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6 14:04:45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2016年深秋时节,庄稼遍地金黄,正是农民喜获丰收的喜悦时节。巢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胡鹏今年心里有点儿急,十月间小雨绵绵不断,庄稼地里墒情有些重,他心里直盼着老天早点晴开来,地里排完积水,马上就要着手做小麦、油菜的试验示范了。
从业30年的老胡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就是通过一次次的技术试验、品种展示、测产考种,筛选出适应性强的品种,进行当地推广种植。多年来,经老胡手测试筛选最后达到普遍种植的品种有几十个,当然,经过测试遭到淘汰的更多。日子就在这与农田、泥巴打交道的一天天中消逝,小胡熬成了老胡,黑发染成白发,一颗鞠躬尽瘁服务三农的心全部献给了巢湖广袤肥沃的大地,而胡鹏也收获了他人生的一个个荣誉,先后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1项,省、市科技进步及成果奖16项,荣获科技部粮丰工程先进个人,合肥市拔尖人才等各级表彰30余次,2011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荣誉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创制名茶促增收
上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行情变化,巢湖市炒青绿茶滞销,茶校“科班出身”的胡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进茶园、入茶厂、访茶农、跑市场,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问题的症结是茶叶质量不高、品牌不响,只有创制名优茶,才是解决茶农卖茶难的关键。他打起背包进驻茶厂潜心研究,经过反复试验,先后研制出省级名茶“巢湖银尖”、“巢湖银针”两种绿茶。随后他又参与改进制茶工艺,不断提高茶叶品质,2004年“巢湖银尖”在中国(芜湖)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从参加工作以来,每到春茶采制季节,茶农白天采摘,夜里加工,只要遇到技术问题或茶机故障,一个电话,胡鹏就立即赶到现场,整夜不休息对于他来说是常有的事。茶农感慨地说:“他不辞辛劳帮我们,情比春茶更浓。”2008年春的一个深夜,散兵镇大岭茶厂的茶机出了故障,1万多元的鲜叶必须及时加工,农户给他打来电话,他立即赶到现场,检修机械、指导制茶,直到第二天早晨9点多,鲜叶全部加工结束才离开。近年来,胡鹏积极研究名优茶栽培及机械制茶技术,先后引种无性系茶树良种十多个,引进名茶加工机械100多台套,使名优茶机制量达80%,制作成本降低50%,实现了茶叶提质增效、茶农节本增收。
认真试验提科技
自2003年担任巢湖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之后,针对巢湖市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科学种田水平,胡鹏在分析全市种植业生产制约因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粮棉油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他先后在烔炀、中垾镇主持建立综合试验区,集中开展专题试验,每年组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30多项。与此同时,还在苏湾、烔炀等乡镇布点试验,筛选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在试验过程中,从小区设置、大田管理,到田间调查及考种,他都深入田头,自己动手,严格按照各项规范的试验程序进行操作,田间试验结束后,整理试验数据、撰写试验总结,先后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主持编写了多项适合本地的粮棉油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和地方标准,参与5套安徽省技术规程的编制发布,为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提供了科技支撑。
2006年5月9日,在烔炀镇西宋村进行试验播种,他亲自帮助农户挑水浇苗床,由于路滑,脚一歪,扭伤了腰,他不声不响地直到所有播种工作结束后,双手扒在田埂上,再也直不起腰来,这时大家才知道他的腰严重扭伤了,大家将他背到医院,经诊断为腰部肌肉急性拉伤,医生要求在家静养3个月。当时正值多项试验的关键时期,他顾不上疼痛,一周后就返回试验田。
驻点示范促增产
2005年以来,胡鹏先后主持实施了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农业部粮油棉高产创建、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等诸多项目。他全身心地扑在农业技术推广和示范片建设上,实现了科技人员与农户、种植技术与生产、优质农资与农田的无缝对接。
他长期驻点示范片,在生产关键环节,他带领中心一班人,无论寒冬酷暑,天一亮就下地,一直忙到天黑才上田埂。历年来所实施的项目,均圆满完成建设目标。2015年建立7个部级水稻万亩片亩产741.6公斤,高产攻关示范方达861公斤;1个棉花万亩片亩产121.7公斤;3个油菜万亩示范片亩产242公斤,18个省及合肥市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均达创建目标。
2012年10月,在调查水稻长势时,由于田间落差较大,胡鹏不慎摔倒,造成小腿双骨骨折,手术后上了两块钢板。2013年开春农忙,他便拄着拐杖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大家劝他在家休息,他却只是笑笑,照旧上班。当时胡鹏的腿还没全愈,走路仍然一瘸一拐,但在示范区进入育秧期时,他却再一次出现在田头,手把手指导示范区建设工作。每一次从田头回来,胡鹏的腿都更加肿胀,但他却不以为然。农民感动地说,“有这样真心实意为我们服务的农技员,我们一定要种好田、做好示范!”
创新培训释疑惑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一个人本事再大能力也有限。老胡不仅重科技、做试验、抓示范,更源源不断将自己三十余年掌握的知识、经验与技能,通过农技培训,传播给更多的农技人员与农民。
他不断探索农技培训的有效途径,根据农村的实际状况,利用晚上、阴雨天和生产关键时期,因地因时制宜,采取一事一训、一技一训方式,开展农民培训。随着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近年来,他将培训的重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转变,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培训模式,在集中授课时,采取讲课和农户提问相结合的“互动式”,让农民带着问题培训;选定培训内容时,针对生产实际,选择机械化、秸秆还田等农民迫切需要的适用技术为主题;集中授课后,他总是带着农民走出教室,深入田间地头,现场示范讲解,并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方便农民遇到难题时及时咨询。他每年组织开展培训80多期,培训技术人员500多人次、农民5千多人次,现场观摩300多人次。同时组织建立短信平台和QQ群、微信群,将关键技术措施及时发送给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
进村入户传技能
从2005年科技入户到现在的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中,胡鹏做到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每年联系1个行政村、10个科技示范户,开展包村联户服务。他坚持每年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入户到田,采取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将关键技术传递给示范户。历年农民满意度均为100%、技术指导员年度综合考评均为优秀,2016年被评为安徽省农民满意农技员。
2011年6月,为确保示范户水稻移栽密度和试验示范规范操作,他起早贪黑,帮助示范户拉绳移栽。一天中午1点多,当大家从田里上来时,一名技术员突然说“胡主任你的脚怎么在流血”,回头一看,自己的每个脚印中都有血迹,抬脚一看,原来是脚被扎了个洞,还在流血。在大家生拉硬拽下,他才去卫生所,简单包扎后,他又穿上胶鞋,回到田埂,帮忙插桩拴绳,直到移栽结束。示范户感动地说,“技术员这样真心实意地为我们服务,按他的指导肯定增产增收,我们都听他的!”
尽心竭力培主体
近年来,胡鹏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将服务重点逐渐向新型经营主体转移,通过技术培训、组织观摩、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等措施,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有他在,我们心里就有底气!”巢湖市龙毅胜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赵献祥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赵献祥口中的他指的就是胡鹏。2013年,赵献祥回乡创业,起初承包了200多亩地种植水稻,有天,水稻发生了问题,他想起在一次培训会上,胡鹏留下电话号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就打了个电话,不到一个小时他就来到田里,查看病情,做了详细指导,很快水稻就恢复了正常。这件事让赵献祥深受感动的同时也信心倍增,在胡鹏的建议和指导下,他先后建立了家庭农场和育秧工厂,并示范应用稻鸭共育、种养结合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目前承包土地1000多亩,购置了旋耕、插秧、收割、烘干等机械设备。每年为周边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2000多亩,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我们都听他(胡鹏)的,他让我们怎么干,我们就大胆去干!”赵献祥说。
胡鹏一心扑在农技推广事业上,忙得顾不上家,连已高龄的父母住在农村都很少有时间去看望,爱人有时也有意见,但他总是笑着说“谁叫我干了这一行呢,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干了农技推广,就要做好本职工作”。30多年来,他与农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农民把他当成了知心朋友。烔炀、中垾等地科技入户示范户及示范片农户,自发制作了“送科技下乡,富一方百姓”、“服务三农楷模,传送科技先锋”等多面锦旗,送到巢湖市农委,以感谢胡鹏他们的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