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乡风文明

北京市顺义区石家营村:与时俱进 守正创新 推进移风易俗

2021-10-27 10:59:52       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作者:

  石家营村位于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西北部,村域面积1580亩、其中耕地600亩,全村183户555人。目前共有企业25家,近年来村级税收突破18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7000元,实现了100%优质就业。石家营村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工作,集中力量打造符合时代要求又独具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推进文明乡风建设。

  一、与时俱进,坚持党建引领“强村基”  

  村文化活动广场

  石家营村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党员带头遏制陈规陋习,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移风易俗。

  一是培养党员树立三种意识。基层党员干部是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和保障。石家营村着力不断提升全村党员的“党员”意识、“本事”意识和“干事”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了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文化惠民、邻里互助等十支志愿者服务队先后组建成立。在疫情发生之初,迅速组建疫情防控服务队,由党员任组长、党员和志愿者任组员,建立了每日四个时段轮岗值班制度,为村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确保全体村民“零感染”。

  二是培养村民树立“爱护环境”意识。党员带头做到“砖、瓦、砂、石、木”堆放整齐,从主干道逐步延伸至环路、大小胡同,利用五年时间打造出洁净优美的村容村貌。移风易俗,还体现在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上,党员干部带头履行“三不烧”,即不烧柴、不烧煤、不烧垃圾。围绕“为首都PM2.5值下降做贡献、实现保护村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目标,将“禁放烟花炮竹”纳入《村规民约》,持续七年实现烟花炮竹“零燃放”。

  三是培养农民树立“主人翁”意识。农民是移风易俗的践行者,是乡村的主人。石家营村始终注重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组织农民参与《村规民约》的制定,实现《村规民约》的动态调整、动态管理,真正使《村规民约》成为村民的内在追求和外在自觉。

  二、创新机制,坚持“家”文化“铸村魂”  

  婆媳澡堂

  家庭关系和睦是乡风文明与社会和谐的支点,是推动移风易俗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石家营村处处体现着“家”文化,通过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着家风、家训和家庭故事,生动地反映出每个家庭的精神风貌和文明底蕴。创作村歌《和谐石家营》“你献智慧、我出力量,你培养孩子、我孝敬老人”,通过歌声潜移默化地引导村民敬老爱家。

  一是以“婆媳澡堂”“扬孝”。2006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石家营村借助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政策,建立了200平方米的“阳光浴室”,澡堂面向全村免费开放,但前提是年轻人必须陪着老人一起来。儿媳妇陪着婆婆、儿子陪着父亲、孙女陪着奶奶、孙子陪着爷爷,家里没有老人的,可以陪着邻居大爷大妈、大叔大婶一起来。一个巧思,不仅让村里的“婆媳”关系变得亲如“母女”,最重要的是带动了全村的“和谐”,孝亲敬老的风尚更加浓厚。

  二是以“老年人精神文明奖和操心费”“修德”。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为了让村里的老年人健康长寿,村里每年都给老年人发放“营养补助”。后来,为调动老年人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其德高望重的优势,村里将从前老年人“理所应得”的“营养补助”变为必须严于律己、乐于助人才能得到的“精神文明奖”。在遵守村规的情况下,每位老年人每月可以得到150-300元不等的奖励,反之则取消奖励。通过“以奖代补”,根深蒂固的不文明习惯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改变,起到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作用。针对年轻人和租户的不文明习惯,村里进一步设立“操心费”,每位老年人每月发放100元的“操心费”,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监督、管教作用,有效遏制了家庭内部的不文明现象。

  三是以“村歌”“聚心”。2009年,石家营村自创村歌《和谐石家营》,两次唱进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北京市首届村歌大赛”等活动。村合唱队参加2018年江山市“村歌十年·江山盛典”晚会,荣获“最美旋律”“传播好声音先锋人物”两项殊荣。村老年模特队登上了2019年全国乡村春晚的舞台。以村歌带文化建设,每逢重大节日,村里都会举办文艺演出,寓教于乐,展现村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从而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石家营村村歌参赛表演

  三、立足长远,坚持个人全面发展“塑村形”  

  “四服务”队

  村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乡风文明的程度和移风易俗的建设,是村庄外在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彰显着一个村的“精气神”。要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不断提升村民的素质和能力。

  一是“三篇文化”提振村庄“精气神”。石家营村2013年提出“精神篇”,“时代凝聚村庄血脉,楷模唤起道德气概,善行引领乡风文明,拼搏需要自律自爱”;2014年提出“孝和篇”,“孝是孝敬的孝,和是和气的和,孝和是美,孝和是德,孝和遍布石家营”;2015年提出“修养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忠心孝顺、重情重义,恩怨是非、一笑而过”。

  二是“四个学习理念”着力打造“学习型村庄”。鼓励村民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全民学习才是硬道理。少年学国学,培养传统美德,弘扬爱老尊老的光荣传统;青年学科学,提高素质,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和自家“小家”增砖添瓦;老年学哲学,让老年人修身养性、开阔心胸、享受党的好政策,健康长寿;干部学政策,提升正确把握政策精神的能力,提升带领村民致富的工作本领。

  三是“请学入村”,激励村民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积极联系农广校、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等,邀请老师“送学入村”,免费为村民开办了技能培训班、中专班和田间学校等,先后培训村民500余人次,中青年村民全部获得中专以上学历,有效提高了村民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村里还制定了就业奖励政策,积极帮助村民联系就业、鼓励创业,实现100%优质就业,荣获“北京市充分就业示范村”称号。  

  农民信息技术中专班开班典礼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