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7 10:27:24 来源:新华社 作者:
以一个共产党员对农民的真切情怀,余汉清三十二年如一日,放飞着自己“钻研业务,服务农业,致富农民”的理想,在广袤的绿色田野里、在菜农的白色大棚里默默耕耘,为致富菜农、丰富市民的菜篮子付出了青春年华,菜农们见到他就像见到亲人那样热情,像学生见到老师那样尊敬。他以自己辛勤的汗水,赢得了众多的掌声和鲜花,相继被选为区、市人大代表和党代表,被评为市优秀党员和江苏省、无锡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20年来,他获得了部省市各级各类农业科技成果30余项、获得各级各类表彰荣誉40余项。面对成绩,余汉清总是谦和地说:
“向菜农传授技术是我的职责”
农家子弟出身的余汉清,对农民的艰辛有着切身的体会。他时常想,农民种菜不容易,作为农技人员,有责任向菜农传授好技术,帮助他们尽快致富;作为共产党员,有义务密切党群关系,为农民多做实事、多办好事。
1988年,余汉清从淮安调入当时的无锡县蔬菜站工作不久,就和同事们一起挑起了发展市属蔬菜基地、在稻麦种植区普及蔬菜栽培技术的重担。由于水稻田初次改种蔬菜和菜农缺乏种植技术,大白菜、西红柿等栽培技术问题严重,面对忧心如焚的菜农,他深感责任重大,无法及时解决相关技术问题就是失职。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带领同事顶烈日转田头、迎寒冬钻大棚,经过对病株及土样大量的调查分析,终于在最短时间内诊断大白菜根肿病、西红柿疫病是大棚及田间水份过多、土壤环境欠佳所致,并立即指导菜农实施深沟高畦、三沟配套等降渍措施,浇灌石灰水调酸、增施有机肥等配套措施,终于使近千亩蔬菜起死回生,避免了菜农近300万元的经济损失。
多年来,余汉清一直坚持向社会公开承诺24小时提供蔬菜科技咨询服务,菜农遇到施肥、病虫害、药害等一般技术问题,都可以通过电话咨询直接得到解决;对菜农的急事难题,他就不分节假日不分雨雪天赶赴现场帮助解决,最多的一天,他连续赶赴七个蔬菜基地诊断病情、传授技术。菜农沈显兵是一个水生蔬菜种植大户,虽然有多年种植水生蔬菜的经验,但每年种植的茭白虫蛀率都要达到20%左右。2000年,沈显兵到惠山区承包土地种植茭白,在余汉清组织的蔬菜技术培训班中无意间提到了该情况,没想到余汉清过了两天就主动拿着茭白病虫害防治技术材料来到了沈显兵的承包田头,逐一为他剖析原因,讲解防治技术要领,并且每半月到田头会诊一次,直到茭白上市。这一年,沈显兵的60亩茭白基本没有虫蛀,每亩增收400元以上, 他乐滋滋地感叹道:“在惠山区有这样一心为菜农的好站长,真是我们的福份。”
蔬菜专业户不论是本地人、外地人,大多在余汉清的传帮带下成为了种菜能手。葛学云、何从高、郜士团、薛业美、田正国、陈贵喜、韩立荣等一大批人都在余汉清的指导下,成为了蔬菜生产、销售及育苗的老板,成为了蔬菜种植能手、农民技术员。望着一片片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蔬菜基地、一片片长势喜人的蔬菜,菜农们高兴,余汉清也高兴,毕竟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说起余汉清,菜农们都由衷地说:“他是我们真正的贴心人”。听着菜农的赞语,余汉清又给自己加大了责任的法码:
“时代在进步,服务要创新”
以不断提高广大城乡居民蔬菜安全水平为己任,余汉清借鉴外省市先进经验,广泛培训菜农科学用药,联合农林执法大队规范农资市场,与镇级农贸市场、朝阳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互动机制,率先在无锡市探索建立了放心菜准入制试点,实现了市民和菜农的“双赢”。2002年5月,省农林厅领导来区考察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通报全省学习惠山区放心菜市场准入制有关经验。
针对原有防虫网蔬菜管理困难的问题,他会同相关人员探索防虫网室构型优化,创新开发了框架式大型防虫网式结构,申报并获得了国家专利。新型结构的网室增加了抗风能力、开创了叶菜生产的新环境,比原有防虫网室增加了通风性,降低了湿度,为青菜等叶菜的产业化无公害生产打下了基础,为全省防虫网的推广应用作出了示范。
针对蔬菜生产灌溉、生产工序都需要强体力劳动的情况,他带头创新示范推广变频恒压灌溉及微喷供水设施与技术,颠覆了无锡地区夏季中午蔬菜无法浇灌的历史,并获得了国家专利,为现代蔬菜生产提供了一个灌溉新模式,实现了打开阀门即可进行相应的半自动化灌水,做到了灌溉省力化,实现了蔬菜生产劳动密集及高强度农艺环节的省力化措施的重大突破,一年内就在市属基地钢架大棚上推广了3800亩,使单个农户的叶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5亩增加到10亩,菜农经济效益实现翻番。
为破解蔬菜基地存在的土壤酸化及连作障碍严重、蔬菜病虫频繁发生、蔬菜产量质量不高、市民食品安全要求提高等困扰蔬菜产业转型发展与广大城乡居民消费健康的难题,2014年以来,他积极引进、集成和示范推广国内外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新技术,率先在江苏省内5000亩成片推进建设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成效显著。他创新提出的“健康土壤、科学栽培、合理防治”新理念和配套的技术措施,为无锡市解决蔬菜连作障碍、提高病虫防治效率和蔬菜质量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无锡市263行动中化肥农药的减量使用做出了引领,为推进生态无锡创建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做好技术支撑的同时,余汉清也时刻关注菜农产销问题。根据多年蔬菜工作经验,余汉清深知农业要实现产业化,菜农迫切需要从自产自销的圈子中跳出来。他巧用市蔬菜果品行业协会常务理事的身份,带领专业大户对接超市、批发市场、配供中心、食品企业等,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16年,全区蔬菜专业户签订的产销直供合同近7000吨,有力地推动了惠山区蔬菜订单农业的发展。当菜农们夸奖“他的服务真是到家了”时,余汉清情真意切地说:
“更好服务就要挑得起大梁,带得出团队”
为更好的服务菜农、造福菜农,余汉清多年来始终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省级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忙碌劳累了一天的他,经常在深夜坐在书桌前,孜孜不倦地遨游在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的海洋里,不断地查阅资料、总结成功经验教训,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作为主要完成人,平均每年发表1-2篇较高质量的论文、每1-2年完成1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年平均促进菜农增收节支1150万元以上。
新近,他努力成为了江苏创新组建的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中24个推广示范基地主任之一,变不固定的产学研合作为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基地主任的紧密合作,打通了解决重大技术问题的通道。
持续不断的项目实施,他带出了一个强大的蔬菜技术推广团队,组织建立起镇村农技人员、企业合作社技术人员、示范户组成的多层次推广网络,快速传递和推广蔬菜三新技术,平均每年培训菜农1000多人次,累计推广了20多个实用新技术、10多个蔬菜栽培新模式、70多个蔬菜新品种,为菜农致富、丰富市民的菜篮子提供了保障。
针对大多数菜农技术素质不高的现状,他总结多年蔬菜工作实践经验,主持编写了《蔬菜绿色证书工程综合教材》《无锡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教材》,率领推广团队对2000名获得“绿色证书”的菜农进行了系统培训,建立了具有现代蔬菜产业意识的城郊型菜农团队。菜农们都说:“这2本乡土教材,是我们致富的金钥匙”。
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技推广人员,没有惊天动地,但有兢兢业业;没有轰轰烈烈,但有无私奉献;没有辉煌成就,但有群众口碑。他以契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始终如一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时刻牵挂着菜农的生计、市民的菜篮,把平凡的工作做到精彩,在平凡中闪现不一般的光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放飞着朴实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