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4 14:32:29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万泉河畔,琼海大地。在这片热土上,不仅有红色娘子军铿锵的红色传奇,还有博鳌亚洲论坛发出的蓝色交响乐,更有一批大地之子——农技员,为了这热土更美丽,为了这大地更丰收,长年累月,默默耕耘,周王鼎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当地百姓说,周王鼎一年到头从事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其实,他就是一粒响当当的良种,在家乡肥沃的泥土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像一个优良品种,播到哪哪就盛开丰收的花结丰硕的果
庄稼一枝花,全靠种当家。水稻瓜菜等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是周王鼎的一大职责和重要课题。
琼海市大路镇大路洋,是该市乃至海南省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窗口”作用和辐射作用,他把这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联系点,长年驻扎在这里从事水稻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
水稻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关系到全市粮食的增产增收和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选择大路镇江湖村支部书记杨传仁作为带头试验示范户,除了按季节定时下去进行技术指导外,平时经常保持热线联系,及时掌握品种试验数据资料,碰到发生自然灾害或病虫害情况,更是吃住在农户田头。杨传仁在当地被称为“百姓铁”(指经验丰富的老农),从1990年代便作为“试种专业户”,除了用自家农田作为试验田,必要时还带头周边村民一起试种,面积从几十亩至几百亩不等。几十年来,与周王鼎他们朝夕相处,无不感慨地说,周王鼎工作认真较劲,试验种植每个环节事必躬亲,毫无含糊。逢验收时,亲自下田收割、过秤、核实。有个别试验示范点,由于相关部门对试验种植农户有一些肥料农药补贴支持,当地村干部打算用试验示范田送人情,他坚持原则,杜绝这种现象,从而保证试验效果的科学性。
30年来,他先后主持参与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累计面积达710.55万亩,累计新增社会经济效益达21.98亿元,为该市“三农”发展带来了切切实实的效益。共引进示范水稻新品种300多个,成功推广20多个。其中成功推广杂交稻Ⅱ优128,1998年-2005年累计推广面积60万亩,新增产稻谷42000吨,新增社会经济效益达13371万元。同时,承担国家农业部的水稻高产创建项目,从2010-2015年间,累计创建高产示范区面积14.7万亩,平均亩产491.4公斤,比全市五年平均亩产高163.6公斤,增产粮食2411.4万公斤,按目前市场最低价格每公斤2.6元计算,增加效益6269.6万元。
除了解决“有粮吃”,还要解决“有钱花”问题,2000年~2008年间,他承担省种子站瓜类、辣椒、番茄等新品种对比小区试验、示范项目,供试品种有496个,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该市推广种植的新品种10多个,其中2005年2月“湘研3号”“湘研13号”引进示范推广项目获得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给当地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当地农民群众增产增收。
像朴实的泥土,默默地献身且不希冀回报
一位作家曾这样赞美农技推广员:“她像泥土,朴实无华,为了长出丰收的果,她把自己深埋,当人们欢天喜地分享丰收的果实时,她默无声息。”这不是周王鼎的写照么?
推广水稻塑料盘育苗抛秧技术是周王鼎感觉最艰苦也是最得意的工作。目前,全市水稻塑料盘育苗抛秧覆盖率达96.8%。1997年-2017年,累计推广水稻塑料盘育苗抛秧技术面积达595.36万亩,总产量2001000吨,新增总产量155984.32吨,新增总产值32756.7万元,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61354.46万元。该技术具有省种、节劳、高效,深受农民群众欢迎。本项目1999年获全国、全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和二等奖,2008年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
在推广水稻塑料盘育苗抛秧技术工作的日子里,为了赶季节,他日以继夜,任劳任怨。为了使群众信服,打开推广局面,1996年被立项为该市农业重点推广新技术项目后,他又是参与项目的方案设计、技术措施制订,又是进行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举办抛秧技术骨干培训班,还负责“水稻塑盘育苗抛秧技术”录像摄制,制作200多盒科教片在当时全市21个镇进行播放。农民群众是最讲实际的,他需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技术指导。为此,他首先自己抓紧熟稔抛秧技术,然后亲自进行抛秧技术现场演示,使该项技术迅速在全市推广应用。
百姓看到周王鼎他们在田间劳作的情形,开玩笑地说:“这个才是正牌的共产党干部。”分管农技推广工作的农业局副局长雷震肯定地说,周王鼎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日晒雨淋,为农技推广奔忙在田间地头,晒得黑黑的,不仅表面像个农民,而且农活件件在手。
新技术推广应用是农技工作的重要一环。2002年~2003年5月,他承担省农业厅瓜菜无公害生产—日本酵素菌技术应用示范面积600亩,项目通过省农业厅组织专家组鉴定验收,新增社会经济效益31.23万元。该项技术已在全市瓜菜、香蕉、蕃石榴、菠萝、胡椒、荔枝、槟榔、水稻等农作物上应用,迄今推广面积累计可达62.1%以上,该项目2004年获琼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2003-2005年实施琼海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完成农业部下达的“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任务。项目自2001年开始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由10万亩扩大到16万亩及15万亩水果基地和21万亩水稻生产基地,累计新增社会经济效益2.24亿元,该项目2007年获琼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不断提高当地农民的科学素质和耕作水平。
像农作物发达的根系,深情依恋肥沃的田野
如果选用一物形容周王鼎对农技推广工作的热爱,那么,非“根”莫属。
周王鼎1987年从海南农校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工作,与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热爱自己的专业。曾经几次,领导打算推荐他到乡镇任职和转行回机关,他不为所动,坚守初心。
为把科学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群众掌握丰产技术,他坚持下乡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农技推广工作,对象是农民,不像机关按部就班,他经常要放弃中午或节假日时间,深入农户田头开展工作。近几年来下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现场会462期次,受训198127人次,接受技术咨询19380人次,并制定技术方案、技术措施和撰写技术培训教材48份。同时还制作10多部科教幻灯片,摄制200多盒“水稻抛秧技术”录像带,并采用课堂讲解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农民群众看得见,学得到。
那年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他主动请缨到任务艰巨的博鳌镇北山村,全村早造1290亩总产592.95吨,比2004年早造增产122.1吨,出现单产达680公斤的历史最高记录。晚造1690亩,总产708.14吨,平均亩产419公斤,比2004年晚造增产65公斤,增产率18.4%。该村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先进村”,本人获农业部“先进农业科技普及宣传员”。
为了扩大农技推广效应,他在勤于实践的基础上,善于总结工作经验,积极撰写科技推广资料、意见,每年的农作物种植品种季节安排,风灾水灾应急措施,上报市领导用以指导工作,供领导决策参考。此外还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发表于《海南农业科技》《中国农技推广》《种子世界》和《中国瓜菜》等刊物,比如《超级稻早造高产栽培技术总结》《“一沣”系列生物有机肥在青皮冬瓜上应用效果》《小果型番茄品比试验》《黄灯笼椒高产栽培技术初探》《江淮五号黄皮尖椒高产栽培技术》《小南瓜(笋瓜)栽培技术规程》《优质常规稻桂农占丰产示范栽培技术研究》等这些农村实用技术,还编著琼海市新型农民培训教材,包括《无公害瓜果菜新技术—酵素菌应用技术》《冬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辣椒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香蕉高产栽培实用技术》《水稻栽培技术》《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等多篇,为不断提高琼海农技推广工作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路耕耘,一路收获。这些年来,他参与实施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项目,先后获得部、省、市级奖励和表彰10多项:1999年“琼海市水稻抛秧技术的应用推广”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同时获海南省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2005年“湘研3号、湘研13号泡椒引进示范推广”获得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2006年“优质杂交稻Ⅱ优128引种、试验、示范与推广”获得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特别是近五年来,“长丰2号紫长茄引进、示范及推广”获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三水黑皮冬瓜引种试验及示范推广”获琼海市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丰产优质抗病黄瓜新品种‘海大2098’中试、示范与推广”获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丰产优质抗病黄瓜新品种海大2098中试、示范与推广”获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由于出色的业绩,他先后荣获农业部“先进农业科技普及宣传员”、海南省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无公害农产品优秀检查员”和“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等荣誉称号。
谈起几十年农技推广工作的感受,周王鼎憨厚地笑着说:“没有什么比群众认可、自己的工作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最快乐。”
周王鼎就是这样,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干苦干,朴实得像无言的种子、厚重的泥土、贲张的根系,简单的人生,丰富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