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7 11:06:51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人生到世界上来应该有所作为,不能终日无所用心。”这是荣获国务院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的辽宁省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方子山常说的一句话。
这位“用心”人,为解决建平县干旱少雨这一气候难题,积极引进节水滴灌技术;为增加土地复种指数,探索出了辽西北地区马铃薯高效复种模式及配套技术,实现了早熟马铃薯一地多收;为解决谷子间苗难问题,研究推广谷子地膜覆盖机械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为解决玉米稀植单产低问题,引进推广耐密品种缩距增株技术。
专注田畴潜心做事32年,时光荏苒间,方子山由风华正茂变成两鬓染霜。
推广马铃薯几十万亩
对于建平县杨树岭乡德吉勿素村的农民来说,方子山再也熟悉不过。为做好包村入户搞好服务工作,他科技承包对象就是德吉勿素村,常年走乡串户到地进行技术指导,使该村4500亩地全部更新应用了马铃薯脱毒种薯,农民亩增收1000余元。
1985年,方子山从朝阳市农业学校农学专业毕业,来到建平县示范繁殖农场任技术员,开始了此后一直在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一线的工作历程。
当时的示范农场条件简陋,出差需自己垫钱,住最低价的房间。年轻气盛的方子山觉得这些都不算个事儿,倒是人们种植的很低的马铃薯产量让他心有不甘,因此,每次出差他都会买一些马铃薯背回来。但由于脱毒小种薯个头小,人们不认。他就动员亲戚和在自家地里试种,有效果以后再组织吸引农民去看,由点及面进行推广。
调到县农业中心以后,在一无基础、二无资金、三无技术的情况下,他想方设法建成了马铃薯组培室,并逐渐建立起了马铃薯三级繁育体系。他与法国、荷兰及国内外院校专家合作并进行大量的试验示范研究,最终形成并推广了“以九改为核心的马铃薯高垄双行整薯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这项技术被确定为省级科研成果,经专家鉴定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在省内外得到大面积推广,为破解本县马铃薯品种混杂退化这一制约马铃薯生产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他带领课题组使组培脱毒、茎尖剥离技术一次成功,填补了马铃薯辽西地区组培脱毒技术的空白。
此后,他又试验研究推广了马铃薯一地两收、三收乃至四收模式,取得了年增加经济效益1亿多元的良好效果,累计增加纯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全县马铃薯年种植面积由几万亩发展到几十万亩,多时达到近40万亩。亩产量平均由1500至2000斤,增加到6000至7000斤。近年来,马铃薯已经成为建平县种植业几大主导产业之一。
粮食丰产吨粮田已寻常
朱碌科镇北老爷庙村多年种植谷子,但是产量一直上不去,品种也比较老化。方子山帮助村里引进晋谷21、晋谷40等品种,使5600亩谷子品种得到更新更换,亩提高产量260斤,并改善了品质。
建平县光照充足、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适合谷子等杂粮生产,但由于谷子种、管、收尚未实现机械化,种植该作物存在用工多保苗难等问题,全县年种植面积多年徘徊在1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量仅500多斤。
面对小米等杂粮市场价格高效益好、全县亟待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问题,方子山心急如焚,先是在自己办公室的花盆里种了谷子等杂粮进行对比研究,后来又成立科研团队,他亲自设计试验方案,先后进行了30多次试验研究,设置了100多个示范展示点。
虽然经历了多次失败,但最终还是形成了“以穴播覆膜为核心的杂粮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此项技术推出后,全县杂粮种植面积一路攀升,到2016年,累计推广面积60多万亩,谷子亩产量由过去的500多斤,提高到1000斤左右。
在推广谷子生产的过程中,亲自指导帮助大地合作社、玉岭种植业合作社、汉奎种植业合作社,从辽宁农科院引进3个绿豆和4个红小豆品种,丰富了杂豆品种资源,使建平县杂粮市场更具有竞争力。尤其是大地合作社在即将崩溃的情况下,他积极帮助筹措资金,打井配套,使合作社560亩土地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富硒杂粮,增加了合作社社员收入,为合作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今年全县以谷子为主的杂粮种植面积大幅提升,种植面积达到近100万亩,杂粮已经成为全县最具特色的支柱主导产业。
玉米种植在建平县最为普遍,最多时年种植面积曾一度超过150万亩。但过去由于条件所限,玉米单产水平低,一般亩产仅700至800斤。
为挖掘玉米增产潜力,方子山在多次下乡调研重点研究产量低原因的基础上,从推广耐密品种入手,改革种植方式,配套良种良法,抓点连片辐射带动。全县100多万亩玉米种植密度,皆由亩2800株增加到4000株,由单行垄作全部改为大垄双行。
他主导实施了一系列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包括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玉米“双增二百”科技项目等,促使玉米吨粮田地块大量涌现。2012年,全县粮食产量达到创历史记录的22.3亿斤。2011年至2013年,建平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三年获得东北干旱区“玉米王”挑战赛冠军,最高单产达1254.81公斤。
连续5年获得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
在方子山的率领下,县农技推广中心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5项、全国“千厂千会”协作优秀成果奖1项、省级科研成果10项,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至今已连续5年成为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
这支推广队伍原可不是这样,那还是在2001年,由于工作表现突出,方子山被提拔重用,任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可谓临危受命。谓之“危”是困为当时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人员难调动、经费难保障、工作难开展的“三难”问题十分突出。
面对这些问题,方子山和班子成员经多次研究形成共识,冲破旧观念和老框框的束缚,优化人的管理,讲求用人效益。先后把多名有德、有智、有能的年轻科技人才充实到工作前沿,使之成为农技研发和推广的带头人,在马铃薯、小杂粮、甜菜等近上百个科研项目和领域内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他自己积极跑资金、跑规划、跑批件,单位在无资金、无基础的情况下,经过昼夜奋战、精心管理,建设3个规范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标杆作用。同时在单位负债1000万元的情况下,通过苦心经营,使单位资产达到近亿元。
面对新形势,农技推广工作如何做怎么做?方子山说万事人为本,必须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组织实施了“岗位技能提升工程”,主要有七个方面,即引导自学提技能,加强调研提技能,试验、示范提技能,集中培训提技能,实习讲课提技能,合作交流提技能,学历教育提技能。像开展学历教育,目前仅县农技中心,已有30余人获得了本科文凭,占全部农技推广人员的50%,全面提高了全县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全县粮食产量从十几年前的几亿斤猛增到20多亿斤;小杂粮种植由几万亩增加到近100万亩,地方特色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农技推广工作的强力开展,也为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的农技推广工作实践,使方子山具有真知灼见,他的心得体会、意见建议备受重视。仅2016年,他就两次受到农业部科教司的邀请,登上“四季论坛”做专题报告。
方子山还是辽宁省农委的特聘专家。几年来,他把自己探索总结的农技推广新方法,以“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技推广工作”、“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农技推广人”、“如何建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种植业结构调整怎样调”等为题,在全省巡回讲课,目前已经培训省内基层农技人员3500多人。
在同事的印象中,数十年来,方子山成天不着闲,顶多也就在每年的春节可能会待上一两天,其它的节假日、双休日都与真正的休息拜拜了。
“我觉得工作从来没有停过,但我不觉得累。”方子山笑着说。在农技推广路上潜心耕耘了32年的他,依然干劲十足的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