能不能维持它的运营成本,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用水,中国水资源非常缺乏,人均水资源占有率很低,如果要在厕所革命上都采取冲水的厕所不现实,所以迫切需要科技搞微生物的旱厕处理,这样才能保持农村的环境
最后我想说一点小康含义深刻,中国地域面积达,各地资源优劣不同,收入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公共服务应该均等,这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2018-05-27 16:25:37
- 张晓山:
非常感谢后凯司长精彩演讲,他前面讲了一个非常突出亮点就是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必须破解人才、资金和农民增收难这三大难题。这里面我觉得大家刚才都仔细聆听了,实际上讲的关于农民增收难这一点做了非常深入、细致、全面解读和解释,这里说城市导向型增收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乡村振兴必须内在动力,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
今天后面所长的演讲应该给我们很多启示,很抱歉时间就这么多。
下面有请原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方言女士做报告,她是我的老朋友,她今天过来有一个特色,今天为止嘉宾发言除了绿维王征征院长,所有发言嘉宾她是唯一一位女士,代表半边天,下面欢迎方言女士发言!
2018-05-27 16:08:12
- 魏后凯:
谢谢主持人。实际上晓山是我们的老领导。
今天我想讲的题目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难点和路径”。我想主要讲三个方面的观点。第一,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升华,是一个管长远、管全面的大战略,是一盘大棋。
1、大家知道2005年新农村的20字方针,后来十九大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战略,我们也弄了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后来有关部门说这个概念可能不好,虽然我想了一下,可能就是说把它叫做升华可能好一点。刚才我们已经讲了,乡村振兴它实际上是一个全面振兴的概念,再一点我觉得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他一直就贯穿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思想,最总十九大20个字的总要求,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就体现了乡村全面振兴思想的萌芽。后来在去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又明确了“三个全面”,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部发展,提出了新时代乡村全民振兴新篇章,也提出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这里面就是明确提出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思想。今年的3月8号,总书记又提出了“五个振兴”,这五个振兴”就是乡村全面振兴的五个任务和实现的路径。所以学习总书记的讲话就可以看出来,从“三个全面”到“五个振兴”体现了总书记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不断的升华。这是第一个方面。
2、第二个方面,实际上乡村振兴它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它不是一两届政府,也不是一两个规划可以解决的。去年10月底,真办让我们写一个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难点和路径措施,当时我们提出分三步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当时我们提出能不能到2025年,花8年的时间,来基本上实现20个字的方针,提出了这么一个目标。第二个就是到2035年,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我们来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最后就是到2050年,我们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强国。可以看出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全面的部署,跟我们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有机的衔接起来,到2025年、2035年、2050年三步走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破解人才、资金和农民增收难的三大难题。
1、我们知道现在乡村振兴面临一个最大的最紧迫的短板就是乡村人才的短缺,随着我们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的中青年人尤其是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中青年人都跑到城市里来了,实际上农村的老龄化、农村的空心化也是城镇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我们做一个测算就可以看出来,无论是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还是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乡村比城市都高2016年乡村比城市60岁以上高4.2个百分点,65岁以上就比它高2.9个百分点,所以农村的老龄化严重。
同时农村农民的素质和农民的文化水平远远不能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我们做了简单的测算,60岁以上的乡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大概只有7.7年左右,15岁以上的文盲率达到8.6% 。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首先要破解人才短缺的难题,怎么来破解?我想应该多措并举,首先提高人民的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同时要建立一支符合乡村振兴的需要的干部和专业人才队伍,要强化新型农业主体和农民企业家的培训,要鼓励城市企业家、城市居民、大学生和各类人才下乡,要大力支持城归群体和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等等,用多种途径破解乡村人才短缺的问题。
2、破解资金短缺的难题。我觉得现在乡村振兴面临很大的问题就是资金严重不足,我们现在农村的基础设施严重的滞后,我们的公共服务严重的滞后,当然是我们的农村发展水平低,我们的自我集累的能力优先,我们的投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有效供给严重不足。我统计了一下2016年中国有42.6%的人口常住在农村。加上我们农户和农林牧渔业投资,这两块加起来,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7%,也就是说农村将近30%的人口是占有了全社会不到6%的投资,这就可以看出来。过去我们也测算过,世界公共投资,我们的村庄比城市就差远了。我记得我们的城市2013年的数据是村庄的16倍。这样的话我们的农业农村投资回报率比较低,所以我想,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多渠道、低成本、可持续的投融资的机制,当然在里面我们要加上我们的救扶资金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引导我们的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进入;要大量的发展普惠金融;要把农村的资源激活,打通资源+资本+资金的渠道,这样的话为我们乡村振兴提供一个多层次、广覆盖、低成本、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3、破解农民增收难的难题。
大家知道,乡村振兴20个字,它的落脚点就是生活富裕,生活富裕的关键在于农民的增收,农民的增收又主要依靠农村的产业支撑,是不是?在里面可以看到。所以中央20个字,把产业兴旺放在起点,把生活富裕放在落脚点,就可以看出来实行这么一个循环,关键问题就是农民增收的问题。我记得总书记在三个代表团讲的时候,就是说我们农村的产业发展,一定要跟促进农民的增收有机的衔接起来,我想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实际上我想,这些年来,我们农民的增收快速增长,应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去年农民收入增长7.3%,比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由于我们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所以从2009年以后,我们的城乡收入差距在急速的缩小。我们这个图就可以看的很清楚。当然这个图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最近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缩小的幅度越来越小,在反应我们农民增收的难度在不断的加大,但是还应该看到,我们到目前为止,我们这个城乡收入的相对差距比改革开放初期还是又高了,比1983年高50%左右。还可以发现一点,再一次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不是短期的波动,而是我们已经进入到急剧稳定缩小的阶段。前两次也是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后来又不断的扩大,现在我相信我们约过了拐点,进入了城乡首先差距急需稳定缩小的阶段。
再一点,由于我们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扶贫问题,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我们贫困地区居民收入的增长远远快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所以我们贫困地区与全国的平均收入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2013年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4%,去年提高到70%左右。农民收入的高速增长,并非主要是来源于农业农村,我这里面有几个证据:
1、第一,我们农民增收,这里面的数据就可以看出来,主要是依赖于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和转移净收入增长,工资性的收入是农民离开农业、离开农村到城里面打工的工资性的收入,也就是我们农民收入的增长不是靠农业,不是靠农村,而是靠城市产业的支撑。这样我们的城市产业发展了,农村产业会衰败的。
2、第二个就是经营净收入在农民收入过程中的占比急速的下降,这种占比的下降主要就是农业占比的下降引起的,农业对我们农民增收的贡献很低,在里面可以看出来,2013—2017年,经营收入占比2013年是41.7%,2017年是37.4%,差了4.3个百分点。。从这个贡献来看,2014—2017年,一产净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只有14.6%,2016年则只有12.3%,去年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只有7.9%,就可以看出来,我们现在农民增收其实是不靠农业不靠农村,现在比重越来越低。这是第二点。
3、第三点就是,我们农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增速虽然很快,但是他的占比很低,且变化不大,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增长速度,2014—2017年是11.7%,去年它的占比只有2.3%,它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只有2.9%。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城乡这种财产收入的差距太大,2013年达到13.1倍,去年下降了但是还是接近12倍,11.9倍。就可以看出来我们现在城乡收入差距只有11倍,但是我们财产收入的差距是12倍,这个差距太大了。
4、再一点就是,我们的转移净收入我认为具有天花板的效应,这些年转移净收入增长速度很快,比重在不断的提高。2017年已经达到了19.4%。大家想一想说农民收入增长,假如我们不靠产业就靠政府的转移净收入能解决我们的脱贫问题吗,能解决致富问题吗,肯定有一个天花板效应。我个人认为,无论比重还是贡献率,现在越来越接近这个天花板了。当然就是说我们转移净收入,我觉得未来还是有较大的潜力,这个潜力在哪儿,我认为就在于社会保障这一块,我们可以看一看,城乡人均养老金、退休金的比重,2013年城乡的差距是12.1倍,去年还接近,2016年还接近10倍,9.7倍,这就反应这个前景很大。第三点就是农民居民收入差距的分化加剧。可以看出来贫困地区跟全国品军的收入差距在缩小,但是低收入跟高收入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的扩大。2014—2017年20%的低收入户农民的收入平均占比3.5%,2014、2016年负增长。我们两种指标进行测算,高收入跟低收入户差距可以看到,我们农村的差距在不断的变化,不同村庄间居民的收入分化在不停的加剧。
所以,由于这么一些原因,我们现在的农民增收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也是带来农业衰落、农村凋敝的一种农民增收模式。所以中央财提出来要乡村振兴,是不是?乡村振兴的这么一种模式就是要建立一种农民增收的急速增收的长效机制,更多的依靠农业、农村的这么一种产业支撑,要把我们通过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来增加我们的财产的净收入等等,建立这么一个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更多的是依靠农业农村这么一个长效机制。
第三,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因村施策,扎实做好“五个振兴”,这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路径。
总书记讲的“五个振兴”是很前面,五个核心的路径,关键是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因村施策,采种多种形式的乡村振兴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的样本。
这里面几个关键的问题,今天没有时间展开了。
1、第一点是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现在还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农业供给侧改革,要休耕,还要撂荒,还要非粮化非浓化等影响。陕西流转土地种粮食比例是百分之七或者是八。所以我们对粮食潜在危险不能小视。
2、一定要使农村更像农村,我是反对高楼房,反对照搬城市的模式,我的想法是可以搞别墅化的,我认为成都的小主温生的模式应该有全国的意义的。
3、一定要事实化肥农药减量化的行动一定在2015年农业部化肥农药的基础上实行化肥双减,化肥农药的双控计划。
由于时间原因我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2018-05-27 16:07:10
- 张晓山:
谢谢潘利兵局长做的一二产然也融合发展的精彩报告,特别感谢潘局长用了15分钟时间,节约了5分钟。下面有请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副会长魏后凯先生为我们做主题报告,让我们掌声欢迎。
2018-05-27 16:06:00
- 潘利兵: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大家下午好。本来的安排是宗锦耀局长,现在把我排第一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拓宽就业渠道。我们提出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方略,指明了乡村振兴的思路和路径,在此着重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谈一点认识。
第一,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简单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把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到农业当中,通过要素和技术的创新,把农村的一产二产三产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农业以二产、三产交叉融合的生产和经营主持方式。那么它实际上有几个内涵,因为这部分里面提纲没有,我不点了。有几个特点:第一,要有更加合理的产业链的延长,不一定要求一产二产三产全产业链都有,农业内部的种养循环也是叫产业链的延长,只要合理就行了。第二,有更加高校的组织方式,产业融合之后并不是简单的组合,整个融合之后的效率质量都要提高,1+2+3要大于6,价值链增值的意思。第三,更加丰富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产业融合之后并不是简单的组合,它是产生化学反应,一个结果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要有新产业、新模式的产生,比如说农村电子商务有新农业的产生。第四,要有更加合理的利益链条,我们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就是通过紧密合理的链接机制,使农民分享到二产产业增值后的收益,把利益利润更多的让给农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而不是相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循环、产加销一体、农文旅结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明确了相关具体要求,这标志着党的“三农”工作理念的又一重大创新。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2016、2017、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引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财政支农资金要与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挂钩。这些年来,各地各部门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政策落实,实施支持项目,加强示范引导,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量兴起。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提档升级,2017年加工产值达21万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12年的1.9:1提高到2.2:1,农业产业链条加快延伸;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兴起,2017年营业收入达6200亿元,吸纳了900多万农民就业,拓展了农业多功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截至2017年底,农村网民规模累计达2亿多,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2万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600多亿元;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农资供应、产品集聚、物流配送等广泛开展,2017年产值超过2000多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出现,累计达到350万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人,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企业主、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双创人员累计达到740万人。同时产业融合机制不断深化,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等为主要形式,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但从总体看,还存在着产业链延伸不够,价值链提升不充分,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一些地方认识还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党的“三农”理论和政策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迫切要求。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构建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构建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进行有效的衔接。
二是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重要支撑。可以创造出更多新型业态,产生更多增值的环节、增加就业岗位,为农民增收创造新的增长点;可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分享机制,让农户分享产业链、价值链延伸后的增值收益。
三是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有效途径。可以吸引现代生产要素,构建产业跨界融合的产业体系,将传统产业改造成为现代产业;拓宽传统“衣食农业”的狭窄发展领域,通过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融合、功能融合和价值整合,催生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四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激活城乡闲置资源、闲暇时间和闲散劳力,同时吸引城市和工业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之间资金、人才、信息和产品双向合理流动和平等交换,构建以工促农、工农互惠、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路径
总体思路上,要按照“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的总体要求,以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基础,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组合供应链为关键,以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重点,促进产业兴旺和城乡融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基本原则上,要坚持利农惠农,尊重农民意愿和创造,强化企业和农民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坚持分类施策,发挥资源优势特色,立足现有基础条件,探索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的融合模式。坚持市场导向,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引导各类企业与农民共建产业融合体。坚持以绿色引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发展方式,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基本路径上,一要多主体培育。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的经营体系,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融合项目,激发多种主体生机活力;二要多业态打造。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的产业体系,以加工流通、休闲旅游为引领,促进产业相互渗透和交叉重组;三要多要素发力。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的生产体系,将产业发展由依靠单要素发展转变到依靠资金、技术、管理、企业家等多要素协同发力上来;四要多利益联结。积极发展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组织形式,构建多种类型的融合模式,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五要多模式推进。积极探索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产城(镇)融合型、农业内部循环型、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农业多种功能拓展型、新业态向农业渗透型、园区前延后展型等多种类型。
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一,以落实政策为重点引导融合。继续推动落实国办《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93号)、《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84号)和农业部等14部委《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农加发〔2016〕3号)精神,推动扶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继续与有关部门协调合作,争取财税、金融、用地、用电、科技、信息、人才、运输等政策支持。联合有关部委制定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若干政策,促进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扶持一批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产业融合发展主体。继续与农发行、农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优惠信贷支持。
第二,以创业创新为动力促进融合。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双创的总体思路,搭建平台、完善机制、培育主体、强化服务、树立典型,以创新带创业,以创业带就业。支持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企业主、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禀赋,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渠道,开发农业农村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繁荣农村经济。重点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流通、乡村休闲旅游等服务业,以及其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健全双创推进协调机制,召开现场会、对接会,引导双创与优势区域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接。“农村双创百县千乡万名带头人培育行动”,利用3年时间培训40万名农村双创人员和导师。
第三,以产业发展为基础支撑融合。促进农村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实现技术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和产业集群。做优农村第一产业,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优化农业发展设施条件,夯实产业融合发展基础;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大力支持发展初加工,全面提高精深加工水平,积极推动综合利用加工,不断增强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能力;做活农村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各类专业流通服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宽产业融合发展途径。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推进休闲旅游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设施现代化、发展集聚化、服务规范化,提高中高端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供给能力。打造产业融合领军型企业,鼓励一批在经济规模、科技含量和社会影响力方面具有引领优势的企业突出主业,带动产业链前延后伸,挖掘各环节潜力,创新多种业态,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第四,以树立典型为示范带动融合。注重典型引路开新局,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围绕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政策创新和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和总结产业融合发展好经验好做法,树立一批典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模式。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典型范例的宣传推介,特别是主食加工示范企业、中央厨房典型模式、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典型模式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基地)等的宣传推介。大力宣传推介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市)、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精品线路和景点,大力宣传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推介一批全国农村双创典型范例、优秀带头人和企业家。
第五,以公共服务为手段推动融合。推进农产品加工投资贸易、展示展销、科企对接平台建设,加强政策咨询、融资信息、科研开发、人才对接等公共服务。创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基地),打造一批融合先导区和示范园。加快制修订一批农产品加工标准和追溯标准。办好一年一度的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分类分层开展休闲农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建立一批乡村休闲旅游设计研究中心、规划中心、创意中心,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网络营销服务平台。争取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办好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打造农村双创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农村双创园区(基地)建设,推动市县政府设立联合服务窗口,依托现有的各类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和园区(基地),为返乡下乡人员提供创业创新场所和高效便捷服务。通过优化公共服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蓬勃发展。
谢谢大家!
2018-05-27 16:01:38
- 张晓山:
第四板块每位嘉宾发言的时间增加了,将近20分钟了。刚才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詹慧龙说,因为程序上的问题他不能发言,提前点评的时候说过了。原来我们安排五位嘉宾发言,这样就四位发言,每个发言原来20分钟,等于詹主任20分钟节约下来了。这样的话还是按照每个人20分钟。一共四位嘉宾发言,每次发言20分钟。
下面,让我们结合实际问题及案例,就县域乡村振兴思路与路径进行探讨。让我们有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乡镇企业局)副局长潘利兵先生,为我们作主题报告,让我们掌声欢迎。
2018-05-27 15:58:41
- 主持人:
感谢各位专家对于开江县乡村振兴战略的点评。
在开江县的经典案例点评后,让我进入下一个议程,县域乡村振兴思路与路径主题报告,我们有请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名誉会长张晓山先生主持本环节。有请张会长。
2018-05-27 15: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