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十佳农技员

汗水挥洒桑梓地 换取乡亲笑开怀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冯传荣

2017-10-26 13:43:52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2013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2016年,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15年,被枣庄市委、市政府授予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3年被枣庄市科技局、枣庄市财政局评为枣庄市第十二批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学科带头人;2012年,被市中区委、区政府授予“市中转型先锋”荣誉称号;2015年,被市中区委、市中区政府授予2014-2015年度“优秀政协委员”。作为枣庄市市中区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的冯传荣,这一个个沉甸甸的荣誉,有力诠释了她三十年如一日情系乡土服务三农的闪光足迹。

  痴心农技情未了,精益求精无止境

  今年52岁的冯传荣,出生在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镇冯刘耀村,祖祖辈辈以务农为生,人口多劳力少,每到收获季节,只能旷课回家帮助割麦子、砍玉米、刨地瓜,汗水交织着泪水,三夏三秋都在流。

  1984年高考,冯传荣进入了录取分数线,填报的五个志愿全为农校。当时她的老师、同学们很不理解,家里人也反对,但是她心里始终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学好本事来改变生她养她的这片土地。三年后,她如愿分配到了市中区农业局植保站,做了一名技术人员。

  要揽瓷器活,得有金刚钻。刚参加工作的冯传荣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她不满足学校里的所学知识,注意利用一切机会加强自己的政治业务学习,除及时了解掌握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外,每天都认真阅读农民日报、农民文摘、中国农技推广等刊物的农业科技文章,不断拓展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大脑,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为尽快建立符合绿色食品安全生产标准的植保技术体系,她开始新农药应用与农产品安全生产方面的试验研究,摸索出一整套安全使用无公害农药的技术和方法,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示范推广。特别是近几年引进的生物菌肥与菌剂,经过多地多作物多季节的试验,提出了“保健栽培”技术理念,这一管理理念已彻底解决了因土壤恶化造成的各种病虫害,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土传病虫害的问题得到了突破,为长年种植的老棚找到了一个以菌克菌,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可持久利用的栽培方法。这样,减少了农药与化肥的使用量,在正常管理下很少发病,延长一到二个月收获,提高了产量,提升了品质,在草莓、黄瓜、番茄、辣椒上表现都很突出,为种植户亩增效益3000-5000元,并为全市农产品安全生产及各大蔬菜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让更多的乡亲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冯传荣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农技推广上。三十年来,她先后举办培训班100余场次,赶科技大集10多次,培训农民8000余人次,编写发放技术明白纸10万余份。在枣庄市广播电台金色乡村栏目进行现场专家联线50余次,并在南京、武汉、合肥全国植保会上,为山西凯盛肥业的全国客户做专题技术报告,2016年8月又应四川及重庆的辣椒种植大户的邀请去重庆为他们讲解了辣椒保健栽培的技术规程,2016年12月应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中国农技推广》杂志社邀请,在2016微生物肥料推广应用交流暨《中国农技推广》理事单位座谈会上做了“微生物菌剂在绿色蔬菜‘保健栽培’中的应用”专题汇报,把研究的绿色蔬菜“保健栽培”技术推向全国各地,为食品安全、土壤改良撑起一片天地。

  实践出真知。对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也使她的业务取得了各类成果奖励,先后获得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7项、山东省技术市场科技金桥奖1项、淮海科学技术奖2项,枣庄市农牧渔业丰收奖3项。在国家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10余篇。

  关键时刻显身手,解急救困见真功

  冯传荣的足迹踏遍了枣庄市市中区每一片农田,她是市中区的农业活地图。每个有规模的种植户都知道她的名字,在栽培种植管理上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只要找“植物大夫”冯传荣,就一定会得到她的“灵丹妙药”。

  2010年7月份,永安乡一位村民打电话到区农业局,说他的玉米打错除草剂了,一直在死,快来看看吧,要不老婆就喝农药了。她马上赶到现场,老夫妻正流着眼泪在地边等着。玉米过了大喇叭口期,她钻进玉米地后仅能看见头部,全身汗水的从西头走到了东头,玉米叶片把胳膊拉的一道道红印透着血汁,全田看了一遍,死亡的几棵是由于玉米害虫钻柱茎杆,又赶上下雨高温而引起的茎腐病,他老婆用的是麦田除草剂对玉米没有伤害,原来是无知的卖药人员把她吓着了。她耐心向老夫妻解释了原因,经过她的劝解,老夫妻露出了笑脸,非让去他们家吃饭,冯传荣开玩笑的说,饭不吃了,玉米能吃的时候来吃鲜棒子。没想到一个月过后,那位农民真的装了一袋子玉米送到了农业局院内,千恩万谢溢于言表。一点小事一句话挽救了人命,对她的触动太大了,农业技术不仅仅是对植物……

  2015年3月26日,接连接到台儿庄区南洛村村民秦兴华5个电话,说他的黄瓜出了问题,听到他那焦灼、迫切的话语,她推掉所有事情,去了南洛。棚内的情景让她大吃一惊,从业30多年来,从未见过这般惨状,黄瓜蔓上只有上部三片叶是绿色但还带着病斑,整个棚弥漫着濒临死亡的气息。救还是不救? 救,没有成功的把握;不救,不忍心看到他夫妻二人那期盼的目光,伤心的泪水,那几万元的投资可是全部的家底呀。他们不断的感谢、哀求,让她没有一点推脱的余地,成与不成都要一试。找来铲子,挖出了根,根系很弱但没死,病都在叶片上,霜霉、角斑、靶斑。当时制定了一套治疗方案,并教给他处理方法,及管理大棚的注意事项。一星期后,他儿子发来了整棚叶绿花黄的照片,整个棚焕发了勃勃生机,半个月后又重新结瓜了。他家当年不仅收回了成本还净赚了一万多元。同样的方法,她又挽救了四十多个大棚,为他们挽回了损失,得到了种植户的认可与信赖。

  打造农技110,植物大夫美名扬

  12316是三农服务公益热线,自从2011年开通后电话不断,种植上的问题都转接给她。2011年以来,冯传荣经常接到外地农民打来的电话,果树的、花卉的、苗圃的、中药材的等等,什么地方的都有,她总是给人耐心解答。一次,有一位济南的客户打来电话,咨询大棚蔬菜种植的问题,她耐心的给客户讲解,交谈后感觉到咨询者不是种植户,问后才知那是农村大众的记者。2012年1月5日的农村大众致富导刊以“一个电话考出12316诸多问题”为题,公布了山东省农技热线存在的问题,而冯传荣的解答是让记者恋恋不舍非常满意的唯一一位。

  微信的开通,让每一个有手机的种植户就如面对面。近几年,冯传荣被农业局安排到旺达农业科技公司做技术顾问,她利用晚上时间,一村一村的为种植户讲解种植技术,解决存在的问题。借助微信平台,她建立了旺达种苗群和冯传荣工作站,把大多数有微信的种植户拉入到群内,能在群内依靠图片就可解决的问题,就可直接解答,在群内经常发布新的技术信息。500名微信好友,有90%为种植户,每天解答他们的问题成了她一项最紧急的业务。

  “有困难,找冯姐”。多年来,冯传荣的手机就是农技110,早上5点多就有人打电话,睡梦中的她也从不挂断电话。一天下来手机的辐射造成她头疼脑涨,女儿心疼妈妈,买来蓝牙耳机,过多的电话带上耳机仍然是耳膜疼痛难耐,但她依然是24小时开机,从不拒绝一位农户的咨询。

  由于长期休息不好,46岁的时候她患上了高血压,仍不顾家人的担心与反对,一直奔走在田间地头,从来没有节假日。80多岁的老父亲调侃她说,“她比省长还忙,来一趟给掏火的一样”。

  斗转星移30年,怀着爱岗敬业的赤诚之心,冯传荣从未离开过自己热爱的这片热土,足迹踏遍了枣庄的五区一市、临沂兰陵、徐州贾汪的各大种植基地。“每当看到乡亲们开心的笑脸,我觉得再忙再累也值!”这就是冯传荣,一名基层农技工作者发自内心的回答。在农技推广的道路上,她将不忘初心,一如既往的默默奉献,尽力放大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