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十佳农技员

漫道平生堪为牛

——福建省福安市农业局推广研究员王道平

2017-10-26 14:03:31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福建农学院园艺毕业的王道平,踏出校门后就一头扎进福安市农业局经济作物站的“一亩三分地”。这一干就是30多年,如今年近花甲的他,已是满头白发苍苍。

  心系经作 甘当黄牛

  有人说,他的头发全是为福安的“三农”累白的。谓予不信,你看看他的工作历程表就全明白了。一年365天,他至少有200天待在农村,双休、节假两个词汇,他的字典不曾收藏。仅去年一年,他就利用双休、节假日在乡镇农村开设了15期果蔬培训班,受训农民达1000多人。为了促进农业增产和果农增收,这些年来,他注重推广葡萄、枇杷果实的套袋技术,每年仅葡萄、枇杷果实套袋就达2亿个,这样既解决了南方高温、高湿易发病虫害的难题,又提高了果实的座果率和优果率。为了推广葡萄、水蜜桃、杨梅避雨栽培技术,他整年奔忙于福安的各个乡镇,帮助果农建起了6000亩避雨大棚,使之形成规模。一年五一节,他应邀下乡帮助果农防治杨梅肉葱病,他与几个果农爬山涉水赶赴杨梅山,走着走着,他突然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地上,他意识到自己严重发“痧”了,为了不影响帮助果农防治果病,他索性坐在地上,称自己走累了要坐着休息一会儿,叫果农们先走。果农们离开他的视线后,他就自己用手刮起“痧”来,等“痧”症消失,他便从地上爬起,赶到果园完成防治事宜。

  类似这样的事情王道平遇到的又岂止是一两例。

  前年大年三十,王道平为防治杨梅根腐病,与几个果农守在苏阳东魁杨梅山上,结果被瓢泼大雨淋得像个落汤鸡,一身湿辘辘回到家时,老婆嗔怪他:“哪有人干工作像你这样玩命的!”嗔怪归嗔怪,其妻还是熬了姜汤为他驱寒。因为理解,这些年妻子才对他的倔牛劲没有丝毫怨言;因为理解,妻子才对他的无私奉献给予默默支持。都说“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事实确实如此。这些年,当王道平完成了《穆阳水蜜桃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并获得福建省农业科技二等奖及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当王道平完成了《冬种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太子参良种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南方葡萄“五新”集成与标准化推广》项目,并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当王道平完成了《脐橙冬黄防治技术研究及应用》和《东魁杨梅引种、优株选育鉴定及配套技术研究》项目,并获得宁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一系列的奖项时,王道平就会看到妻子经常把笑意写在了脸上。

  科技投入,确保效益

  王道平为了满足福安当地20万市民的菜篮子需求,他积极倡导推广蔬菜日光保温棚生产技术,促成全市各地建成650亩日光保温生产大棚示范基地,基本解决了全市冬季蔬菜生产品种不足的问题。此外,他还大力宣传动员菜农利用果园越冬土地空闲,推广果园套种蔬菜1.3万亩,不但缓解了冬季蔬菜不足带来的压力,而且增加了果农菜农立体栽培的收入。

  王道平为了避免全市农业因干旱而导致欠收,力促节水灌溉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建立了节水灌溉示范基地1000多亩,有效解决了夏秋旱期经济作物的供水问题。在此基础上,他还采取水肥一体化措施,教给农民水分、养分的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供给作物,使作物优化生长。为了解决葡萄因低温休眠不足问题,他还教果农应用破眠剂,使葡萄萌芽整齐和发梢有力,这项技术仅去年他就示范推广1.3万亩。为了对福安经作品种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几年来他走南串北引进“晚香”“青冠”“红阳”“徐香”“天草”“红果”“香眼”等9大类24个优良品种,这些品种的栽培推广,均成了福安果农菜农的“金宝碗”。

  硕果累累,默默奉献

  作为福安市农业的精英骨干,这些年王道平负责承担了福建省下达的部、厅的《畲乡刺葡萄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优质葡萄产业技术集成应用与产业化示范》《晚熟龙眼品种结构调整》《杨梅肉葱病机理及防范研究》《脐橙冬黄防治技术研究及应用》《东魁杨梅引种、优株选育鉴定及配套技术研究》《冬种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等16大重大科技项目,并参与了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的工作,在省级以上CN刊物发展论文21篇,有的还被全国学术大会选用呢。除了上述成果获得全国、全省丰收奖、科技进步奖外,他本人亦被当地政府授予“优秀专业人才”称号,并享受政府津贴,去年他还被福建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科技创新是王道平的特质,当黄牛接地气是王道平的秉性,这些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探寻品质、产量、效益俱佳的新品种,选择技术先进成熟、产业化和市场化前景的,可带动农民增收的好品种。为此,他力促在全市建立了种苗繁育、良种示范和标准化基地,实现了福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他引进早熟梨“青冠”,优质猕猴桃“红阳”“徐香”果桑“无籽大十”“红果2号”柑橘“贡柑”“红美人”,葡萄“红富士”以及龙眼“晚香”等优良品种,手把手教给果农菜农各种种植技术,经过多年锲而不舍传输挈带,这些农人均掌握了一门乃至多门技术,他们培育的果蔬有的成了“福建省名牌农产品”,有的取得“国家无公害认证”,有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有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有中国最具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王道平,就像一头实在、憨厚的老黄牛,他无需别人吆喝,也会全心全意为我国的“三农”默默耕耘,默默耙犁……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