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泰和,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世界精灵——泰和乌鸡,浩瀚的医学著述经典验方,神奇的“白凤仙子”传说,赋予泰和乌鸡神奇的观赏价值与珍贵的营养、药用品质及深厚的泰和乌鸡文化。
灵山秀水育珍禽
泰和是中国乌鸡之乡,乌鸡发源地。泰和乌鸡又称乌(骨)鸡、武山鸡、丝羽乌骨鸡等,发祥于我国江西省泰和县武山西岩汪陂村,在我国已有 2200 多年的饲养历史。最早记录见于公元前 206 年西汉初《豫章书》中,之后《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肘后备急方》《本草拾遗》《食疗草本》《本草纲目》《千金要方》《本草备要》等古籍医药典册中出现的“乌(骨)鸡”均指泰和乌鸡。
泰和乌鸡最早以武山鸡、乌鸡、乌骨鸡名称出现在古籍医药典册中。其中最早的《豫章书》载:“凡伤冷头痛发热……若虚极冷极之症,加姜盐和武山鸡煎汤服之即愈”。东汉张仲景著《神农本草经》,对乌鸡不同部位的药用价值做了具体说明。晋代名医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称:“乌骨鸡为主药,配……以治警邪模糊之疾”。唐代陈藏器著《本草拾遗》和名医孟诜所著《食疗草本》、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药王”孙思邈的名著《千金要方》、清代汪昂著《本草备要》等古代医学书籍记载了泰和乌鸡的药用功能和滋补保健功效。清代《济阴纲目》中记载“乌鸡白凤丸”是中成药,其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乌骨鸡”即是泰和乌鸡。
泰和乌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乌鸡品种。泰和乌鸡体态娇小轻盈,丝羽雪白,具有丛冠、缨头、绿耳、胡须、丝毛、 毛脚、五爪、乌皮、乌肉、乌骨“十大”特征。原产于现江西省泰和县武山脚下,适于在我国亚热带红壤丘陵山地区域繁衍生息。泰和乌鸡只有生长在此特殊的气候、地貌、水土等自然环境中,才能保持其独有的特征和价值,若在其他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三代后其外貌特征和内在品质均会发生退化和变异。
1980—1981年,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对泰和乌鸡资源进行了深入考察,进一步得出结论:江西泰和县是泰和乌鸡的原产地,并将泰和县原产的乌鸡命名为“中国泰和鸡”。这奠定了江西泰和县在全球范围内作为乌鸡发源地的重要历史地位。2004年10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泰和乌鸡实行原产地域保护。
林地散养成就独特品质
泰和乌鸡的奇特之处,与泰和县域内水土资源密切相关。生态养殖保证泰和乌鸡的品质。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硒、铜、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的土壤、放养区里多样化的食物等等,这些都使泰和乌鸡的药用和营养成分得到了很好的积累。因此,林地散养泰和乌鸡是一种回归自然却又不同于纯自然放养的好方法。
林下养殖泰和乌鸡可以利用林间丰富的牧草和杂草,使泰和乌鸡能够在林内自由觅食、产蛋、孵化等,回归自然属性,实现天然健康养殖。另外,可以省去除草剂费用和减少人工投入,降低环境污染,利用泰和乌鸡产生的粪便与吃剩的草渣、树叶混合,快速补充土壤养分,促进林木和林下牧草生长。因此,林下泰和乌鸡养殖是通过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循环再生化等自然过程,构建了生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系统,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长久的养殖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典型的生态养殖模式:
“马尾松-泰和乌鸡”模式,马尾松是我国红壤丘陵区乡土树种,在泰和县分布广泛。在经过疏林清灌抚育措施管理之后的人工林中,放养50只/亩的泰和乌鸡,充分利用林下丰富的昆虫、杂草等资源,实现了林业长期效益和养殖短期效益的结合,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
“果园-泰和乌鸡”模式,泰和县是我国亚热带水果主要产区之一,主要水果有柑橘、蜜柚、梨、桑椹等,尤其以井冈蜜柚面积最大,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百亩以上基地近500个,千亩以上基地21个。面对丰富的果林资源,泰和县发展了“果树-泰和乌鸡”模式,创立了特色资源扶贫模式。果园为泰和乌鸡提供庇荫的生活、栖息场所,提供草本、昆虫、青蛙等食物,泰和乌鸡为果树松土、除草,清除虫害,减少疾病,同时也为土壤施肥,增加了水果产量和品质,实现了林(果)-禽系统良性循环,增加了经济效益。
“油茶-泰和乌鸡”模式,油茶是泰和县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全县油茶林面积发展到20多万亩。当地发展的油茶林下放养泰和乌鸡的方式,保证了油茶与泰和乌鸡产品的“生态、绿色”要求。油茶林为乌鸡提供遮阴等环境,提供牧草和昆虫,乌鸡为油茶除草、清除害虫,提供有机肥料,增加结实量和出油率,提升生态系统生产能力,提高了附加值。
这样的上下空间组成维持了种养复合生态系统良好的物质循环,是高度适应地理环境和气候资源的最佳布局,呈现出农、林、禽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复合生态系统。
续传乌鸡文化
在长期的泰和乌鸡林下生态养殖实践中,原始的民间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沉淀,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泰和乌鸡文化。
泰和乌鸡养殖与当地居民社会文化生活密切相关,与泰和乌鸡相关的物质文化、风俗习惯、行为方式、历史记忆等文化特质及文化体系已逐渐渗透到当地传统养殖、知识、节庆、人生礼仪等民俗活动被世代传承下来。这一农业重要文化,在指导泰和乌鸡林下生态养殖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成为社会稳定、文化发展的原动力。
每到逢年过节或是家里有产妇或是病人术后,亲朋好友便会赠送泰和乌鸡(蛋)等,为产妇和病人滋补身体。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消费者普遍把泰和乌鸡作为高级营养滋补品和相互赠送的贵重礼品。
在国际交往中,泰和乌鸡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1915年,泰和乌鸡曾作为我国珍贵禽类产品送往“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展出,它那美丽高贵的神态,洁白发亮的丝毛,蓝宝石般的耳朵,像鹰一样硕大的头冠,还有那双深邃的眼睛,博得了观展者的喜爱,冠之以美神,展后被命名为“世界观赏鸡”,一时蜚声世界,誉满全球。1983年,我国政府专程从泰和乌鸡原种场将20枚种蛋作为外交贵重礼品赠送给泰国,为增进中泰人民的友谊和国际和平共处发挥了桥梁作用。1983年—1987年泰和乌鸡酒先后被选为钓鱼台国宾馆和毛主席纪念堂特供商品,并作为贵重外交礼品赠送外国元首。
悠久的深厚的泰和乌鸡文化丰富了泰和乌鸡的产品内涵,也成为当地泰和乌鸡产业发展壮大的原动力。近年来,泰和县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与区位优势,以获得“第五批农业重要文化遗产”为契机,以江西打造“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名片为平台,着力提升泰和乌鸡产业,进一步擦亮“泰和乌鸡”区域公用品牌,让记忆中泰和乌鸡汤等珍馐美食的肉香味美溢舌尖,续传续乌鸡文化。
目前,泰和乌鸡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与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经开发了乌鸡白凤丸、复方乌鸡口服液、乌鸡酒、乌鸡精、乌鸡酱油、泰和乌鸡肽、泰和乌鸡饼干、泰和乌鸡熟食制品等8大系列230个产品等深加工产品。半边天、白凤、汪陂途、吉凤等一大批泰和乌鸡品牌产品畅销全国。
2004年以来,为加强泰和乌鸡的宣传推介,扩大泰和乌鸡影响,泰和县组织举办了“中国泰和乌鸡文化节”,开展了泰和乌鸡文化展、泰和乌鸡商品博览会、“白凤仙子”评选、泰和乌鸡美食大赛、泰和乌鸡文化论坛、“走进泰和”电视节目、泰和乌鸡原产地见证碑揭碑仪式、旅游观光、经贸洽谈、文艺晚会等十余项活动,众多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为泰和乌鸡种质资源、林下生态养殖模式保护与发展把脉问诊、支着施策。
同时,为唤醒留存在老百姓心中的泰和乌鸡文化记忆,在马市、武山、澄江、塘洲等乡镇(场),通过采访30多位80岁以上的老人,对乌鸡繁育养殖方式、疫病防疫方法、民谚民俗、传统烹饪等方面内容以文字、音像的形式进行抢救性记录。这种深藏在养殖户老人记忆深处的传统养殖方式、方法为泰和乌鸡林下生态养殖模式有机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历经时代变迁,泰和乌鸡这一古老著名珍稀禽种没有在泰和这片红色大地上消失,当代泰和人延续千年薪火,接力历史跫音,坚持把农耕文明传给未来,将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在锦绣大地上。
(作者单位:江西吉安泰和县泰和乌鸡产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