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0 15:47:20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张晓东 陈琳
仲夏七月,距离四川阆中城区45公里处的石滩镇药柏村处处皆景。田地里秧苗茁壮成长,玉米成排成行;脱贫奔康产业园里群众辛勤劳作,果实缀满枝头;村子里水泥路蜿蜒延伸,农家院舍修葺一新……
培训给力
农民争当技术掌门人
位于阆中市东南方向的药柏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小山村,贫困户数占总户数26.8%,贫困人口数占比重,受长期环境因素制约,许多村民清洁卫生差、生活习惯差,群众普遍缺乏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决心。
怎样拔掉穷根,带领本村群众致富?作为帮扶单位的阆中市社保局决定首先从转变群众的观念出发,在全村进行“志智帮扶”,在脱贫路上不落下一户、不落下一人。
扶贫扶智,重在引导。“我们坚持年初做好培训规划,围绕老百姓切实需求,开设种养殖技术、家庭生活技能、日常安全知识、环保卫生知识、文明新风等课程,培养脱贫攻坚明白人、勤劳致富自强人,进一步激发广大村民特别是贫困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促使他们通过劳动技能知识的掌握,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增强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从而巩固已取得的脱贫成果,彻底摆脱贫困!”阆中市社保局局长石凯介绍说。
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阆中市社保局组织培训老师在药柏村蹲点调研,认真听取村“两委”关于本村项目建设、惠民措施、民情民俗等相关情况介绍,走访聆听群众意见,结合实际因地因材施教,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涉及内容大到国家政策法律,小到家庭经营理财、环境卫生、待人接物、文明礼仪,一样都不落下,把知识讲解、矛盾化解、人文关怀做到有机统一。
今年52岁的贫困户侯开波原来在广东一家酒店打工,后来因为妻子得病,双方父母都年事已高需要照料回到家中,却一直苦于没有技术找不到活干。村上的技术培训和农民夜校,让他兴趣倍增,每次都参加,仅有桑树修剪基础的他学习了田间农作物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以自家果园做试验,反复钻研果树栽培及养护技术。2017年,他取得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证书,成为当地的“土专家”。村上的150多亩奔康产业园建成后,他第一个入园,成了奔康园管理的技术管家,工资也由以前每年的1万元涨到现在的3万多元。“我虽然是一名贫困户,但是通过自己的勤劳脱贫致富,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我们就是要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造福社会。”快言快语的候开波说道。
据初步统计2018年-2019年,全村共开展了7轮35场农民夜校培训,参训数量达到3000多人次,把知识、信心送到了每一位村民的心坎上。同时为了促进培训效果,在全村大力实行“六顺、六净、六知晓”先进家庭评比活动,按照指导—整理—打分的方式督促村民全面整治家庭环境卫生,配合展板、专栏、广播多种方式宣传引导,把健康卫生知识、好习惯、好风气带到各家各户,人居环境得到大改善,村风村貌得到大转变。
电商助力
“土货”走向全国各地
网络销售新风扑面,社保局也给药柏村带来了电商“福音”。
6月27日,在药柏村电商服务站,站长侯林正忙碌着整理相关农产品订单信息,组织货源和加工服务。“前几天刚把上万斤挂面卖掉,近期需要新菜籽油的订单又多了起来,我正在准备菜籽加工!”
随着全村的脱贫摘帽,种植养殖业蓬勃发展,农副产品日渐丰富。为了把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迅速销售出去,社保局联合乐山商业银行、石滩镇村“两委”一起行动,在全村大力推行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消费扶贫模式,扩大上下游产业链条连接,于2019年在药柏村成功建立起了产业扶贫电商服务站,精准服务每一户贫困户。
该村电商服务平台是由药柏村老村委会为阵地升级改造而来,并引进了该村米面油加工坊负责人侯林为电商平台管理业主,先后投入资金5万余元,按照电商平台建设标准,对平台办公室、仓储室、加工房、包装室、网络电脑设备等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改造,总建设面积达600多平方米,建立起了适宜加工、存储的良性环境,同时建立了收购价格、加工、销售、产品质量等完整的标准体系。
2019年10月,奔康产业园3万多斤“爱媛38”柑橘大面积投产,面对几万斤水果,电商平台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时间,社保局会同村干部筛选分类、印制包装、营销宣传、打包运输,忙得不亦乐乎,在20天时间内就将柑橘外销成都、云南、广东等地售尽,并由此增加了村集体近20万元收益。
如今只要广播和微信一个通知,村民们就会将农副产品送到电商服务站,或者侯林亲自上门收购,在较短的时间,药柏村的农副产品就随网络和物流销向全国各地。
“有这样的电商平台真是太好了,农民不再为种植养殖销售发愁了!我们把农产品收购加工环节与电商平台无缝对接,使农副产品变成了商品,药柏村的土货走向全国各地了。”第一书记赵兴文说道。
据了解,该平台运行一年多以来,全村541户村民中的145户贫困户、310户非贫困户通过电商服务平台,把大米、小麦、水果、鸡、鸭、蛋类、水产品等农副产品全部销售,累计收入60多万元,90%农副产品在市内基本全销售不滞留。目前整个村的农副产品供不应求,集体、个人收入明显增加,当前全村人均收入在15600元以上,有效巩固了脱贫成果,如今以药柏村为中心,服务周边村镇千家万户农村生产单元的电商网络已经悄然形成。
扶持加力
山村群众住在福窝里
乡村振兴,产业当先。为了调动药柏村农民种植养殖积极性,促进产业规模化、管理效益化。2017年以来,社保局先后投入70多万元进行产业发展扶持,邀请专业机构对全村小麦、水稻、玉米种植和家禽饲养等跟踪服务,农药、病虫害预防全部实行统防统治,保障产品生态绿色、高品质输出;同时对村150多亩的柑橘“爱媛38”奔康产业园,从树苗施肥、防虫、挂果护理、销售等全方位一条龙管理、服务到底,大大保证了农副产业发展的产值产量。
“我们帮扶干部和贫困户、非贫困户就像亲戚一样亲密无间,我们和他们建立了微信群,随时在群里互动,了解每家每户的情况。哪家老人生病了需要什么药物,哪家需要什么生活物品,我们的帮扶干部随时可以给他们带过去。”药柏村老党员郑登茂说道,“在每年的春节、元旦、中秋节等节日,帮扶干部还和村上的党员群众一起开展活动,交流思想,共话脱贫奔小康!”
在2020年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社保局和村民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疫情期间,20多名帮扶干部和100多名村民积极捐款捐物,其中资金3.94万元,口罩、方便面等物资若干……共产党员侯华昌义务消杀40多天,分文不取,在广东打工的村民李天容为村上和镇上捐献口罩、方便面和矿泉水等物资上万元。
“现在的生活,与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村上的公路畅通,水电气都有,土地流转有补偿、到园区务工有收入、年底有分红,老百姓简直生活在福窝里!”村民候开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