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主页  >  文化惠民 << 中国农村网
高墩营村里的读书人
   

  高墩营村就挨着县城边,这里不仅有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网络,还有全省第一家“甘肃省图书馆流动图书站”。

  过去,日子过得紧巴,没钱也没闲,读书是奢求。如今,生活好起来了,借助农家书屋里每年新增的6000多册图书,村民们与外面世界的联系又多了一种方式。

  国内的大事、国外的新闻,43岁的钱生经常在手机里浏览。“不光看新闻,也读书。”钱生特意强调。

  钱生是甘肃省榆中县三角城乡高墩营村的农民,以种植蔬菜为生。前些日子,他去村里的农家书屋,翻了几本名著,有两本喜欢的还打算带回家细细读。

  高墩营村就在县城边,这里的农家书屋是甘肃省首批建设的农家书屋之一。“我们是2008年开始大规模建设农家书屋的,2012年实现了全省行政村全覆盖。”甘肃省委宣传部农家书屋办公室主任刘晓文说,截至目前,全省农家书屋出版物保有量超过3000万册,农民群众人均拥有图书量从以前不到0.2册增加到2.09册。

  “农家书屋就在家门口,方便又不花钱”

  从清明到谷雨,钱生比较清闲。“蔬菜都已点种好,就盼着能有个好收成。”钱生说,他是初三辍学的。当年,眼瞅着要中考,哪知晴天霹雳,父亲去世。作为长子,他大哭了一场,料理完后事,从学校卷起铺盖回了家,务农打工讨生活。“没啥后悔的,就我妈一人,拉扯不活一大家子人。”钱生说得风轻云淡,却扬起头,努力不让泪水流出来。

  年轻时,日子艰辛,生活不易。“哪有时间读书。”钱生说,一天的劳作,能把人乏透。回到家便呼呼大睡,甚至忘了吃饭。外出打工,就更苦了。钱生没啥手艺,只能在工地上讨生活,搬砖、扛水泥,啥活都干过。“工地的活动板房,人多的时候能住上十几个人。”钱生觉得,那种环境里,好在没有书。如果有,多半会被人当卷烟纸。

  再往后,娶妻生子,生活琐碎、繁重。“更何况,即便有时间也没条件。”钱生感叹,一家人的花销,那是一颗钉子一个铆,哪里还有容你买书的钱。不光是他,同时代的人都一样。“自己没有专门买过书。”同村的赵学成说,那时候村里人家中的书本,多半是孩子的课本,“当然,要把当老师的人除外。”

  “如今孩子都长大了,日子越过越好。”钱生说,有了钱,才能有闲,“但我们只有农闲。”每到农闲,或是下雨天,有的人打牌看电视,有的人就会翻翻书。“农家书屋就在家门口,方便又不花钱。”钱生指着书架上一本书说,他喜欢看历史方面的书。

  “农业科技、小说、历史,图书种类还挺多”

  高墩营村,远近闻名。“教育的风气浓厚,一年能考上十几个大学生。”68岁的高墩营村村支书钱其峰,一头白发,精神矍铄,讲话掷地有声,“我们是全县第一个建农家书屋的村。”

  “书屋是2007年建成的,政府掏钱。”高墩营村的农家书屋管理员景正红介绍,起初只配备了书架,书也不是很多。“后来县里配备了桌椅板凳。”榆中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的单雨萍说,之后连年增补书目,农业科技、小说、历史,图书种类还挺多。

  去年,高墩营村的农家书屋多了个新头衔,“甘肃省图书馆流动图书站”。“这在全省也是第一家。”钱其峰说,“省图书馆每年投放6000多册书,半年更新一次。”

  书齐整整摆放在书架上,静静等候着读者的到来。“也可登记之后,拿回家看。”景正红拿出厚厚一本借阅登记名册,谁哪天借了什么书,哪天还回来的,记得清清楚楚,“去年全村大概有300多人次借阅。”

  “最近开始办理读书卡了。”赵学成刚刚办理好,带上身份证,再交50块钱押金,就能办。这个卡不一般,能把县图书馆的书借回来,“还的时候,只需交到村里农家书屋就行,资源共享。”景正红说。

  除了传统的纸质书,高墩营村的农家书屋里还能下载电子书。书屋里,放着一个电子触摸屏,“这是台电子借阅机。”景正红边说边演示,扫描二维码下载APP,然后分门别类,自己选择,就可免费下载里面的书。“但用的人很少。”景正红说,村里年轻人,基本不咋来。上岁数的,又不习惯在手机上看书。

  “对了,还有不识字的,可以来听书。”景正红指着一台电视,“里面存了很多有声书。”

  “书屋里的书有些老,希望多些介绍新技术的书”

  参加过高考的赵学成,在高墩营村的同辈人里学历算是高的。“我属羊,今年51了。”由于常年在田间劳动,风吹日晒让他皮肤黝黑,皱纹似沟壑,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很多。

  “家里种着十几亩蔬菜,都是水浇地,有菠菜、娃娃菜。”赵学成种菜是把好手,一年种两茬,能挣10万元。“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我平日里种植的书看得多。”赵学成腼腆一笑,“理论指导实践嘛。”对此,村民王红亮有不同看法,“咱有一说一,在我看来,书屋里的书有些老,希望多些介绍新技术的书。”王红亮也种蔬菜,为了提高本领,他自己花钱买了两本最新的蔬菜种植类书,“早都看完了,平时打发时间,最多的还是手机上看视频,各种体育比赛。”王红亮说。

  “手机视频和电视,都有好长时间没看了。”赵学成说,他是一边研究蔬菜种植,一边钻研“战争与和平”,“我喜欢军事方面的书。”赵学成也爱看小说,《白鹿原》里最喜欢的人物是黑娃,有个性,敢作敢为。他最爱的作家是路遥,最爱的小说是《平凡的世界》。“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当年面对高考的失败,路遥在书中写下的这句话,给了他太多精神上的鼓励。

  高墩营村和北方大多数乡村一样,靠种地过日子的多是中老年人。如今,赵学成们与外面世界的联系,除了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网络外,农家书屋也让他们可以知当下、阅古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