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最美农技员

泥土写就别样美

——记山西省临猗县临晋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武拴虎

2017-10-27 13:52:58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在山西省临猗县临晋镇广袤的田野间,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这样的农技人员,无论是赤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经常在麦田里、蔬菜地、果园与农民促膝交谈,宣传指导农作物生产技术;农民朋友在生产上一旦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总是想到他,并打电话与他联系,只要接到电话,他总是急急忙忙地赶到现场,诊脉开方,从不叫声苦。他先后获得山西省农技推广先进个人、运城市农业技术推广标兵、山西省农技推广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他,就是被农民朋友称为“离不开的老武”的临晋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武拴虎。

  美在信仰:他对这片土地有着执着的热爱

  1989年,他被县农业局聘任为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从此以后,他就和脚下的这片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近30年的坚持中,他把满腔的工作热情和执着都奉献给了脚下的这片黄土地。

  一心扑在农技推广事业中的武拴虎爱思索、善钻研,在实践中他发现临晋镇当地农民种地遵循传统,对作物管理新的技术方案总结少,没有适合临晋镇特色的作物管理方案,因而导致当地农业效益没有最大化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他决定总结制定出一系列适合临晋镇当地特色的作物优质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管理方案。

  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先试验、后示范、再推广”的工作经验,始终引导广大农民掌握农业的最关键的技术“时间”。如整地施肥时间、播种时间、浇水时间、病虫害防治等最佳时间;始终引导广大农民针对各种农作物管理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营养”二字来服务。如怎样补充营养、怎样平衡营养、怎样利用营养、怎样节约营养、培养壮苗等。经过多次观察实验和对全年降雨量、天气情况等物候条件的分析,他制定出了适合临晋镇地域特色的小麦、玉米、棉花优质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管理方案,并及时推广给各村农民技术骨干,再由他们传递给广大农民群众。

  从1990年至2000年10年间,他累计推广棉花地膜覆盖、叶龄化控技术面积12万亩,推广小麦半精量播种、氮肥后移技术面积18万亩,玉米前期控水、隔行抽雄、加强中后期水肥管理防倒伏技术面积15万亩,共增产粮食33万吨,农民增加收入3200万元。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2万亩,控制化肥零增长;推广绿色防控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面积15万亩。

  “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武拴虎,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庄稼汉,正是对脚下的这片黄土地有着执着的爱,才使他勤勉敬业、忠于职守。如今他在乡镇农技推广站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已超过28年,不停地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指导服务,默默奉献着青春和汗水。

  美在信念:他要让贫瘠的土地生机盎然

  从2000年至今,临晋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广大农民改变单一的种植方式,由以前的粮棉种植向经济林栽植转变,大面积栽植苹果、冬枣、鲜桃、石榴、樱桃、梨等各种经济林。但广大农民对各种果树管理经验严重不足,致使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缓慢。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武拴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心通过技术创新,为群众寻找一条发展现代果业的有效途径。他自筹资金,多次到北京、山东、辽宁、陕西等地学习果树先进管理技术和先进经验。在逐年的观察总结中,他发现“树密、枝密、叶密”的“三密”造成果园郁闭现象严重,其直接后果是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差、坐果率降低、果实着色差,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同时,郁闭的果园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导致树体衰弱,给果园施肥、打药、套袋及采摘等管理工作操作带来诸多不便,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果园效益。面对这一难题,部分技术意识强的果农先后尝试了改树型、强拉枝、落头提干、“开天窗”等办法,但这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虽然解决了一时,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临晋的果业如何发展,向哪个方向走,果农是毁园改行,还是低层维持?此时,武拴虎从实践上提出了“间伐减密”这一技术命题。并为果树间伐开出首张处方,建议果农通过间伐的办法,降低果园密度,将每亩苹果的株数降低到30株左右,每棵苹果树上保留的主枝大约在5-6枝左右,如此能大大提升果树的通风条件和采光能力,优化苹果的生长空间,提高果品质量。

  辛勤的付出,让脚下的这片贫瘠的土地焕发出盎然生机,广大果农在技术创新中尝到了甜头。几年来,武拴虎累计推广密闭果园改造、果树间伐技术、苹果膜袋加纸袋双套袋技术面积5万亩,使农民增收3600万元。累计共使农民增收6800万元。他每年接受农民面对面技术咨询都在1800人次以上,受到当地农民群众的高度信任和好评。

  美在信心:他坚信现代农业的美好前景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农民朋友对农技推广方式也有了新的要求,由以前那种面对面单一方式推广向信息化、科学化等多种方向推广转变。武拴虎也顺应潮流,从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切入,不断引领群众走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他围绕全镇特色产业“临晋江石榴”“苹果”“鲜桃”“冬枣”“粮食作物”“养殖”六大主导产业,制定出“优质、稳产、高效”综合管理技术指导方案,利用电话、农技宝、微信、手机短信等现代科技网络化服务交流平台,直接和农民视频技术交流,解决广大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他还通过这些现代化推广方式,宣传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扶贫政策、农业法规,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新品种、新技术介绍应用,预测预报当地病虫害发生趋势,指导农民群众进行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减少农药使用量,实现绿色生产。同时,指导广大农民“科学浇水、节水灌溉、节约水资源、降本提质、精细化管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农民收入。

  在农技推广信息化服务方面,他倡导建立了微信交流平台,通过约定时间,进行农业技术讲座。群里成员也可发布一些管理经验、病虫害图片,提出问题,共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服务效率,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针对农民朋友在病虫防治上存在的盲目用药、防效不高等问题,他摸索建立了“农资企业+农业技术指导员+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针对田间病虫发生趋势,他开出具体的防治方案,帮助农民选用对路的农药产品,做到“既开方、又抓药”,实行技物结合,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2016年,在该技术推广模式下,苹果、鲜桃、冬枣亩收入都超过万元以上,临晋江石榴亩收入达到1.5-2万元,亩平均增加收入2000-3000元。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无悔。爱这行、痴这行、钻这行,在农业技术推广的金光大道上,老武就是一个孜孜不倦、始终不渝的行者,永不懈怠、从不疲惫,因为他是广大农民心目中的好站长、农民的贴心人、农民的帮扶人、领导心中的好干部、同事心中最尊敬的人。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