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地方动态

河北邯郸肥乡区:丰收背后有支撑

2021-06-25 11:34:53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魏龙飞

河北邯郸肥乡区肥乡镇蔡庄村小麦收割、玉米播种现场

  仲夏,河北邯郸肥乡区,大片大片的麦田里,麦子结实累累、颗粒饱满;麦穗随风荡漾、阵阵飘香。轰隆隆的机械由远而近,在金灿灿的麦田里,忙着收割……

  6月10日,笔者从肥乡区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该区小麦生产形势喜人。全区36.1万亩小麦平均亩穗数47.8万,穗粒数32.1粒,千粒重经实测高达39克,扣除15%的损耗,经田间测产,全区小麦平均亩产508.7公斤,比去年增长34.7公斤,比前年增长45.7公斤,是近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夏粮喜获丰收。谈及丰收的能力和底气,肥乡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闫景瑞总结:“主要有技术指导、组织调度、科学减损等多要素支撑。”

  技术指导打好基础

  河北省是全国粮食生产大省,肩负着确保粮食安全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双重任务。为有效破解农业生产用水与农业高质量发展难题,肥乡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了一大批农业节水工程,在抗旱节水品种推广、节水种植模式研究和节水灌溉方式探索上狠下功夫,实现确保粮食安全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双赢”。

  2019年,肥乡在小麦生产上试点500亩推广浅埋滴灌节水技术。滴灌模式采用1.8米宽播种机,配套滴灌主管使用规模为90毫米。通过测量数据显示,该项节水技术与常规浇灌方式相比,小麦整个生育期节水120-140m3/亩。同时,由于该技术在生产中“五省一增”(省水、省工、省时、省地、省电、增产)效果明显,深受农民欢迎。2020年秋,肥乡区依托扶持政策项目筛选出15家农业合作组织作为实施对象,推广浅埋滴灌技术面积2000亩。通过浅埋滴灌技术的推广,2000亩小麦整个生育期总计节水20万m3,节省用电12万元,节省用工16.5万元,节省时间6600多小时,节省耕地340亩,比常规灌溉方式亩增产73公斤,总增产小麦146吨。截止今年3月份,肥乡区深层地下水水位埋深较去年同期回升1.56米,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较去年同期回升10.07米,回升值连续10个月位居全省第一。

  肥乡区金元专业种植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11月,位于肥乡镇打席营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打席营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负责人梁学涛告诉笔者:“这种技术真不赖。2020年秋,我们示范推广200亩种植小麦,浇地用水量减少了,产量也上来了,这是我们以后农业发展的方向。”

  此外,肥乡区以小麦“一喷多防”为契机,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引导有条件的乡村、农民合作服务组织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用药,有序推进整乡整村统防统治,为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秋小麦播种以来,我们战胜了冬春持续100多天没有有效降水的特殊气象灾害,科学运筹春季肥水管理,促进小麦增产。”肥乡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王书义说,在小麦的抽穗期,农业农村局提醒群众重点开展“一喷多防”,防止“三病两虫”(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期蚜虫、吸浆虫),加大田间监测防控力度,保障夏粮生产安全。

  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是小麦增产三要素。肥乡区农业农村局农艺师吴社民说:“‘一喷多防’技术的推广明显提高了千粒重,从而提高了小麦产量。”

  肥乡信益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2000亩地,理事长胡朝建对农业农村局的技术指导竖起了大拇指:“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经常到田间地头,查看麦田病虫害发生情况,指导我们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发生程度,选择对路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生态友好型药剂,通过合理混配并抓住病虫害防控的最佳时期进行用药,搞好专业化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控制病虫危害,确保小麦丰产丰收,今年平均亩产应该在1100斤以上。”

  组织调度做好保障

  春争日,夏争时。肥乡区农业农村局未雨绸缪,通过科学调度、机械检修和完善维修网点等措施,确保“三夏”机械需求。全区组织调度联合收割机参加机收会战,聚集经验丰富的农机手,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全力以赴,保证了机收工作全面展开,小麦机收面积达到99%以上。

  “肥乡本地有1800台收割机,从外面调度了600台,整个收割期由10天缩短为6天,不误农时。”肥乡区农业农村局分管农机工作的赵运枝说。

  肥乡区农机安全监理站站长李洪杰介绍:“麦收工作开始后,我们设立了机械调度中心,根据各乡镇小麦成熟和机械供需情况,科学调度机械,保证机械供应充足、顺利作业,确保全区小麦颗粒归仓、及时收获。”

  “三夏”农忙期间气温高,农机作业时间长,转移频繁,农机驾驶员和农机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极易发生农机安全事故。在做好检修、确保“三夏”机械需求的同时,肥乡区农业农村局不断加大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利用农机检修、安全生产检查等各种有利时机,大力宣传农机法律法规和“三夏”农机安全生产常识,并和农机手签订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承诺书,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遵章守法的自觉性,消除麻痹思想。同时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流动大喇叭、宣传标语等方式,把防火、防事故宣传到位,让每一个进入麦地的作业人员、老百姓把防火知识入脑、入心,确保“三夏”期间安全生产。

  政府还对农机手进行培训。肥乡区农业农村局农机科张晓卿说:“从四月份到十一月份,农机手从湖北湖南开始,到河南河北,再到东北,路途遥远,可能会遇到机器故障、事故等突发紧急情况,农业农村局针对有关内容进行培训。”

  肥乡天时农机合作社拥有二十多台收割机,负责人李付军介绍,每台机器政府补助七八万元,自己出资十二万元。谈及培训,李付军说:“刚开始觉得没啥用,以为培训是浪费时间,不服劲。咱经常干这个,还能不懂?”

  去年的一次亲身经历,让他庆幸自己培训过:“去年不小心在河南撞车了,幸亏给保险公司交了五百块钱保费,理赔了三五万。自己留下这五百块钱,咱们能好过到哪?但是给保险公司交这五百块,就能避免这三五万的损失。这种培训还是相当有用,关键时刻能使上劲。”

  科学减损抓好关键

  “浪费是最大的犯罪。前期投入那么多,粮食丰收了,收割环节关键得做好减损,否则就是前功尽弃。”肥乡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常志军说。

  肥乡区在机械收割提高收割效率的同时,以“科学减损就是绿色增产”为引领,从农机手的培训到农机设备的提升,用最科学的方法保证最喜人的收获。把不合格、不耐用、不适用的农机产品挡在政策支持的大门外,把高效低损收获机械这些“新兵强将”招进来。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三夏”小麦机收暨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视频会议精神,今年夏收期间,农业农村部指导河北等8个小麦主产省设立分赛区,在全国开展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以赛促训、以赛提技,以“精细高效、提质减损”为主题,营造广大农机手比学赶超、全社会关注支持收获减损的浓厚氛围。

  此次大比武主要考验收割机手的驾驶操作技能,机手自带小麦收割机参加大比武,在规定的3亩左右地块内,看谁作业效率高,小麦损耗小。通过开展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全面推广粮食机收减损技术,引导农机手在生产实践中精操作、比技能、展风采、作贡献,提升了机手操作技能,加快了小麦机收进程。

  “机手大都来自农村,都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个道理。得知‘比武’大赛在肥乡设置赛点后,大家积极性很高,都攒着一股劲儿,看谁的技能高、损耗少。”赵运枝说。

  “技能大比武比的就是机损率,机损率越小说明我们收获就越多。”在张晓卿看来,减少机损率不仅和农机有关,更和农机手的技术密不可分,面对同样的作业条件,经验丰富的农机手依然能够掌握技巧,最大限度地减少损耗。比如风机风量、拨禾轮转速、驾驶技术、作业速度等都会影响到机损率,因此,要强化农机手专业技能培训,以老带新,手把手推广作业经验,通过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提高农机手的操作技能,最大限度降低粮食损失率。

  今年57岁的李冬爱是肥乡冬爱家庭农场负责人,也是肥乡区人大代表、致富能手,她和老伴流转了350亩土地。“我种了大半辈子地,对土地感情很深。种地可不容易,辛辛苦苦忙一年。如果粮食没有全部收进来,我眼会流泪,心也会流泪。”李冬爱朴实地说,“我有几块地就是他们比赛的实验田,机手的技术好,今年遗漏的小麦很少很少。”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