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5 11:38:22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见习记者 宋晓娜
芒种到,麦金黄。眼下,正是夏粮收获关键期。金黄色的麦田一望无际,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在平整的土地上如鱼般穿梭,远处的喷灌机正在加紧进行喷灌作业......在河南商水县的高标准农田里,到处是一幅繁忙的夏收景象。“一台收割机一天下来,收个100亩没问题。”提到收割情况,农机手表现得很兴奋。
河南是粮食生产大省、小麦生产第一大省。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各级各部门切实稳定麦播面积,积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强化管理措施落实,扎实开展防灾减灾,小麦生产再创新高,实现增产增收。
小麦产量质量双提升 农民增产又增收
“从今年情况来看,小麦生育期气候条件总体有利,没有发生大面积干旱和冻害,再加上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小麦长势好于去年。”
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今年,小麦播种面积继续保持在8500万亩以上,做到应种尽种、稳中有增。2020年小麦产量750.6亿斤,占全国的28%。今年从预产和已收获情况来看,小麦亩穗数、穗粒数高于上年,千粒重与常年持平,单产明显高于上年,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
此外,小麦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1533万亩,较上年增加183万亩,其中,强筋小麦1310万亩,弱筋小麦223万亩。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收获的小麦普遍籽粒饱满、品相好、容重大、质量等级高。
小麦品质优、质量好,自然就更受市场青睐。从各地收购价格来看,南阳地头价在1.15元左右,郑州地头价在1.2元左右,新乡、焦作地头价在1.2元以上,均较上年高0.1元以上;优质专用小麦收购价在1.3元左右。据粗略估计,算上增产因素,仅小麦一季全省种粮农民增收80-90亿元。
党政同责保增收 指导服务促管理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作为产粮大省,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主要负责同志到一线调研指导粮食生产工作,在麦播、春管、夏收等关键节点,召开专门会议,全面部署粮食生产工作。
高位推进,明确目标,对“表”种田。早在2020年麦播前,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就将夏粮面积层层分解到市县,将其作为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重要指标,压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抓粮责任,确保粮食面积只增不减。
总体布局,发展优质小麦。在稳定小麦生产的同时,河南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划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基本思路和专种、专收、专储、专用的工作路径,积极发展优质小麦。省财政安排1.6亿元,支持40个县开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每县建设10万亩示范区,在示范区内推行适区种植、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标准化生产和订单生产,示范引领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1533万亩,较上年增加183万亩,订单率达90%。
统防统治,应防尽防,应控尽控。针对小麦条锈病发病早、病点多、蔓延快,赤霉病在豫南发病风险高的不利形式,河南省政府分两批下拨2.06亿元专项资金,市县两级筹措财政资金5.08亿元,大规模开展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统防统治。在压实地方政府属地防控责任的同时,派出15个厅级干部带队的指导组,督促工作落实。全省累计防控条锈病3831万亩次,预防赤霉病1.04亿亩次,基本实现应防尽防、应控尽控,防控力度创历年之最。
技术下乡入户。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先后制定印发小麦播种、管理、病虫害防控、防灾减灾等一系列技术方案,在全省组织开展“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和“奋战100天夺夏粮丰收行动”。组织90名专家,成立18个专家指导组,分市包县,会同当地技术人员开展指导服务,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专题讲座,宣传指导农民落实关键技术设施。尤其是针对病虫害发生流行风险高的形势,省市县三级召开现场会256次,培训技术人员27.7万人次,悬挂条幅1.18万条,张贴挂图21.73万张,发放资料345.71万份,确保防控关键技术入户到田。
加强农机服务抢收获。“三夏”期间,河南计划投入各类农业机械410万台(套)以上,并提前组织各地开展机具检修和人员培训。建立“三夏”农机信息服务和调度平台,为机手免费提供机手进度、市场信息、道路情况等服务,引导农机合理流动。面向全省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6.1万张。在全省1000个加油站设立联合收割机专用加油点,并给予每升0.3元优惠。
围绕生产托管 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
每50亩一眼井、每300亩一网格、每1000亩一机电井,路、桥、沟、渠、林配备齐全,灌溉、排风、防风省力有效,良种良法良田良机相融合......这是商水县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情况。
“十二五”以来,河南率先在全国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率先颁布实施保护条例,整合资金,统筹安排,连片开发,累计投入资金960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6910万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基本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并规划到2025年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
“内蒙古有大草原,我们商水有一望无际的大麦田;东北有北大荒,我们这里可以成为‘小北大荒’。”谈到自家的高标准农田,刘天华的语气里蛮是自豪和兴奋。
刘天华是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商水县,2009年成立至今,成员由最初的28户发展到400多户,土地流转面积由最初的233亩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亩,托管土地344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5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4000多农户。
近年来,当地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农村劳动力减少,“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合作社创新实施了“生产托管”“整村生产托管”“粮食银行”三种服务模式,实现了粮食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式农业社会化服务。
合作社自2010年起开始提供“生产托管”服务,土地收成全部归农户,合作社只收取农业生产服务费用。农户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半托管或全托管。半托管,即半年托管,农户可自由选择合作社推出的菜单式服务项目,合作社按劳务项目获得报酬。全托管即全年托管,农户只需预交一定费用,便可将土地耕种全权交由合作社管理。据测算,农户将农田交由合作社全托管理,在什么都不用管的情况下,可比自行耕种一亩地多赚400多元。
为提高生产托管的质量和效益,合作社创新“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整村托管模式。2017年,由魏集镇洪桥村村集体牵头,将全村土地外包给天华合作社托管,双方签订《土地订单托管协议》。村集体拥有对土地的直接监督权以及看护管理权。合作社招聘培训的大学生直接驻村,进行种植技术、种植管理的全程指导。产生的纯利润的30%作为村集体收入。此种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村集体在组织生产中的作用。
粮食收获后如何储存?粮价波动影响农户收益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合作社开拓了“粮食银行”的业务。“粮食银行”是一种采取市场化运作,吸收农民手中余量“储蓄”,“储户”可凭“存粮本”随时提取、购粮、折现的新型粮食经营业态。“粮食银行”有3种存取模式:一是收储模式,将收进来的粮食按当时价格,支付现钱给农户;二是活期存粮模式,粮食存入后,月利息5厘,储户随用随取;三是定期存粮模式,粮食存入银行后,定期一年,每斤加价6分钱利息,定期两年,每斤加价1毛5分钱利息。农户可自由选择存粮模式,可凭存折在与合作社合作的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或到任意网点支取现金,或用于支付生产托管等费用。
此外,合作社还注重开展多元化经营,注册了“天农华业”“聚天华农庄”“刘天华农业”等商标品牌,深加工项目包括“芝麻系列产品”“石磨面粉”“小杂粮生产包装”“红薯粉条”等传统无公害农产品。2019年合作社加工的芝麻、面粉、杂粮、粉条等农产品主要销往周口市等周边县市,总收益在12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