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4 14:07:45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在云贵高原深处,有一位长期服务山村的农业科技人员,他通过不断学习和更新农业技术,深入家家户户提供种养殖技术服务和保障,挽回了农民的损失,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依靠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技术,获得了当地老百姓有口皆碑的赞誉,他就是贵州省剑河县磻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彭栋梁。
扎根基层,一干就是25年
彭栋梁从小就勤奋好学,并考上了剑河高中,1979年即将高中毕业,那年冬天,村里一把大火烧毁了他家的房屋,也烧毁了他的前程。看到一家四弟兄都在读书,家庭负担过重,他只有选择退学,和父母一起在家恢复生产,建设家园。
爱学习的彭栋梁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坚持半工半读,自费到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剑河县分校学习畜牧专业,并将学到的畜牧兽医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在那个年代,乡镇虽然设立有“农业三站”,配备有专职畜牧兽医技术员员,但因人员编制和经费问题,整个乡镇只有一两个公职畜牧兽医技术员,村级兽医员相对短缺,这为好学肯做的彭栋梁提供了展示技术专长的机会。生产实践中,他一边向书本学习、向老前辈、老兽医员和县、乡畜牧兽医技术干部请教,一边大胆探索畜牧医术之道。先从自家养殖的畜禽病理诊治入手,再帮哥兄、叔伯家医牛救马,义务为乡邻治疗畜禽疫病和开展动物防疫工作。这样循序渐进,周而复始,跑遍了周边的村村寨寨,经过多年的实践历练,他的农村畜牧兽医方面技术不断提高,还练就了许多治疗大牲畜的绝活。服务期间,除了收取治疗药物基本费用外,其他分文未收,他的医德医术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赞扬。由于他技术高超,服务态度好,短时间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乡村兽医技术员。1992年,州里从农村优秀青年中招考干部,他积极参与,并脱颖而出,成为全县第一个考进政府机关的农村青年。这年,他被分配到距离家乡不远的邻乡敏洞乡农牧站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农业科技人员职业生涯。由于他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参加工作两年后就提任为敏洞乡农牧站站长。
剑河县是边远落后的国家级贫困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大农村经济落后,农业生产水平极低,当时的敏洞乡是剑河县1992年建并撤后新建的一个乡,农村没有公路,农村电网也没有进村入户,老百姓生活水平非常低下。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彻底改善农村种养殖品种结构,提高农业生产产量和效益,成了各级政府和基层农业部门面前的当务之急。作为一名基层的农业干部,不但要学会畜牧兽医技术,还要学会种植业方面的工作技能和推广种植业科技的本领,尤其是作为一名基层农牧站长,彭栋梁深深懂得了肩上承担的工作责任的分量。为此,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彭栋梁积极运用所学农牧科技知识,在服务边远山区农牧生产实践中展现身手。当时在贵州边远山区才开始推广杂交水稻,而敏洞乡则是剑河县最边远的经济落后乡之一。一开始,广大群众不相信杂交种子的增产潜力,对 “半旱式”、分厢栽培、水稻无土两段育秧的繁琐种植方式更加抵触,认为这些种植方式浪费劳力,还存在杂交稻出米率低、口感太好增减饭量,导致家庭不够饭吃的落后思想。为了大力推广“半旱式”、分厢栽培、水稻无土两段育秧等高产实用技术和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新品种,提高群众的接受率,彭栋梁带领乡农技干部跑遍了全乡的村村寨寨,依托村级农民夜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宣传先进种养殖业技术和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双杂良种”的产量品质优越性。为了让种植技术和推广良种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提高“双杂良种”的推广率,在他苦口婆心的动员下,乡农牧站在敏洞、沟洞、高丘等重点村寨动员村干部和自己的亲戚好友建立试验田,自己亲自下田做好田块准备示范,然后回到乡里,搭建了水稻两段育秧大棚,熬战了五、六个日夜,杂稻秧苗育成了还亲自挑运到试验田,手把手教村民寄栽秧苗和田间管理技术。通过了4年走村入户的艰辛努力,使当时的敏洞乡18个村村民全部改变了新法无土两段育秧,每年的“双杂良种”推广率都在95%以上,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该乡利用四年的时间实现了粮食总产“翻番”的目标, “双杂”推广两种良法深入民心,彻底改变了该乡农民群众年年不够饭吃、年年有余粮的局面。
因为工作突出,七年后县农业局决定调他到离县城不远的乡镇工作,但考虑到上有年老体迈的父母,下有正在读书的小孩,他还是放弃了这一优厚的条件,局里尊重他的意愿,于是调他到附近的南明镇收拾“烂摊子”,转战南明担任南明镇农牧站站长。通过两年的改革和不懈努力,将南明镇农牧站从一个一无所有、管理混乱的乡镇农牧站建设成为剑河县农业技术推广示范乡镇站,并连续4年评为全县先进乡镇站。当把南明的工作理顺后,县局又调他回师家乡磻溪镇,担任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具体主持当前的产业扶贫工作。几个来回,这一干就是25年。
服务农村,亲民爱民的“兽医官”
“老彭,原来是我的老师,现在是我的导师。”说起彭栋梁,磻溪镇兴勤村养殖大户张美荣说,过去几年,彭栋梁他把所有的养殖技术都交给他了,而现在,具体在惠农政策利用和把握上对他进行指导。
张美荣主要从事林下小香鸡养殖,前几年的养殖规模都在一万只以上,而这几年,由于人手不足,转而从事孵化鸡苗卖给农户养殖,而自己专门从事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对于他来说,这一切,都得力于彭栋梁的帮助和支持。
“要说林下养鸡,兴勤村张美荣,洞庭村潘年基养鸡都在年1万只以上;要说养羊八卦村杨丕权,洞脚村陈再金,高下柳村杨序发、杨顺强养的比较好;要说竹鼠养殖彭再植,养猪大户张秋凤、潘桂珍等”对于磻溪镇这点引以为豪的农业养殖家底,彭栋梁如数家珍,他最欣慰的事情就是看到一个个养殖户不多扩大养殖规模,然后又带动周边的老百姓一起发家致富。
在他的努力和推动下,近五年来,该镇组织实施生态养牛59户,存栏295头,实现产值177万元;组织实施了白山羊养殖项目64户,从原来发放1216只发展到4639只,实现产值231.9万元;组织实施林下鸡精准扶贫养殖规模户4户,共计出笼4.4万只,实现产值264万元;组织实施生态稻鱼工程0.48万亩,实现亩产千斤稻百斤鱼,产值960万元。此外,他还先后为磻溪、南明、敏洞三个乡镇的5.8万余人进行种养殖技术指导,使他们的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戒骄戒躁,十年荣得誉满身
十分勤奋的彭栋梁,并没有因为自己担任了乡镇农牧站长或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就放弃学习,中专毕业后,他通过自修,学完了贵州大学兽医专业全部学科。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彭栋梁知道自己的舞台在农村、在田间地头,科技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支撑。为此,他还主动争取各种各样学习机会,先后8次参加省州开办的涉农科技培训学习,并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应用到农业生产发展各领域,如今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农业科技界实用乡土科技人才。
翻开彭栋梁的档案,从1997到1999年,他连续三年被乡镇里评为“优秀个人”;从2007年到2015年的9年间,他八次被评为优秀个人或先进工作者;其中,2015年被评优秀党建指导员。还在2016年当选为县党代表和镇党代表。
“彭栋梁同志十分低调,干起活路来又十分执着,就像一头老黄牛,是我们全镇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谈起彭栋梁,镇党委书记杨胜超赞许道。一个人能够放弃近县城的待遇,坚持在家乡服务,几十年如一日,这种宝贵的精神是十分难得的。
“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的一切,属于党。”说起自己,彭栋梁说,如果没有党的培养,他或许至今还是一名村民,如今能够在岗位上发挥一些作用,他将倾尽所能,为当前的脱贫攻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