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金会
黑龙江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经营、全程服务为抓手,以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社会增效为重点,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着力稳生产、调结构、提素质、促改革,全面加快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全省粮食总产1501.4亿斤,实现“十五连丰”,继续保持全国首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适种养结构优供给。坚持市场导向,向供给端发力,推进种植业稳粮、优经、扩饲,压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压减冷凉地区井灌稻,扩大蔬菜、食用菌、鲜食玉米等高值高效经济作物种植,推广品质优、适口性好的水稻品种,大力发展加工型高蛋白食用大豆品种。玉米品种选择整体退回2000℃积温,种植面积超过9000万亩;水稻优质品种种植面积超过5000万亩;高油高蛋白大豆种植面积超过4000万亩,全省高值高效特色作物面积达到2000万亩。建成“互联网+”高标准示范基地1458个,示范带动全省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面积8000万亩以上,比上年增长4.8%。推进畜牧业“两牛一猪”工程,突出抓奶业振兴,着力建设优质奶源基地,奶牛平均单产、生鲜乳质量稳定提升,全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预计到年末,全省肉、蛋、奶产量将分别达到254万吨、108万吨和440万吨。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休闲渔业、冰雪渔业经济,全省渔业养殖面积达到60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70.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7.9万吨。
调顺产业结构增效益。牢固树立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抓投资、抓就业、抓税收的思想,突出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牵动,着力调顺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坚决把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来打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扭转了2014年以来连续滞长的被动局面。2018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1.5%。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机制,农民得以分享更多增值,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050个,销售收入实现3300亿元。大力开展农产品市场营销,举办“2018中国·黑龙江首届国际大米节”,开展优质粳稻产业论坛和品评品鉴活动。组织开展大米营销百日攻坚战,加快大米市场化销售。组织举办2018年全国农产品采购商龙江行暨黑龙江蔬菜产销大会、第26届中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质农产品(天津、重庆)推介会,累计签订各类合同93个,总成交金额近32.8亿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双城等6个县(市、区)纳入“百县千乡万村”国家试点。青冈等5个县争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截至2018年末,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数量、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6000个和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和3.2%。
调优经营结构降成本。切实把全面经营、全链条服务理念贯穿于农业生产始终,着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总数突破20万个。着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农机装备建设,重点增加大马力拖拉机、秸秆还田、离田机械,今年新增200马力以上机车2595台,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97%,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坚持良种与良法相结合,积极采取节水、节地、节肥、节药、节能措施,全省共落实耕地轮作试点面积1350万亩,水稻休耕试点面积140万亩,落实农业“三减”高标准示范基地面积3500万亩,新增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20万亩,补贴更换节药喷头及喷头体10万套。着力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加快土地确权步伐,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特别是结合黑龙江实际,全面开展农业农村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农业融资模式和征信系统,破解农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2018年末,已为8321个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办理贷款10.4亿元,不但月利率降到了千分之4.17,而且实现了“按日计息”,以实际用款时间结算利息。
下一步,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黑龙江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本次会议部署要求,继续调优调强调顺农业结构,努力在粮食综合产能、农业质量效益、农业生态建设、农业技术和装备、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在全国站排头,当好粮食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的“压舱石”,推进龙江现代农业率先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作者系黑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原标题: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农村工作通讯》201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