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主页  >  各地实践 << 中国农村网
河南太康县五养模式助力农村养老
   

  河南省太康县高贤乡养老院内,一出地方戏曲正在上演,表演者是75岁的徐修申和68岁的刘振玉,两人一拉一唱,配合默契。台下,几十名戏迷听得津津有味,他们都是当地农村特困老人。

  “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还能经常唱两嗓子,舒坦!”表演结束后,徐修申笑着说。

  太康县近年来推行“集中供养”“居村联养”“社会托养”“亲情赡养”“邻里助养”五养模式,探索农村特困人员养老新路径,近万名像徐修申一样的特困老人得到妥善供养。

  老有所医,护理尽心

  81岁的齐中杨是太康县张集镇马菜园村人,两年前来到永兴颐养家园疗养。如今,老人日常起居能自理,偶尔还会和其他老人在棋牌室休闲娱乐。

  2018年,太康县开始探索五养模式,鼓励有条件的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建设社会托养中心。依托永兴医院的医疗资源,永兴颐养家园托养中心成立了。

  “刚开始也有顾虑,不想收、不敢收,害怕干不好。护工没经验,老人不习惯,难题不少。”永兴颐养家园托养中心负责人彭红卫介绍,如今托养中心已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护工们逐渐得心应手,老人们生活越来越舒心。

  如今,太康县共有27家医院参与社会托养,其中民营医院5家、乡镇卫生院22家,入住1800多名特困老人。太康县民政局局长刘永新介绍,借助专业化医疗服务、精细化护理和实时健康监测,老人们看病护理难题得到解决。

  目前,太康县的五养模式管理平台正在试运行,特困老人的身体状况、用药情况、养老模式等信息一目了然。下一步,县里还将加强管理,对护理人员实行集中培训、持证上岗。

  老有所养,日子舒心

  五养模式探索之初,太康县摸底发现,农村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率偏低,敬老院设施老旧,对分散供养老人的服务不到位。太康县决定通过升级改造配套设施,让特困老人住进来、留得住、生活舒心。目前,太康县共改造建设19所乡镇敬老院,空调、暖气、食堂、娱乐室成为标配。

  69岁的刘鹤旺是独塘乡庞庄村人,因脑梗塞引发偏瘫。五养模式推行后,包村干部让刘鹤旺到独塘乡敬老院“试吃试住”,刘鹤旺从起初不愿住到现在不想走,“吃的不重样,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生活好得很!”

  在符草楼镇谭桥村,说起村民谭栋福,村里人都竖起大拇指。2012年,谭栋福看到邻居谭金超独自居住,平时饥一顿饱一顿,又不愿入住敬老院,便承担起照顾谭金超的重任。

  为方便照料谭金超,谭栋福把自家房腾出来供老人居住,与自家人同吃。“几十年的邻居了,过去他也经常帮助大家。”谭栋福说,“孩子们回来都叫爷爷,现在老人早已融入我们家了。”

  太康县积极推动邻里助养,通过政府补贴、拓展志愿服务、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对特困人员开展邻里照护服务。服务前,明确邻里的责任义务并签订助养协议,村里给予帮扶人每月300元至600元的助养补贴。

  “邻居提供的不仅仅是供养服务,还有难得的邻里情怀。”逊母口镇党委书记方新梅说。

  老有所乐,生活开心

  在高贤乡医疗护理型养老院,食堂张贴的大红“囍”字分外醒目。

  原来,2018年,两位特困老人李泽志和陈玉真同一批入住养老院,平日里李泽志照顾腿脚不便的陈玉真,吃饭、散步,日常相处中产生了感情。去年5月3日,两位老人在院内100多位“家人”见证下,热热闹闹举办了婚礼。“以后我要照顾好她。”李泽志说。

  养老院院长陈国厂告诉记者,在这里结缘的老人已有两对。养老院还鼓励有能力的老人种植蔬菜、做手工活,让他们日常生活更加丰富。

  2018年,为配合开展五养模式,逊母口镇敬老院升级改造。下午5点半,在专设的娱乐区内,一场“挑花篮”表演准时开始。领队人叫张耀贤,3年前入住,被推选为文体组组长,带领大家一起组织娱乐活动。

  如今,太康县每个养老院(点)都发挥老人积极性,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有的还组织集体出游,让每一位老人安享晚年。

  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介绍,截至目前太康县农村特困老人有9000多人,采用五养模式供养率近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