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7 15:11:42 来源: 作者:
随着入冬的寒气来袭,不少地区的水果早早的收回了家。而温暖的贵州罗甸县,却依旧果味飘香。
沫阳镇的坝区内一片绿油油的蔬菜,长势正好;逢亭镇的百香果高挂枝头,正值热销;木引镇的柑橘柠檬黄了,已经上市……作为全州面积最大的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让罗甸的农村产业革命风生水起。
2019年以来,罗甸县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紧扣“五有标准”,体系化推动“八要素”落地,纵深推进坝区产业革命。
早熟蔬菜正畅销
沫阳村的蔬菜育苗了,这新增的120亩的蔬菜,是沫阳镇今年的新增的产业之一。“我们现在正在育苗,一月份的时候开始栽种。”沫阳村蔬菜基地负责人黄万里告诉记者,水源、气候、交通等优势,让他从黔西南望谟来到了罗甸,对于这个即将开始的新产业,他很有信心。
“我种蔬菜已经几十年的时间了,这里的老百姓也很有种植蔬菜的经验。大家一起做,不愁这蔬菜产业做不好。”黄万里早前在黔西南望谟县种植蔬菜,后来看中了沫阳村的地理条件,通过招商引资来到了沫阳,流转了当地村民的土地,发展起了蔬菜产业。
“我们自己家也流转了一些土地给老板,然后来这里干活,每天两百块钱,忙的时候就回家种菜,有空的时候就来基地里做事。也多了些收入。”53岁的沫阳村村民罗家明是个老菜农,在种植蔬菜方面颇有经验。“现在年纪大了,自己种不了多少,就来基地里给老板做工,就是一些普通的活路。”罗家明告诉记者,在沫阳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或多或少种了菜,这也是长期以来村民们的主要收入之一。
在沫阳镇的访里坝区,789亩的大坝上蔬菜长势正旺。“这里是我们镇上的500亩坝区,长期以来,这里的蔬菜都非常受欢迎,只要蔬菜成熟,就有很多菜商开车来收购。”沫阳镇副镇长张应富说,除了蔬菜以外,沫阳镇依托优势资源,按照“种养相加、长短结合”要求,还发展了花椒、百香果、种桑养蚕等产业,实现了产业的多元化,建成精品水果(脐橙、百香果、刺梨)基地10400亩,发展烤烟种植1600余亩,种桑养蚕2100余亩,中草药种植741亩,发展黄牛、土鸡、鹅等养殖10万余羽(头)。
目前全镇初步形成了以“菜、果、畜(禽)”主导产业及“药、刺梨、烤烟、食用菌和种桑养蚕”特色产业的布局,实现贫困户扶贫产业项目全覆盖,户均年增收2000元。
百香果儿挂枝头
说到罗甸县的逢亭镇,人们说得最多的就是那的蔬菜。然而今年,逢亭又有了新的甜蜜产业——百香果。目前,逢亭镇种植了1430亩的百香果产业。
腮里村的百香果几年迎来了大丰收,个头硕大的百香果高挂枝头,包装厂房内,几名工人正在对刚刚采摘的百香果进行包装。因为气候温暖,这批百香果将持续采摘到明年3月。
“罗甸这里气候好,没有霜,所以这里长出来的百香果甜味足、皮厚,耐储存。另外在这里种植百香果生长得周期长,比其他地方的产量高。”百香果基地负责人毛存碧说,逢亭百香果上市早、病虫少,亩产量高,正常情况下亩产能够达到6000斤。
百香果的基地内,每天都有近60人的务工人员,这个酸酸甜甜的果子,给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
海拔500多米的逢亭镇,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9℃,年平均降雨量1240毫米,无霜期长达335天,适宜发展蔬菜、水果等产业。因此,这里也成了以蔬菜、水(干)果为主的农业大镇,主要发展产业有百香果、哈密瓜、脐橙、及蔬菜等。
近年来,逢亭镇全面贯彻产业发展“八要素”,调优产业结构,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累计投入资金2120.85万元,加大项目产业实施力度,实施产业百香果、哈密瓜、砂仁、蔬菜等产业发展项目42个。与此同时,还引进张扬公司、红河生态公司、桂琦公司等企业,抓好龙头企业带动,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水果种植。用资金入股百香果、哈密瓜等产业发展,完成6个村级帮扶资金购买门面、入股红河公司等,每年利益联结资金分红可达30万元,做到了扶贫项目的利益联结。
“我们将加快推进百香果、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突出特色,做优产业。完成打造纳上至逢亭百香果产业带、及逢亭至上隆蔬菜产业带的发展局面。到2020年稳定发展百香果2000亩以上,蔬菜稳定发展2万亩以上,并完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稳定实现贫困户有增收门路。”逢亭镇副镇长欧天立说。
木引水果正飘香
2015年11月,木引镇引进了海升集团发展柑橘栽培产业,三年的时间,2018年海升从里园产值达1300万元。
走进海升集团的柑橘园,黄澄澄的柑橘挂在绿油油的枝头上,格外喜人。柑橘基地工作人员肖官菊告诉记者:“今年是我们柑橘的丰产期,从上市的情况看,柑橘的销售很好。”
良好的效益为附近百姓提供了充足的劳务就业岗位。每天,海升集团的柑橘园内,都有几十到上百名的务工人员,分计件和计时两种务工方式。
海升集团按照“贫困户劳动力优先、工资待遇优厚”的用工标准,前后共吸纳当地400多个劳动力进园务工。
在木引镇,除了柑橘园,蜂糖李也远近闻名。木引镇发展5000亩优质李,并负责对当地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项目共覆盖500户贫困户1784人。
蜂糖李所在的木引镇精品水果产业园,是继海升丛里柑橘园后,木引镇按照县委、县政府打造“精品水果之乡”的指示要求,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地理条件优势倾心打造的又一扶贫产业,也是木引开展跨省支部“联姻”、强化技术互助、推动产业惠民的项目典范,将要打造集生产、加工、培训、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农旅观光园。
作为扶贫产业,精品水果产业园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支部+农户”的经营模式,与贫困农户建立了密切而又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前三年,公司对涉及的贫困户分别按10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的5%、6%、7%的比例,采取保底分红方式进行分配,并另外支付土地流转费;第四年产生效益后,采取就高不就低的方式,按照扶贫资金在总投资的比例来进行纯利润分配,贫困户收益达不到8%的按照8%保底分红,高于8%则按照股份分红,同时基地建设、管理用工优先使用本镇农户。预计达到丰产后,所覆盖贫困户户均增收7500元以上,5个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6.25万元以上,租地农户可另获得600元/亩的租金。”木引镇工作人员莫邦助说。
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分级处理、统一品牌打造,木引水果产业正风生水起。
“五有标准”促发展
有企业带动、有村社组织、有市场订单、有红利联体、有综合保障。依托资源优势,在“五有标准”的带动下,罗甸县农村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有企业带动。采取“引”“转”“改”三个办法引育市场经营主体,确保龙头企业真正发挥好“龙头”作用。重点围绕“3+4”产业,以500亩以上坝区、重点农业园区为载体,以补链强链为导向,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全力推动国有实体公司和供销社转型参与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资供销、农产品冷链物流、产销对接等生产经营领域。对凡是吸纳或带动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发展产业,在政策上予以倾斜支持,积极推动农业企业“改”为农业龙头企业。
有村社组织。遵循《黔南州推行村社合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指导意见》,罗甸县总结提出“村社合一”建设的六条标准,将40个“村社合一”示范创建任务压实到40个县领导,整合挂帮部门、乡镇、驻村力量等力量,推动“村社合一”规范运行、有效经营,以点带面向全县177个村逐步推开。
有市场订单。紧盯省内省外、线上线下市场,按照“多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的原则,由国有实体公司采取混改、入股或产销合作等方式,整合市场渠道商组建产销联盟体,按照“统一种苗标准、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采收标准、统一品牌要素、统一组织销售”“五统一”模式,实现以销定产、产销衔接。
有红利联体。吸收借鉴“三变”改革经验,建立健全红利共享机制,实现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方主体形成红利联体。明确由企业投入的资金、村集体投入的资金、量化到户的资金形成“资金股”,确保基地运营有流动资金投入支撑。遵循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提供“土地固定分红”或“土地固定分红+效益分红”两种方式供农户选择,破解产业基地前期土地流转费等投入资金量大和部分群众流转土地意愿不强导致产业不连片等困题,促进规模化发展产业。在当年村集体合作社实施的产业项目净收益中提取部分收益,由实际入社的农户按社员身份进行红利分红,推动“农业农民”变“产业农民”。专业团队或产业带头人采取返租倒包方式而形成的管理股,因村因基地按固定分红、产量分红或收益分红等方式进行分红和确定分红比例,确保基地管理专业化、标准化。
有综合保障。组织、资金、技术、保险等综合保障,为罗甸县发展产业革命吃下了“定心丸”。在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过程中,罗甸县按照“1名县领导+1个产业+1套人马”的人员配备,落实了种桑养蚕、生态畜禽、蔬菜等6个产业县领导领衔专班推进机制,确保了产业发展有组织保障。组建了11个坝区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实现坝区产业与技术指导精准衔接。将政策性保险引入果蔬生产和销售领域,实现政府财政补贴扶持、金融小贷支持、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的综合保险保障,防范和化解果蔬产业发展风险,有效保障菜农果农利益。
在“五有标准”的带动下,今年以来,罗甸县签约落地农业项目17个,签约资金达15亿元。农产品实现销售6500余吨,销售额5800余万元,其中:完成农特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767.08万元,同比增长247%。目前,全县完成资金变股金22513.29万元,实现农民变股东20682人,有效助推产业项目化、项目基地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