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6 13:49:21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陈有林,男,1957年生人,1974年高中毕业后回乡任洪湖乡良种场技术员,因其在良种繁育、推广工作中业绩突出,1977年被调入人民公社农科所任种子员。从此他就爱上了农技推广这一行,扑下身子从事农技推广43载,一直在基层一线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从事服务“三农”的工作。他先后经历了当地多代当家品种更新换代和稻田除草剂推广使用;两次下海南制种,在当地建立优质稻品种繁育基地,积极推广种植优质稻;引进推广优质早熟高产东北大豆品种;稻田配方施肥、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农技推广工作,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发展,为农民增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充分发挥技术专长,为农民排忧解难
2010年6月中旬余江县遭遇特大洪水,洪水将大片水葫芦等恶性杂草带到洪湖乡2个村的稻田上,水退了草却不走,将千余亩稻田被覆盖得严严实实,而且水葫芦长势茂盛,株高超过1米。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处理?查资料、咨询都没有答案,因为当时国内还没有先例,并无经验可借鉴。两个村上千农民兄弟焦急万分,时间不等人,早稻损失姑且不算,如何将杂草除掉按时栽插晚稻才是最重要的。有的农民自己购买除草剂去喷洒,用去了几瓶却毫无效果;有的农民将水葫芦从田里面拖到田埂上,结果还未拖到十分之一,已是无处堆放。面对如此困境,洪湖乡党委政府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陈有林。接到任务后他走遍受灾的村组农户家里,把田间地头当作“观察室”“实验室”,通过大量的分析、研究,陈有林认为要通过“四步”来清除水葫芦的灾害,首先是进行排水;第二是解决水葫芦蜡质层问题;三是水葫芦长势茂盛,叶面积系数非常大,必须有充足喷水量才能起到防止作用;四是药剂的选择很重要,既要有防治效果、又不能在土壤中积存,影响以后农业生产,用陈有林自己的话说就是“不做千古罪人”。通过采取化学除草、加腐秆剂机耕的方法,历经12天辛劳,完成田间清理按时将晚稻栽插,获得大丰收,挽回经济损失120余万元,农民兄弟们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经过这次实践,陈有林还结合洪湖乡的实际制定了全乡水葫芦防治办法,就凭这个,陈有林还得到了时任江西省农业厅派驻余江救灾工作组组长的表扬。
心系农技推广,助力农民增收
无论是气候宜人的春秋,还严寒酷暑的冬夏,陈有林总是出现在各个村组的田间地头、培训课堂和农户家中,实实在在为农民服务。其他像他一样接近退休年龄人员或许早就回家颐养天年了,可是陈有林心里装着全乡的农民兄弟,认为自己在岗一天就要服务24小时,2015年曾因工作劳累两次脑梗塞住院,出院后未休养继续上班工作,竭尽全力做好群众期盼的事。近几年来通过推广新技术、新品种6项,陈有林累计创造社会效益近1500万元。
江西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洪湖乡更是传统的农业乡镇,主要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兼营蔬菜、油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因此,使用农业技术在种植中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成为乡农技站第一要务,怎样将县农业局的部署技术推广任务落到实处,发挥科技生产力作用,这个课题摆在了陈有林和乡农技站的面前。全站在陈有林的带领下,通过开展户、组、村扎实全面的调查研究,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三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作用,加速技术推广。“要致富,瞄准示范户”,陈有林深知,在农村要推广一项好的技术,上一个好项目,光依靠农技人员讲解,作用有限;如果有人带头做了,让其他群众看到实实在在地好处,就会有人照着做,带头做的人有了经验,其他人也就减少了风险,技术或项目更容易推广。为此,他引导全乡建立科技示范户70户,有效地实践了上述做法。例如在水稻配方施肥、多用一斤种增加百斤粮、一斤石灰一斤粮等技术推广项目时,采取先印发技术资料,将技术向科技示范户讲解,加强技术指导,依靠示范户的带头作用,使得这三项技术推广面积得到逐步扩大,到2016年,水稻配方施肥推广12000亩,多用一斤种,增加百斤粮推广8000余亩,一斤石灰一斤粮推广5000亩,共节本增效813万元。
带领大户干。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农村种粮大户逐年增多,全乡水稻面积近半是大户在耕种,节约生产成本、增加产量是每个种粮大户追求的目标,陈有林准确地把握到了这一关键,在水稻三控栽培技术的推广上就瞄准这个关键,在种植上通过氮肥总量控制、氮肥分阶段调控、改二次施肥为三次施肥,氮肥后移,依据叶色调整施肥量,适当增施钾肥,主攻大穗,减少无效分蘖,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控制病虫害发生,达到了大户们日思夜想的目标,使更多的人看到了农民有钱赚、农业有希望、农村有奔头。通过2年的努力,在全乡推广该项技术8500亩,节约成本33万元,增加产值49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依托技术培训,告诉农民怎么干。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的养生意识得到大幅度提高,为改变当地油菜品种老化、菜油品质不高的现状,陈有林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专门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培训,每个村举办1-2期“双低油菜栽培技术”培训班,主要讲授食用双低菜籽油的好处和双低油菜栽培技术,村民们兴趣高涨,表示来年一定淘汰老品种,种植双低油菜。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推广双低油菜1.1万亩,创造经济效益50万元,进一步改善了人们饮食结构,提高了健康水平。
积极投身农业改革,促进当地农业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不断推进,2014年余江县开展农村土地登记确权颁证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在基层贯彻落实中不走形、不偏向,陈有林积极参加县农业局组织的业务培训,仔细学习研究下发的相关资料,深入领会了确权工作的重要性、时间步骤和工作要求,结合全乡实际出台了工作方案,农村土地登记确权工作在全乡全面铺开。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总结,还制定出了“五个一”的确权工作方法,即:1、开好一个动员会.2、组建一支好的工作队伍,将老干部,尤其参加二轮承包分田老干部、农机手等熟悉本村田块的人吸收到确权工作组中去。3、认真制定好一个确权方案。4、认真做好一次培训,使工作组成员真正弄懂、学会工作方法、要求。5、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工作,每个阶段用5-7天时间完成工作内容。经过实践检验,该工作法切合实际,工作成效明显,群众反响很好,为其他兄弟乡镇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自土地确权工作开展以来,陈有林经常是“五加二”、“白加黑”,每天奔波于全乡各村组,使洪湖乡的土地确权工作有序、快速、高质量完成,走在全县的前列,承接了全省、全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现场会的召开,洪湖乡土地确权工作也得到了国家农业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2017年,余江县农业局考虑到陈有林经验丰富、作风务实、态度认真,将全县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放在洪湖。重担在肩,陈有林在退休之年仍然在忙碌、奔波着,从方案的制定、培训材料的编写、各个阶段工作的推进、政策咨询等等,无不亲力亲为,完全没有进入退休状态,更没有“人到码头车到站”的心态。目前全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正在有序地开展,并得到县领导肯定。陈有林同志说,虽然今年我退休了,但是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在我手里一定做好,而且还要做好传帮带,不让全乡的农技工作在我手中脱节,使技术推广后继有人。
四十余年来,陈有林甘当“老黄牛”、乐做“贴心人”,扎根基层农业第一线,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领导心中的好干部、同事眼中的好站长、群众心中最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